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美托咪啶术中持续泵注复合七氟烷或丙泊酚用于全身麻醉维持应用观察

2014-12-02姜亚辉朱国汉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手术科江苏苏州215000

吉林医学 2014年31期
关键词:咪啶氟烷全身

姜亚辉,朱国汉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手术科,江苏 苏州 215000)

右美托咪啶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在临床应用中可产生镇静、镇痛、遗忘、催眠、抗交感和抗焦虑等药理作用,且在常用剂量下无明显呼吸抑制作用。根据右美托咪啶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右美托咪啶可安全应用于术中维持,但在目前右美托咪啶的临床应用中,给予单次剂量的较多,术中持续泵注的应用不多,对其仍有一定顾虑。七氟烷和丙泊酚是全身麻醉维持最主要的药物,可单用一种或静吸复合应用。本研究采用右美托咪啶术中持续泵注分别与七氟烷和丙泊酚联合应用,两组均可安全用于全身麻醉的维持,但在麻醉管理上存在差异,本研究主要观察其对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35例右美托咪啶持续泵注手术患者,ASA分级为Ⅰ~Ⅱ级,年龄<70周岁,性别随机。无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无严重心血管及肺部病史,无长期服用药物病史。

1.2 方法:患者入手术室后给予常规监护 ECG、BP、HR、SpO2,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为右美托米啶和七氟烷组:B组为15例右美托米啶和丙泊酚组。两组均为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米啶负荷量0.8 μg/kg泵注10 min,后改为维持量0.4 μg/kg/hr术中持续泵注,给予负荷量后行全身麻醉诱导,诱导方案均为芬太尼50 μg/kg、顺式阿曲库铵1.5 mg/kg、丙泊酚1.5~2.5 mg/kg,给予肌松剂3 min后行气管插管,术中适时追加芬太尼和肌松剂,调节七氟烷或丙泊酚维持满意全部麻醉,由电脑麻醉手术信息系统自动采集监护仪数据后记录分析,分别记录各时间点的 SBP、DBP,HR,包括插管前(T01)、插管完成时(T02)、切皮后5 min(T11)、手术开始10 min(T12)、手术开始20 min(T13)、手术开始30 min(T14),手术开始40 min(T15)。上述全身麻醉实施由相同医师完成。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及心率比较:表1为两组患者T01及T02时间点心率及血压比较,表2及表3为两组患者T11至T15时间点心率及血压比较。

2.2 表1中可见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在T01和T02时间点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中两组患者T11~T15中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组中由于部分血压偏高需频繁加大丙泊酚用量,但血压仅有小幅降低,部分患者需加用吸入麻醉剂或硝酸甘油至手术结束。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不良反应。

表1 A、B两组患者插管前后比较(±s)

表1 A、B两组患者插管前后比较(±s)

注:与B组比较,①P>0.05

组别 例数 T01 SBP DBP HR T02 SBP DBP HR A组 20 138.3±13.9① 78±7.2① 82.4±9.2① 97.9±7.1① 60.6±8.5① 62.6±6.1①B组 15 139.6±9.9 77.8±6.2 83.6±9.4 100.9±7.2 61.9±6.4 65.3±7.8

表2 A、B两组患者术中比较(±s)

表2 A、B两组患者术中比较(±s)

注:与B组相比,①P<0.05

组别 例数 T11 SBP DBP HR T12 SBP DBP HR T13 SBP DBP HR A组 20 102.5±9.6① 59.9±8.6① 55.3±6.5 100.7±7.0① 57.5±8.1① 53.5±8.6 98.9±6.6① 55.1±7.7①52.5±3.2 B组 15 116.3±9.3 67.5±6.8 59.2±7.1 124.9±10.3 72.9±10.0 58.5±5.4 129.7±9.0 73.6±9.8 54.6±4.7例数 T14 SBP DBP HR T15 SBP DBP HR A组 20 101.1±6.1① 53.9±5.8① 51.7±4.8 102.2±6.8① 54.4±7.1①53.6±6.3 B组 15 134.6±12.8 80.0±11.2 54.8±6.2 135.5±14.178.8±7.0 55.1±4.7

