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特性与乡村居住空间构筑——以江西村落为中心

2014-12-03邹淑珍陶表红段婉君

江西社会科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古村落民居村落

■邹淑珍 陶表红 段婉君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了许多矛盾日益突出,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就是其中之一。以地域文化特性关联新村落居住空间的构筑,深入研究江西鄱阳湖地区特殊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质以及古民居村落的构筑方式是江西村落保护与建设的重要一环。本文旨在通过充分挖掘江西古村落在特定地域环境限定因素、文化类型、社会组织模式及其行为方式的影响与制约下所产生的特有的村落聚集方式和建造方法,找到江西地区村落得以形成与衍生所具有的潜在文化共性和建构方法,并结合现代社会由于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引发的村民新的生活与思维方式,提出和倡导新村落建设的新方案和有效途径。

一、地域文化特性与乡村居住空间的关系

地域文化特性与乡村居住空间是相辅相成的,乡村居住空间为孕育地域文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地域文化也影响乡村居住空间的形成与发展。传统乡村居住空间集中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首先,乡村居住空间是地域文化的要素和载体,是地域文化物化的表现形式。没有村落,地域文化也得不到表现。村落构成主要有地理位置、地质状况、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山川河流等自然要素和住宅、耕地、祠庙、戏台、墓地、道路等人工化的要素,这些要素都是地域文化的构成基础与表现形式。例如,江西赣南客家的居住空间——围屋。赣南地区地理位置险要、战争连年,其独特的外形、封闭式的外墙符合当时人们对安全的心理需求;当时人们相信风水学说,往往把围屋建在“龙脉”处,背山面水,以山来避凶,以水来聚“气”;兴修祠堂、把学校办在祠堂里,体现了宗族文化,宗族制度在当地早已形成,当地人们信奉祖先,重要事宜都在祠堂举办。由此可见,围屋的存在体现了当地的地域文化,承载了赣南地区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

其次,地域文化是乡村居住空间的灵魂和核心,是村落赖以生存的基础。住宅是村落自然形态的主体,并与其他要素发生相互作用。地域文化对村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村落建筑、村庄布局及饮食、服饰、风俗习惯甚至信仰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性的还是村落建筑,其建筑是否有美好的外形、精良坚固的结构、实用合理的空间布局都主要由当时的地域文化所决定。例如,北方建筑的造型和立面往往强调厚重、朴实,建筑形制多方正而且造型简单、墙体厚实、材料廉价,这些特点都是由北方日照强、降水少、环境恶劣、气候寒冷、经济不发达等整体地域以及文化特征决定的。

最后,不同的地域文化会形成不同的村落空间,不同的地域文化之间会相互融合,再形成新的文化特性,这就是地域文化多样性特征。多样性特征的地域文化同样具有稳定性、传承性和融合性特征,这些特征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不断加强并通过与其他地域文化融合而形成具有独特文化特征的村落居住空间。例如位于江西北部的安义古村,地理位置上离安徽、湖北很近,而且当地的罗田村祖先是从湖北迁至江西的,因此当地的民居也显现出融合的特点。如有明显的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因地制宜的青石板路面及部分墙面,还有屋面的小青瓦、室内主要用于采光的天井等等,这些特点相互交融,形成了当地特有的居住空间。

二、江西村落文化特性与传统居住空间的构筑

(一)江西村落文化特性

1.宗族文化的长久传承

江西自古以来留存至今的祠堂数量甚为可观,这跟该地区的崇敬宗祖的习俗观念浓郁深厚不无关系。宗族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江西古村落遍布的宗族祠堂中可以找到答案。江西历史上人才辈出,他们遗留下来的精神文化深深感染着后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村”的流坑村,始建于五代开平初,全村都姓董,董氏尊西汉大儒董仲舒为始祖,又认唐代宰相董晋是他们的先祖。这里各个村落都建有大量的祠堂用来陈列祖宗牌位、祭祀先祖,这些建筑都传承着宗族文化,为江西村落文化特征保留了重要的考据。

