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海拔地区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分析

2014-12-02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云南曲靖655000

吉林医学 2014年31期
关键词:高尿酸进展血症

施 媛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云南 曲靖 655000)

进展性脑梗死(PIS)一般是指发病6 h~7 d内,经临床积极干预,患者症状和体征仍逐渐加重的脑梗死[1]。PIS是急性脑梗死中常见而严重的临床亚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26%~43%,临床表现为神经功能渐进性恶化,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给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云南省曲靖市海拔最高点4017.3 m,最低点695 m,相对高差3322.3 m。全市平均海拔2000 m左右。本研究对高海拔地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可能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指导脑梗死早期干预性治疗,才可能降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确诊为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为观察组,符合2010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进展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其中男78例,女72例,平均(66.12±7.23)岁。选择同期住院的150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74例,女76例,平均(64.35±5.66)岁。两组间性别、年龄、体征、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时均测量血压、血糖、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CRP)、尿酸,并行颈部血管彩超、头颅MRI检查。

2 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各项指标对比(±s)

注:1 mm Hg=0.1333 kPa

组别 例数 收缩压(mm Hg)舒张压(mm Hg)空腹血糖(mmol/L)纤维蛋白原(g/L)C-反应蛋白(mg/L)尿酸(μmol/L)颈动脉斑块观察组 150 125.4±34.2 73.68±12.1 9.4±2.1 4.0±1.5 7.2±2.2 617.1±158.3 129对照组 150 170.3±40.6 93.2±17.5 4.5±1.6 2.5±1.2 4.0±1.9 364.8±110.5 4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由上表可见,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尿酸及颈动脉斑块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PIS是急性脑梗死中常见而严重的临床亚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26% ~43%,临床表现为神经功能渐进性恶化,有较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PIS病因及影响因素多,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粘血症、高尿酸血症及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本研究也支持高海拔地区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粘血症、高尿酸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3.1 高血压:本研究表明,血压过低与进展性脑卒中有相关性。长期高血压导致动脉内膜及内膜下损伤,脑血管反应性降低[2],脑梗死急性期缺血区血管部分或完全丧失自动调节功能,脑血流量与血压的关系变成线性关系,并直接受限于血压的变化。急性期血管调节功能障碍及不适当的降压治疗导致血压过低,从而影响脑血管灌注,加重脑缺血。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血压监测,避免血压过低。

3.2 高血糖:本研究显示,糖尿病也是进展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报道,糖尿病使卒中进展的危险性增加1.9倍[3]。血糖超负荷时,机体血管内皮黏附因子(ICAM-1)表达增加,引起广泛的血管损伤,从而导致血流灌注减少。同时高血糖所致的高渗状态亦可导致血浆黏度增加,影响脑灌注。故在实际工作中应监测血糖变化,避免血糖过高,应控制在空腹7 mmol/L以上,餐后10 mmol/L以下较为合适;非糖尿病患者血糖应控制在正常范围内[4]。

3.3 纤维蛋白原:本研究表明,纤维蛋白原过高与进展性脑卒中有相关性。血浆高纤维蛋白原导致血流黏度进一步增高,加重缺血区脑血流量的减少,从而使病情加重。故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监护中,纤维蛋白原应作为监测指标之一,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3.4 CRP:高浓度的CRP加重脑组织损伤,扩大缺血区范围,是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3.5 高尿酸:高尿酸血症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一个标志,可导致血液黏度增高、氧自由基增多,直接损失血管内膜,诱发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动脉血栓的危险[5]。

3.6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本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进展性脑卒中有相关性,是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进展性脑梗死病因多种,机制复杂,在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指导早期干预性治疗,监测多项指标,才可能降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

[1] 刘 恋,林 昆,刘 忆,等.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2007,33(3):5.

[2] 周光焰.进展性脑梗死48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1):81.

[3] Henrik SJ,Hirofumi N,Otto R,et al.Effect of blood pressure and diabetes on stroke inprogression[J].Lancet,1994,344(8916):156.

[4] 胡一峰.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J].湖南中医学大学学报,2010,30(12):15.

[5] 韦君丽,张璐璐,郭 刚.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4):52.

猜你喜欢

高尿酸进展血症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症血症与痛风40例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
瓜氨酸血症II型1例
中医分型治疗高尿酸血症100例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进展
耳鸣的诊断和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