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硬肿病16例

2014-12-03徐作佼郑大为李冬梅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吉林长春3002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糖肽硬皮病皮损

徐作佼 郑 华 郑大为 李冬梅 于 艳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吉林 长春 3002)

硬肿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少见皮肤病,临床上以颈后部、背部皮肤肿胀、硬韧为特点,部分患者合并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6例患者中男15例,女1例;平均发病年龄56岁,其中60岁以上4例,60岁以下12例,42~69岁;病史2个月~6年,平均3.1年,其中患病2年以上14例,2年以下2例;16例患者均无明确诱发因素,无明显前驱症状。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的皮损形态均表现为始于颈后部、背部的弥漫性红斑、肿胀,非指凹性,硬韧,边界不清,表面失去正常的皮肤皱纹,皮温低于正常皮肤,掐起困难;一般无转头、低头等颈部功能的受限;16例患者中仅3例患者有自觉症状,其中1例表现为皮损部位瘙痒,1例自觉皮肤发硬,伴紧缩感,1例患者皮损累及四肢、肩胛、舌,表现为四肢皮肤硬韧,伴紧缩感,舌发硬,但未影响吞咽及发音功能;其中2例患者皮肤肥厚,毛孔粗大,外观呈现橘皮样改变。

1.3 合并疾病 16例患者中9例伴有糖尿病,男8例,女1例。9例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病史6个月~7年,平均4.2年;口服降糖药治疗4例,使用胰岛素治疗5例。1例男性患者伴有皮肤瘙痒症。

1.4 实验室检查 糖尿病的程度,按空腹血糖<7.8 mmol/L为轻度者5例,7.8~11 mmol/L为中度者3例,11 mmol/L以上为重度者1例。尿糖阳性者2例。

1.5 病理检查 16例患者行病理学检查,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表皮大致正常,有时表皮突消失,真皮明显增厚,胶原纤维增生,胶原束间隔增宽。对其中11例行阿新蓝染色,均为阳性,表现为胶原纤维间蓝染黏蛋白沉积(如图1,2),其余5例未行阿新蓝染色。

1.6 治疗及预后 16例患者中,11例给予薄芝糖肽治疗,其中5例效果较好,用药2个月后,背部皮肤出现轻度色素沉着,皮纹明显,肿胀发硬部位面积缩小、变软、皮温升高。4例患者皮损部分改善,皮肤稍软化。2例患者连续用药2个月,皮损无明显变化,未再继续治疗。其余5例未给予治疗,其中1例患者患病4年后,病情缓解。

图1 组织病理(HE×100)

图2 阿新蓝染色(×100)

2 讨论

硬肿病较为少见,病因未明。曾有学者提出本病是淋巴管炎症性阻塞、周围神经或脑垂体功能性疾病,也曾提出是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病。本病分为三型,Ⅰ型常继发于急性感染后,起病快,皮损常于数月后消退;Ⅱ型无明确的诱发因素,起病隐匿,病情缓慢,多伴发副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Ⅲ型合并有糖尿病,又称糖尿病性硬肿病,多为男性,多不能自行缓解〔1〕。本组患者中9例伴有2型糖尿病,说明该病与糖尿病的发病关系密切,均无明确诱发因素,无副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并发症。

硬肿病在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率为2.5% ~14%〔2〕。多累及病程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长,顽固难治,且起病隐匿,不易发现。随访发现9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中,3例患者血糖控制平稳,6例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因样本量小,血糖控制是否平稳与此病的发生有无明显关系还需进一步考证。但有文献〔3〕证明糖尿病性硬肿病患者控制血糖非常关键。当糖尿病患者,尤其中年及以上男性患者,出现颈背部或其他部位皮肤非指凹性肿胀、硬韧时,应考虑糖尿病性硬肿病的可能。

硬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皮肤红斑、硬韧、肿胀,一般由颈后部或肩部开始,逐渐波及背部、前胸、上臂近端,少数病人可延至臀部、腹部及大腿,一般四肢远端很轻,几乎不累及手足。肿胀为非指凹性,硬韧有光泽,常描述为成蜡状、僵硬状、板状、软骨样、面团状或木质状等。皮肤多不能捏起,边界不清,表面失去正常的皮肤皱纹,部分皮损呈橘皮样改变。但无皮肤萎缩、色素沉着及毛发脱落等现象。极少数病人有心包、胸膜及腹膜渗出,出现心悸、气短和呼吸困难。累及食管,可造成吞咽困难。累及眼睛可引起眼球凸出、眼睑水肿及显著的球结膜水肿〔4〕,还可累及心肌,出现有心动过速、心电图异常;还可累及骨骼肌、双腮腺、肝、脾等,出现系统损害。因此病多并发有系统性疾病,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早发现可能合并疾病。

硬肿病病理表现为表皮大致正常或轻度变薄,附属器正常,真皮明显增厚,胶原纤维增生,胶原束间隔增宽。阿新蓝染色阳性,可见胶原纤维间蓝染黏蛋白沉积。因甲醛能移除酸性黏多糖,病史长者胶原更换已经处于稳定期,阿新蓝染色可以呈阴性。此病多误诊为硬皮病,应与硬皮病鉴别。硬皮病病理表现主要为表皮萎缩、毛囊、皮脂腺、汗腺的萎缩、消失,胶原纤维增生。硬皮病进展阶段也可出现阿新蓝染色阳性。因此诊断硬肿病应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特点、病理检查无附属器损害、胶原束间隔的存在。阿新蓝染色可以作为硬肿病诊断的辅助检查,不能作为鉴别硬皮病与硬肿病的主要依据〔5〕。

薄芝糖肽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等均有促进作用,此外还有降低血糖等作用〔6〕。硬肿病可能为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病,可应用薄芝糖肽进行治疗。本病目前无特效治疗手段。报道的疗法有内用糖皮质激素、雌激素、垂体激素、中药等,但无肯定效果。近年来有报道应用长波紫外线(PUVA)、中波紫外线(PUVB)治疗硬肿病,可见明显效果,但长期治疗的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7,8〕。

1 赵 辩.临床皮肤病学〔M〕.第4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11-2.

2 赵 辩.临床皮肤病学〔M〕.第4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753.

3 郭 刚,陆春玲.成人硬肿病31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11):695-6.

4 Loannidou DI,Krasagakis K,Stefanidou MP,et al.Scleredema adultorum of Buschke presenting as periorbital edema:a diagnostic challenge〔J〕.J Am Acad Dermatol,2005;52(2):41-4.

5 杜 伟,孙秋宁,苑 勰,等.硬肿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9;31(1):42-4.

6 孙仁山,陈晓红,李文维,等.薄芝糖肽的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8):2101-2.

7 Eberlein-Konig B,Vogel M,Katzer K,et al.Successful UVA1 phototherapy in a patient with scleredema adultorum〔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05;19(2):203-4.

8 肖 汀,徐宏慧,李 波,等.窄波UVB治疗成人硬肿病1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1):54-5.

猜你喜欢

糖肽硬皮病皮损
上海药物所在复杂糖肽合成方面取得进展
云芝糖肽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及云芝液态发酵条件的优化
硬皮病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水产品中三种糖肽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的优化
我国硬皮病患者肺部已发生病变
硬皮病该如何治疗
灵芝多糖肽对培养乳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面部皮损的组织病理对其美容治疗及效果的影响研究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