2.信仰文化的繁杂多样

江西江河密布,与其他地区文化的交融使得这片土地宗教信仰体系发达,老百姓信奉宗教的民族心理也使得他们宗教活动繁多。佛教高僧众多,理论建树卓著,道教信仰也非常兴盛,因此形成了许多寺庙、道观。江西丰城白马寨村有一建于清代前期宗教建筑北屏禅林。它有佛教的北屏庵、道教的万寿宫、民间信仰天符大帝的天符庙和供奉丰城地方保护神傅祁的傅爷庙。集庵、庙、宫为一体的建筑已成了当地村民朝拜的宗教圣地[1]。大量兴建的道观、寺庙都为村落文化注入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基于农耕文明的乡村民俗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了儒道的信仰之外,江西人还信奉风水。风水是一种广为传播的民俗文化载体,古村落一般都遵循风水学说的一些重要原则,讲究来龙去脉,追求藏风聚气,故而呈现出相似性的环境特点,如:背山面水,形局完整,山明水秀,景观可人[2]。

3.商贾文化和崇文重教互相促成

在江西,江河纵横,古代的运输许多都是通过河流来实现的,商贾文化因此形成。不仅如此,江西人民崇文重教的思想也根深蒂固,并形成了宽厚容忍、崇尚文明、兼收并蓄的精神。在江西吉安塘边村,那里的有识之士提倡“贾而好儒”、“商而兼士”,体现了以文促商、以商促文的宝贵思想。思溪村人历代在江西、浙江、上海乃至湖南广西等地经商,经商致富后,多携资归故里买田置房,创建了大批府第楼阁、祠堂碑坊[3]。在陂古村,分别有文昌阁、敬德书院、明新书院、振翰学舍和养源书院5 处古书院,可以想象出当时浓厚的学习氛围;婺源理坑村人,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3]。这些都展现了江西村落崇尚文教传统的珍贵文化脉络,对今天的村落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二)江西传统村落居住空间特征

1.传统村落选址的风水观与地理环境因素的融合

在南北文化交汇融合的土壤中,在俗神崇拜、崇文重教、宗族文化、移民文化的背景下,保留至今的江西传统村落的独特魅力,开始于村落选址的风水观与处理地理环境的关系中。由于江西东、南、西三面环山,重峦叠嶂;中部丘陵、盆地相间;北部平原坦荡,江湖交织的复杂地貌条件,在此扎根的前人,都根据其所处的地理环境,运用相似的风水观进行布局。毋庸置疑,风水观有其科学价值,坐北朝南、依山傍水、藏风聚气、来龙去脉等这些风水法则无不贯穿于赣南、婺源等地传统村落中。客家人结合其防御需求与地理气候条件,围屋多建于山区、丘陵地带;婺源古村落群因其所处丰富多样的山地丘陵地貌,加上江湖交织的地理特征,不仅形成了背山面水式,还形成了山谷滩地式、山谷夹缝式、三面环水式等村落空间布局[4];吉安的安福塘边村地处丘陵盆地,既不背山,也不临江河,村落平面布局呈圆形,这与当地人的风水观有很大关系,当地商人相信“商家大门不朝南”的戒训,因为商属金,南方属火,火能克金,那是不吉利的,必须回避。因此,不管是单幢民居还是“群落”民居,村庄都呈圆形布局,使得大门的朝向位置便于选择变换[3]。由此可见,大多传统村落选址与布局既是对风水观的传承,也是对地理气候条件的积极应对。

2.传统村落人工空间形态丰富多样

传统村落人工空间就是由包括民居之类的构筑物、人工种植的农田、植物和道路、沟渠水塘等形态所构成的。也就是除了外部自然环境因素,整个村落构成都是人工产物。其中,村落民居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在多样化的村落空间中,风水学中的水口实际上是村落地域范围的标志,许多古村落都重视水口空间的形态,通过廊桥、亭阁等空间构筑,因地制宜地将四周山水、民居、田野等构成景色;有河流穿过的村落中,往往形成了江南特色的水巷空间,这里不仅为村民日常的生活、生产提供便利,还成为村落整体形态的关键特征;由民居所划分的街巷也是独具特色的,这在婺源理坑民居重重马头墙之间,可以得到深刻体会。