3 讨论

全身麻醉可有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有研究显示静脉全身麻醉的恶心呕吐较吸入麻醉为低,且无环境污染,而吸入麻醉使用方便,可控性较好,各有优缺点。要求麻醉医师在行麻醉时必须熟悉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并进行合理搭配,联合应用来发挥各种药物的作用,尽可能降低其不良反应,来达到理想的平衡麻醉状态,给患者提供最佳的麻醉状态,安全度过麻醉及手术,并且尽可能为患者术后恢复带来益处。全身麻醉达到一定的麻醉深度时患者已处于意识消失,无痛及肌松状态,但应激反应依然存在,虽然正常机体需要一定的应激反应,但手术时过大的应激反应可造成伤害,因此全身麻醉需要控制过大的应激反应。以往可以加大阿片类药物剂量,如芬太尼的用量来达到目的,现在右美托米啶的广泛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右美托咪啶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在全身麻醉、辅助麻醉、各种有创检查、镇静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可以使患者更加安静,缓解紧张、焦虑,减少气管插管和拔管反应,使术中生命体征更加平稳,术后躁动发生率降低,并可使麻醉药用量减少,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全身麻醉持续泵注联合其他药物应用中,当与七氟烷联合使用时,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更加平稳,麻醉可控性更好,较低剂量的七氟烷联合右美托咪啶即可维持满意的麻醉,在A组中,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均更稳定。当与丙泊酚联合应用时,发现患者血压容易偏高,正如本研究中B组所示,一般患者血压均较七氟烷组偏高,但心率两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在B组部分术中血压偏高患者中,单纯加大丙泊酚效果不佳,加大右美托咪啶量也不适合,因可造成心率过慢,因此推测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啶单纯联合是对血压控制欠佳,手术应激较小时表现不明显,手术应激大时更为明显,为了麻醉更加平稳,可加用瑞芬太尼或七氟烷,血压过高者可加用血管活性药降低血压[1-3]。

在临床麻醉应用中,右美托米啶可在患者入室后即开始使用,进而尽早发挥其作用,一般患者可按照标准剂量,老年人、较重患者及体质弱者可适当减量,以减少心动过缓及低血压发生率,在联合应用于全身麻醉时,可提前40 min至60 min停药,一般不影响其作用,且不影响患者苏醒,但仍需警惕少数患者有苏醒较慢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见心动过缓、暂时行高血压、低血压以及拔管后过度镇静等。对于心动过缓患者,有时心率可至40次/min左右,因此有传导阻滞者慎重,心动过缓发生后需积极药物处理,不佳者需暂停给药;对于暂时高血压患者,可能由于速度过快引起,应及时调整剂量;右美托咪啶使用中低血压一般发生于重症患者或术后,一般认为是应激受到抑制所至,可停用右美托咪啶,并予麻黄碱等药物和补充血容量等处理;拔管后过度镇静可能由于药物残留或个体差异,表现为不易唤醒或唤醒后容易入睡,伴或不伴有呼吸抑制。因此必须对右美托咪啶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常见问题充分理解,并积累一定经验后才能更好的临床应用[4-6]。

本研究发现七氟烷和丙泊酚分别与右美托咪啶术中持续泵注联合应用对血压和心率影响存在差异,了解这种差异后可更好进行术中管理。心动过缓都有一定的发生率,丙泊酚组心率改变跟七氟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压明显较七氟烷组高,需增加使用其他药物才可达到满意麻醉;而在七氟烷组中,右美托咪啶持续泵注复合七氟烷维持全身麻醉术中血压及心率一般均较稳定,麻醉可控性良好,七氟烷用量减少,术中管理方便,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1] 吴新民,王天龙,薛张纲,等.右美托米啶临床应用指导意见(2013)[J]. 中华医醉学杂志,2013,33(10):1165.

[2] 高建瓴,詹 英,杨建平,等.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患者的镇静及全身麻醉药物的节俭作用[J].上海医药,2010,33(6):525.

[3] 梁 飞,肖晓山.盐酸右美托咪定的临床药理及应用[J],现代医院,2010,10(5):90.

[4] 莫伟波,黎必万.右美托咪定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进展[J]. 吉林医学,2012,33(31):6850.

[5] 范国祥,张卉颖,耿明倩,等.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药量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3):268.

[6] 邵庆祝,成干生,王星明,等.丙泊酚和七氟烷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对比[J].吉林医学,2012,8(33):4749.

猜你喜欢

咪啶氟烷全身
石榴全身都是宝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老鳖全身都是宝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氟烷红外光谱的研究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肠镜下治疗的效果观察
右美托咪啶辅助在改善全麻病人麻醉后寒战中的作用
右美托咪啶在ICU镇静作用的临床效果分析
七氟烷对幼鼠MAC的测定及不同脑区PARP-1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