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教育应加强阳刚教育

2014-12-02徐佳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性别角色

徐佳佳

内容摘要: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青少年中性化等性别角色模糊甚至是混乱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愈演愈烈的青少年性别角色模糊的现象反映出我国青少年性别教育的缺失。反思一下我们除了智育之外的其他教育,如何把学生培养得身心健全。拥有完整的心灵远比高分高能但人格残缺要重要的多!

关键词:性别角色 模糊 混乱

当前学校中,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青少年中性化等性别角色模糊甚至是混乱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愈演愈烈的青少年性别角色模糊的现象反映出我国青少年性别教育的缺失。由此,加强青少年性别教育,梳清性别教育发展思路显得尤为重要。

一、青少年学生性别教育缺失的原因探究

(一)大环境逆流的误导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都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书刊、电视、广播、电影等媒体也以特定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对人格结构并未完善的青少年。中小学生认识能力有限,缺乏鉴别能力,极容易受到媒体对其性别意识和行为的负面影响。尤其受名利的影响,出名获利无底线。君不见,各类“春哥”,“伪娘”层出不穷,你方妖罢我登场。在媒体推波助澜之下的“中性之风”的盛行导致了青少年性别角色模糊化。目前男生中性化现象极为明显,其实不仅如此,中性化的女生也不在少数。各种选秀比赛中的获胜者对于青少年来说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模仿的对象。

(二)传统教育的缺陷

笔者是名高中语文老师。从自己上学到毕业教书育人,教得最多的就是软酸阴柔文学。尤其是《唐诗宋词选读》一篇又一篇的伤春伤情、花间艳语、香草美人、贬官失意、闺怨离恨、闲人闲愁、悼亡追思……教得直冒酸水,原本朝气蓬勃血气阳光学生学得是萎靡不振,每个班都能拎出几个娘气、酸腐、没担当的。也就一首岳飞的“满江红”气壮山河、壮怀激烈,有阳刚血性。选编教材的专家们,我华夏上下千年就没别的好题材的作品了吗?为何选篇主打特色那么单一:懒起画蛾眉,浓妆梳洗迟,脂粉味扑鼻,暮气沉沉。学生都说学得没趣,一点都不顾及他们学生青春期心理、他们原本鲜活的灵魂。

(三)师资队伍的失衡带来的性别教育缺失

基础教育中教师性别比例失调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男女教师性别比例失调,对学生性别角色的认知和发展、个性的完善,甚至学生的社会化都会带来消极的影响。缺乏男性教育往往会使孩子表现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特点。

(四)家庭教育中的新困境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边缘化。由于长期以来“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现今的教育中父亲教育缺位是个比较普遍的现状。“成功”的父亲往往没时间没精力管孩子。而“没出息”有时间精力的父亲又常常被当成反面教材,被剥夺教育孩子的权力。母亲在家庭中承担了绝大多数的教养责任。由于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淡出,使得男人的阳刚、坚毅、果敢、大气等气质、精神无法对孩子形成有效影响。长期浸泡于母爱中男孩,“缺钙”也就成了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有的孩子还患上了“缺乏父爱综合症”。

二.待从头收拾河山,重铸阳刚之魂魄

青少年正确的性别意识和科学的性别知识是不可能自然生成的,需要专门的教育与引导。完善青少年学生性别教育的策略:

1.健康的传媒文化才能愉悦人的精神,滋养人的心灵。在传播信息时要考虑到青年的特点,更好的发挥媒介舆论的导向作用,充分认识、发掘传播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的主题,重塑学生的正常的性别意识,促使他们良好地步入社会性别角色。

2.学校性别教育要健全完善

学校是实现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性别角色认同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刚柔相济”才能促进学生的心理、人格全面发展。男教师坚韧果断的性格和简约粗犷的教学风格,同保姆式、唠叨型的女教师教学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在女教师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小孩子会不经意地继承女性的温柔和细腻,缺乏男子汉气概。男教师的性格和生理特点,如关心时事、个性刚毅、喜爱运动、胆大等,是女教师不可替代的。

3.家庭教育要强化男性教育

父亲的教养态度以及教养方式对孩子个性、学习成绩、性别角色的形成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是父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席,就极易导致孩子性格、情感方面的缺陷。家庭教育呼唤父亲的参与,父亲要承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缺席,学会正确地表达父爱,让孩子在父爱和母爱的共同沐浴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性别角色
英国拟禁广告中做家务都是女性
家校合作进行小学生性别角色形成的辅导与研究
复杂理论视角下性别角色与外语成绩的关系
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认知发展水平的因素
当前幼儿社会性发展新现象
自我概念长时记忆表征的性别特征:自我参照实验范式的检验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现象调查与对策
《天香》中的性别角色倒置
在旅行中成长
初中生性别角色类型特点及其与友谊质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