3.村落民居建筑的结构形态和装饰

村落民居所处的不同地域环境以及文化观念对建筑的布局、结构、选材、装饰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结构上,江西古村落建筑特色与徽派建筑类似,都有着精美的木构架、防火防风、象征家族兴旺的马头墙和利于通风、采光、连接室内外景观的天井。江西古村落的装饰集中体现在建筑雕刻上,其中白马寨村古建筑上的雕刻艺术,其雕刻手法灵活运用圆雕、高浮雕、浅浮雕和阴刻、线刻等,所雕人物、殿宇、车船、鸟兽虫鱼、嘉树瑞草[1]等都充分展现了当时雕刻的技术和艺术水平。婺源村落则是徽派建筑风格,窗上木雕大多是反映徽商对未来的憧憬,木刻的瓜果分别代表着酸、甜、苦、辣,而蝙蝠则代表则历经苦难的人会有后福[3]。当然,还有彩绘、油饰等装饰工艺都在江西各个村落中得到体现。

三、现代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对江西村落建设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慢慢演进,社会、经济、文化的改变与发展,现代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必然会改变江西传统村落的面貌。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思想也得到解放,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村落建设上,由于传统宗族制度和风水思想逐渐衰落,村落的模式不再是以家族祠堂为核心,取而代之的是专门的集会场所,如大礼堂、农贸市场等;并且由于现代化水电设施的引进,村落选址上不再是依河流山川而建,而是更多地考虑交通方便、地质良好等因素。村落建筑也从原来的平房到现在的小洋楼,从木构架、瓦屋顶等到钢筋混凝土建筑。除了这些影响,现代生活与思维方式也给村落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空间布局混乱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许多农民陈旧的思想观念还未改变,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富与地位,争相建房,农村出现了“建房热”。但是,由于缺乏严格的政府规划,许多农民自主性地“有地就建”,有空地就建房,不考虑房屋间距,导致房屋密布;并且随意占用耕地,往往会在两栋房屋间看到一小片不规则菜地的景象;不考虑建筑的功能,把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建在一起,生活生产空间不分;随着许多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村中的老房子基本闲置,人们往往为了方便,把房屋建在村口或路边,会出现道路阻塞、农村老房子无人问津、土地浪费等问题。就这样,现代农村空间布局杂乱无章、秩序混乱。

(二)环境卫生脏乱

虽然说现代农村新建了很多住房,并且水电等设施较为齐全,但是排污系统仍然不健全。在农村,经常可以看见屋内是类似于城市住房的设施,干净卫生,而屋外往往还是自然形成的土路或者坑坑洼洼、年久失修的水泥地,随处可见过去的“茅房”、猪圈,还有随意堆积的“垃圾山”。这在江西农村尤其常见。而且许多农村人喜欢养一些鸡鸭,以供平时食用,这些鸡鸭基本是散养的,因此动物的粪便在村中零零散散地分布着,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村落的环境。

(三)传统特色丧失

现代生活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农村人的观念,使人们在村落建设时走进了误区。村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忽视了本地特色,盲目效仿城市生活。乡村建筑也模仿城市的钢筋水泥建筑,导致乡村建筑的外观、功能、建造手法等都与城市雷同,单调而毫无特色。有的村落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住房混杂在一起的现象,从茅草房到砖瓦房到小洋楼,没有统一的风格,破坏了传统村落的整体风貌。在村落中有些应该被保护的古建筑并没有得到重视与保护,进一步加速了传统文化特色的流失,一味模仿城市的聚落模式还导致了农耕文明时代生活方式与和睦的邻里关系的流失。

四、以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当代江西村落

在近几十年间,中国的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农村经济建设也紧跟时代步伐。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对生活和居住空间也有了较大的追求。然而,由于受现代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影响,农村建设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近年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中,村落建设忽视文化传承,出现了建筑环境无特色、景观凌乱的现象。因此以地域文化特色规划江西村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保护古村落文化特色资源,为当代江西村落建设提供保障

江西有许多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古村落。在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绚烂文化中,应该对江西传统的历史文化名村、古村落、村落布局独特或带有传统地方性特色,如富有特色的木雕、天井等,或者自然条件优越、民俗文化资源丰厚的村落,加以保护性修缮和开发利用,使其文化内涵得以发扬光大。首先,加强古村落原生态的保护意识和对古村落消失的危机认知。着重于处理当代与传统关系的设计师应参与其中,与政府部门和村民共同出谋划策。在对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使作为村落主体的村民积极地参与其中,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对于格局完整、建筑风格统一的古村,划定保护范围,维修破损严重的古建筑,在不影响古村格局和建筑风格的前提下完善村庄;对于布局分散、建筑风格杂乱的古村。规划中应注重保留村庄文脉,并对具有传统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居、古祠堂和纪念性建筑等文化遗产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其他新建、改建建筑物应统一规划建设,注重传承古村建筑文化[5]。其次,注重古村落地域文化资源的价值利用。古村落文化资源不仅要予以保护,同时,在保护基础上的发展才是永恒之道,只有激活村民的文化创造性和积极性,才能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夯实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商业在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中的角色是不言而喻的。只有在此基础上,源源不断的资源才能流入,当然,这需要科学的管理与规划,否则,物极必反。

