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ME-GC/MS 分析商品藤茶中环烃类化合物
2014-12-02赖茂林郁建平
赖茂林,郁建平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藤茶亦称白茶、霉茶,又名白茶饼、山甜茶、龙须茶,系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的嫩茎叶加工而成。藤茶具有解酒醒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2013年12月批准显齿蛇葡萄叶为新食品原料。
郁建平等研究过藤茶的挥发成份。通过水蒸气蒸馏乙醚浸提藤茶原料,检测到高含量的谷甾醇[1]。王华夫等检测到高含量的(E)-2-己烯醛[2],申东等的结果中壬醛的含量最高[3-6]。由于原料来源和检测方法的不同,这些检测结果有很大差异,但其共同点是原料均未经过加工处理。而藤茶通过杀青等复杂的工艺处理后,其挥发成分的改变还没有人报道。本研究选择加工后的藤茶产品为对象,进行了SPME-GC/MS分析,除了检测到常见的直链烃,还检测到大量环烃类物质。这些研究结果,为改善商品藤茶的生产工艺,及藤茶作为食品原料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武陵包装藤茶,贵州江口梵净山云峰野生藤茶有限公司出品,生产日期2013年6月。
1.2 仪器
HP6890/5975C GC/MS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公司),手动固相微萃取装置(美国Supelco公司),萃取纤维头为:2 cm-50/30 um DVB/CAR/PDMS StableFlex。
1.3 实验方法
取样品约4 g,置于25 mL固相微萃取仪采样瓶中,加入新鲜二次蒸馏纯水10 ml,插入装有2 cm-50/30 um DVB/CAR/PDMS StableFlex纤维头的手动进样器,在65℃左右顶空萃取30 min取出,快速移出萃取头并立即插入气相色谱仪进样口(温度250℃)中,热解析3 min进样。
色谱柱为ZB-5MSI 5%Phenyl-95%DiMethylpolysiloxane(30 m ×0.25 mm ×0.25 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柱温40℃(保留2min),以4℃/min升温至220℃,保持2 min;汽化室温度250℃;载气为高纯He(99.999%);柱前压7.62 psi,载气流量1.0 mL/min;不分流进样;溶剂延迟时间:1.5 min。
离子源为EI源;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电子能量70 eV;发射电流34.6 μA;倍增器电压1 325 V;接口温度280℃;质量范围20~450 amu。
2 实验结果
藤茶样品经SPME-GC/MS,共检测出100个色谱峰,经过Nist 2005和Wiley 275标准质谱图核对,分析出其中79种物质,检测出环烯类化合物13种,挥发成分的总离子流图见图1,检测出的环烃类化合物见表1,检测出的环烃类化合物的结构见图2。
图1 藤茶挥发成分的GC-MS总离子流图Fig.1 Total ion chromatogram of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根据这些检测出的化合物的结构,我们发现,除了β-石竹烯,α-蒎烯和5-叔丁基-1,3-环戊二烯外,都和β-环柠檬醛近似,尤其是2,2,6-三甲基-5-环己烯-1-甲醛,因此推测这些物质都与生产过程中β-胡萝卜素的降解有关[7]。推测这些化合物来源于藤茶原料在加工过程中高温导致的β-胡萝卜素的降解,其可能的降解机理如图3所示。
表1 检测出的环烃类化合物Tab.1 Cyclic hydrocarbons detected
图2 环烃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Fig.2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cyclic hydrocarbons
图3 β-胡萝卜素的降解Fig.3 The degradation ofβ-carotene
3 讨论
2,3-脱氢-α-紫罗兰酮,β-环柠檬醛,藏红花醛等物质,不但安全无毒,而且能够增加藤茶饮料的香气,改善消费者对藤茶产品的感官映象。这说明研究良好的加工过程,对于提高藤茶商品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藤茶中挥发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但是还没有进一步进行定量研究,这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研究完善。
[1]郁浩翔,郁建平.贵州梵净山藤茶及其近缘种广东蛇葡萄挥发性成分比较[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2,31(6):557-560.
[2]王华夫,游小清.藤茶中香气组成的气相色谱测定.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J].1996,8(4):47.
[3]申 东,沈 强,郑文佳.基于HS-SPME/GC-MS定性半定量分析藤茶特征香气[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11):67-70.
[4]符史良,陈洪,贾振宇.广西藤茶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中国中药志,2004,2(l):45-46.
[5]张友胜,杨伟丽,熊浩平.显齿蛇葡萄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7(2):100-101.
[6]张 妮,王家胜,何磊磊,等.显齿蛇葡萄种子脂肪酸GC-MS[J].2013,9:17-19.
[7]李志芬.胡萝卜素的降解工艺及机理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