形势政策课必须强化大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
2014-12-03黄剑
黄剑
摘 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课时少、内容多、方面广,但是又紧紧联系着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的社会观、价值观培养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显着更加重要。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辩证思维;社会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05-01
形势与政策作为一门与分析特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现象和特点,研究其内在联系,揭示其发展趋势,以及阐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基本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反映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相对老旧,主要以灌输性为主,与现阶段大学生的社会认知不成比例。
一、大学生辩证思维培养的社会环境
1、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
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受政治思想工作规律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到教学规律的支配。这两者的结合就决定了课程自身的特点:内容多、涉及面广、跨度大。既有宏观形势,又有微观形势;既有有利形势,又有不利形势;既有国内形势,又有国际形势;既有政治、经济、外交形势,又有科技、文化、教育形势;既有总政策,又有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等等。
2、针对性强、变化快
形势与政策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今年的形势跟去年可能不一样,去年的政策到今年有可能要调整和完善。特别是国内外局势的敏感问题、疑难问题、热门话题不断变幻,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中反映出来。教学课时少、要求高。形势与政策课,每年只有20个课时,却要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面对如此丰富且又不断变化的教学内容,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教育学生对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科学的预见,从而正确地指导自己的行为。科学的办法就是在对大学生进行具体的形势、政策教育时,帮助他们掌握分析形势、理解政策的基本方法,即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教育的目的不仅要向学生提供黄金,更重要的是授予学生点金术。这是由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规定的。
3、新时期教育的要求
多学科的结合是未来科学发展的特点。因此,21世纪人才的基础知识结构也要具备又专又博的特点。哲学的指导、语言的修养和思维的训练是又专又博的基础知识结构所必须具备的三个主要部分。其中强调的哲学指导,不是抽象的哲学概念,而主要是指当代人所需要的理性头脑即世界观和方法论,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是思维的辩证性。也就是说,对人、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应从发展、运动、变化、联系、相对等观念出发,这是当今高素质人才必备素质的核心。而当前我们的大学生却往往习惯机械性、直线性的思维,缺乏思维的辩证性。因此,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二、大学生辩证思维方法培养的主要内容
强化大学生辩证思维方法的锻炼和修养,就整个学校教育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多方面努力: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来说,则要从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下工夫。
1、要增加各类知识信息量,按照系统和联系的原则,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
形势是一个以时空构成为基本坐标的复杂问题,要正确地认识形势,就必须把它置身于更广泛的时空中去,只有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相关情形的比较、逻辑推理和定性定量分析中,才能对形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显然,科学地组织好教学内容十分重要。从目前教学实践来看,教学内容还不能很好地揭示形势与政策运动、联系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存在谈现象、未及本质,谈局部、不谈整体,谈结果、不谈原因等弊端。或者干脆教育学生只能这样、不能那样,缺乏事实的说明和辩证的分析,影响了课程的教育效果。列宁曾经说过,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选出来的,那么它就只能是一种儿戏,甚至连儿戏都不如。因此,当前要掌握好两个原则充实教学内容,搞好教材建设:一是按照系统和联系的原则,精选各类知识信息,充实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内容的逻辑力量;二是按照辩证思维的原则,分析、归纳、综合各类知识信息使教学内容闪烁辩证思维的智慧光芒。
2、改进教学方法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方法的辩证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从来就不是教条而是作为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不断结合变化的实际,探索解决问题的答案。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从中学就开始背诵哲学原理以应考的大学生,要强化他们的辩证思维方法,就不是原理式的培训,而是一种思维锻炼的过程。在这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关键。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形势与政策运动、联系和发展的内在的辩证性向学生进行自然渗透,让学生在具体的事件中深刻地感受到事物是处在不断的发展、运动、变化和相互联系之中。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优化教师自身素质和提高其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强调学生教育主体的作用,实行主客体换位、教学相长、互帮互学,由此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在这里关键是改变灌输为主的方式,要通过对具体事件、具体政策的共同分析,民主地讨论,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主观能动性,优势互补,及时发现问题,重点予以解决。通过共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能不只一种,多种方案的比较,就是思维方法的较量,就能促进智慧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陈富国 刘步英.第5卷第2期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魏 林 程早霞 吴庆文.思想教育理论导刊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