(二)规范现有村落,奠定当代江西村落建设基础

首先,在改造现有村落方面,我们也要把村落与地域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尊重村落集镇、历史地段和历史街区已经形成的整体格局和构成肌理,以及传统民居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在体形、体量、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以及材料、色彩等方面下工夫,采用与地域环境相适应的适宜技术条件与手段,再结合具体的功能,进行整合、优选与融会贯通[6]。其次,传统文化注重结合自然,天人合一,要改变现有村落中的“空心村”的情况,对闲置的老旧房屋进行拆除或改建,统一合理布局人们的住宅;建设交通网,把耕地、生活、生产用地区分开来,避免土地利用不合理而造成浪费;保护自然环境,建设健全排污系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现有不合理的村落改造成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村落。

(三)建设特色新民居,铺就当代江西村落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首先,新民居的设计或者说当代民居的建设,与传统民居存在着极大的相容性。实际上,传统民居所体现的功能原则正是当代民居建筑赖以存在的基础。在进行新民居建设时,在建筑文化的多样性之中强调统一性,保持和发扬当地的地域文化内涵和人文特性,延续传统村落的文化精髓,应是新民居建设中所力求表达的核心思想。其次,还要用整体的观点来看待传统民居建筑,利用传统村落的经验,改变以往村落建设的自由性,充分发挥现代生活的自主合理性。在江西当代民居建设中,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和降低能量消耗为重点,应把各种节能技术与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太阳能热水系统、雨水收集系统以及沼气池的利用等等。同时,应注重建筑外墙和屋面的保温隔热。建筑布局应因地制宜,保持良好的通风朝向和采光条件,在取材上应就地取材或者采用生态材料。还要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在民居旁多种植树木,起到遮荫、防风以及优化景观的功能。选址上尽量少占用良田,保持原有的田园风光,突出地域特色。不仅如此,还应以现代生活方式改造不适宜现代生活的传统生活方式,改变单一的组团式的聚落模式,建设应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有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还要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用地,完善道路交通体系。村庄建筑风格应整体协调统一,例如统一的色调和建筑外形,但要尊重个性,满足个体需求,并能体现地方特色。在江西,住宅还应尽量以坡屋顶为主,充分运用本土建筑材料,形成较鲜明的地方特色[7]。

五、结语

传统村落是前人优秀的文化产物,它们是地域性的,不同形式的居住空间反映出各地不同的文化特征。这些优秀地域文化的传承对江西乃至全国农村改造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打造文化品牌战略已是当代中国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的首要目标,如何形成自身的地域文化特色已成为规划建设过程中的难点。作为地域文化特色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文化村落在现代文明浪潮的冲击中其文化特性逐渐被瓦解。对此,我们不能一味模仿传统村落模式,而是要创新,在新村落居住空间构筑中挖掘、重塑和传承其传统文化特性,以及和现代思维与生活方式良性结合,创造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富有特色并且宜居的江西乡村居住空间,为我国城镇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1]丰城风光——白马寨文化古村[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c142860100hkzd.html.

[2]刘华.江西古村落的文化价值[J].民间文化论坛,2012,(9).

[3]江西古村探幽:江西著名古村落文化之旅[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446c2a0100kf ak.html.

[4]武启祥.江西婺源古村落空间布局探析[J].规划师,2010,(4).

[5]郐艳丽.浅议城乡统筹背景下乡村发展格局的调整[J].小城镇建设,2012,(5).

[6]杨大禹.传统民居及其建筑文化基因的传承[J].南方建筑,2011,(6).

[7]江西省新农村规划导则[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48d1a98cd0d233d4b14e694c.html.

猜你喜欢

古村落民居村落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