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例肝癌介入治疗护理体会

2014-12-02彭碧文陈殷琴陈美珠周碧云王丽娅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病区广东湛江524001

吉林医学 2014年31期
关键词:肝癌疼痛心理

彭碧文,陈殷琴,陈美珠,周碧云,王丽娅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病区,广东 湛江 524001)

肝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已成为危害社会和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1]。肝癌患者通常起病隐秘,大部分患者被发现时已为中、晚期,无法实施手术治疗。目前认为,介入治疗是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因介入治疗时,化疗药物的用量通常较大,患者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2],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减少患者各种临床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压力有利。为此,笔者研究了在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介入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的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60例。其中男50例,女10例;年龄38~72岁,平均55.8岁。患者中出现右上腹部疼痛和腹胀的32例,伴有肝硬化腹水的9例,有上消化道出血史11例,无自觉症状8例。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或者典型CT或MRI检查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症状和状态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两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股沟区局部麻醉,以Seldinger技术经右股动脉置5F动脉鞘,在X线下置入肝动脉导管,对肝总动脉或腹腔动脉行造影明确肿瘤血运状况后,注入化疗药物。治疗结束后拔管,压迫穿刺点局部约15 min后对穿刺点局部进行绷带加压包扎。

1.2.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按照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包括:按医嘱协助患者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以及心电图等检查;术前对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进行抗生素和碘过敏试验等。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的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的相关知识及预后,术前检查和准备的注意事项;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及术后制动的目的和积极意义,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随时进行健康教育。②疼痛的护理:中、晚期肝癌患者中最为常见的症状为疼痛,严重的疼痛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甚至可能有患者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因此,对于患者疼痛的护理至关重要,在护理中,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止痛药和镇静剂,也可采用放松技术,如听轻音乐、看电视、阅读书报等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耐心倾听患者对疼痛的诉说,帮助其减轻心理负担,树立起积极和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③心理护理:因实施介入治疗的患者大部分已处于中、晚期,患者通常情绪很低落,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较明显,往往已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即对其进行心理评估,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制定心理护理方案对其实施心理疏导。护士应热情耐心对待患者,鼓励其说出心理感受。主动关心体贴患者,与其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介绍认识成功、疗效好、心态好的病例,树立信心,并鼓励其坚强地面对疾病,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充分利用患者家属和社会的力量,告知家庭的和睦关系对于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和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的重要性,对家属,多安慰,及时介绍病情和介入治疗的相关信息,坚持正确对待,提醒不要在患者面前表露悲伤情绪,取得家属的信任与合作,共同做好患者的精神支持。

1.3 效果评价指标及标准[3]: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评估,焦虑评定的临界标准为5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焦虑的倾向越明显,SDS评分的上限为41分,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的状态越严重;采用VAS疼痛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评分从无痛至剧痛共分为10级,剧痛为10分,无痛为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精神状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精神状况比较(±s)

注:与护理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组别 例数 SA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0 54.27±7.3445.33±6.15①53.43±5.7745.87±4.14①观察组 30 53.96±6.4237.35±5.27①②53.64±6.3639.41±4.81①②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s)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组别 例数 VAS评分护理前 治疗中并发症[例(%)]对照组 30 3.12±0.44 6.67±0.87 7(23.3)观察组 30 3.09±0.51 3.14±0.42① 2(6.7)①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VAS评分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介入治疗中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3 讨论

肝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目前手术治疗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对于中、晚期患者,选择性插管灌注化疗加栓塞术是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的同时,有效地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预后同样至关重要[4]。在本文中,笔者研究了在对肝癌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患者的术中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在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笔者发现介入治疗中患者疼痛的主要原因为肿瘤的血液供应被栓塞物质阻断,导致局部组织缺血,从而出现淤血和缺血,局部组织膨胀和牵拉引起;另外,血管痉挛也是致痛的重要原因。因此,通常情况下,指导患者深呼吸、给予吸氧并视患者个体情况给予合适的镇痛药物,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暂时减轻或者缓解。但部分患者在介入治疗中存在应激反应,可能导致疼痛的程度被夸大。因此,对于使用药物后疼痛的症状仍未缓解的,可考虑为心理因素,这就使得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至关重要。在护理工作中,应注意适时地分散患者对疾病的关注。鼓励患者多参与各种活动,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帮助,促进患者自我概念的正向发展。

总之,在肝癌患者的介入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减轻治疗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回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曹锦秋,丁学民.肝癌介入治疗的全程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9):200.

[2] 张 瑛.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8):214.

[3] 吴香菊.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围手术期的护理[J]. 黑龙江医药,2010,23(5):868.

[4] 郭爱林.肝癌介入治疗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4064.

猜你喜欢

肝癌疼痛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疼痛不简单
心理感受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