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 ood le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应用
2014-12-02莫雪芬
莫雪芬
(珠海高新区金鼎第一小学,广东 珠海519000)
一、研究背景
翻转课堂起源于2007年的美国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在化学课的尝试,2011年萨尔曼·罕和他创立的可汗学院将翻转课堂推向了世界。
有多年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的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Robert Talbert所总结的翻转课堂实施结构模式较好地呈现了国外翻转课堂的操作。国内研究者王红、赵蔚等对此翻转课堂结构模型图进行了翻译(如图1)。[1]
国内许多教育改革者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学科进行了改革,并且有着成功的经验和案例。如重庆市的聚奎中学、深圳的南山实验学校和广州市天河区的“天云项目”等。
图1 Robert Talbert翻转课堂结构模型[2]
我校吸取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丰富的经验,在信息技术科目实验翻转课堂教育,试图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带动更多科目进行教学改革。申报课题并成功立项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信息技术专项研究课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立项号12JXN017。
二、基于Moodle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构特点
翻转课堂,在本质上是一种将面对面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结合起来的混合学习模式,它是家校在学生学习中角色与功能上的调整。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与趋势。[3]
开展翻转课堂需要虚拟学习环境的支持,现有的在线教学平台往往由于使用技术门槛过高、建置成本花费巨大等原因使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差强人意。Moodle作为一种开源的网络教学平台,在支持混合学习方面具有一些其他商业化网络学习平台所不具备的优势。
基于Moodle平台的翻转课堂,是利用Moodle将传统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进行无缝链接,充分发挥这两种学习方式的优点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吸取国内外翻转教学的成功经验,根据中国教育部的要求,提倡素质教育,减少课外作业时间,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家庭情况,本研究把Robert Talbert翻转课堂的课前和课中学习综合放在一节课(四十分钟)。自2012年12月份实施翻转课堂以来,经过两轮行动研究,对教学模式进行多次的调整,建立了相对稳定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结构图如下:
图2小学信息技术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图
从图2可以见到,这是一个较为简单的教学流程,因为教学的对象是小学5、6年级学生,年龄阶段在11-13岁之间,越稳定和简单的教学模式越能给孩子们安全感,越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该教学模式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1.激情导入、明确任务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激发学生产生“我想做”的好奇心,让这种好奇心驱动着学生主动的去尝试。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阶梯性的任务,并把任务通过学习网站或者小纸条的方式清楚地告诉学生,任务布置除了任务内容外,还可以有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引,让学生明确“如何做”。
如在《制作演示文稿封面》这一课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你喜欢漂亮的同学吗?你喜欢自己的脸蛋更漂亮吗?”“演示文稿也是如此,漂亮的封面更能吸引人,你能给他设计一个漂亮的封面吗?”而这课的任务设计有4个,任务1:在幻灯片中设置图片背景。任务2:插入图片并对3张图片设置水平对齐和描边。任务3:插入艺术字标题。任务4:设置主次分明。其中任务1-3都是基础任务,任务4是拓展任务。
2.观看视频、自学检测
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和明确学习目标后,学生可以通过任务指引来进行学习,可以看书自学,但更多的是观看教学视频。根据五(5)班投票调查结果得知班上有54.3%的学生会选择视频教学。
教师课前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重难点或者容易出错的问题录制教学视频,时间尽量控制在3-5分钟,视频尽量短小精悍。除了教学视频外,还可以把教学资源上传到Moodle教学平台。学生观看视频后,自己进行尝试探索,并把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简要登记,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以列出问题让他们进行选择,同时还要备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简单填写遇到的其他问题。自学结束后让学生进行一个自我测试,并把结果及时的反馈给老师。自我测试可以是试题练习,也可以是投票或者调查问卷,简单体现学生的学习进度。
为了加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培养,教师在这个环节里可以创造一个独立自学的环境给学生,让学生在独立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巡堂观察学生,及时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他们保持一种高昂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平台及时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
3.释疑解惑,协作学习
教师把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把问题分成3类,一类是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解决的,恰当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引,让学生继续自学。一类是学生需要伙伴帮助的,让学生在互助学习中完成。可以让一个学生面向全班演示讲解,也可以是各自私下的寻求帮助。一类是问题比较难以解决的,并且学生都不能够解决的,那就让教师进行演示讲解。总而言之,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就同学间解决,同学间不能解决的才让教师解决。经过层层递进,一节课学生的大部分问题都能解决。
协作学习是个体之间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充分论证所研究问题,以获取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学习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及学生相互之间的包容能力。[4]因此在翻转课堂中可以加强协作交互学习。为了更好地实施协作学习,可以采用有效的交互策略,如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拼图学习、工作表等,还可以建立小组管理制度和档案,并通过Moodle教学平台建立小组成长档案,让小组持续进行协作学习。
4.交流分享、展示评价
经过了自学和合作学习,有什么收获呢?我们进入分享评价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评价方式与传统课堂评价不同,它是以学习过程评价为主,以学习结果评价为辅的;以激励评价为主,以纠正性评价为辅的;以生生评价为主,以师生评价为辅的;以情感体验评价为主,以知识掌握评价为辅的。
在课前,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和学生一起制订学习总结评价表,在交流评价环节时学生借助学习总结评价表对学习进行总结反思,在小组内分享展示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方位评价。并通过Moodle学习平台收集学生总结评价表,以便形成持续的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还可以邀请学生在组内展示交流或者上台面向全班同学展示评价,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学生投入到展示自我的活动中来。
三、教学模式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课堂调控为主、教学平台为辅
在翻转课堂中,Moodle教学平台给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几乎每个教学环节都需要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个别的翻转课堂案例中会出现过度依赖教学平台的情况。整节课雅雀无声,学生埋头在教学平台中,就连学习讨论都在教学平台的讨论区中。这样的课堂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翻转课堂是一种混合式教学,是面对面教育与在线学习的混合,能使用面对面学习方式解决的情况下,尽量避免使用在线学习方式,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更加喜欢直观的事物,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约为10—20分钟,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有限,需要通过面对面的课堂调控手段对他们进行激励和调动。
因此我们要掌握好分寸,以课堂调控为主,以教学平台为辅,教师要对课堂进行实际上的组织和调控,多鼓励学生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多观察学生来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表达交流来提高交往能力。还可以借助一个主题活动来更好地进行课堂调控。如在《设计演示文稿封面》课中,设计主题活动“脸”贯穿整节课,以“你喜欢漂亮的脸蛋吗”作为导入,以“请给演示文稿设计一个美丽的脸蛋”为学习任务,以“脸蛋拼一拼”作为展示评价。
2.情感培养为主、知识掌握为辅
在翻转课堂中,教学视频、教学资源、教学平台的使用有利于我们更快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师生进行情感的渗透和教育。但在实验中,发现一些教学案例为了不让课堂出现空白不断的加大学习的难度,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多少为评价的方式。我们认为这样的课堂是和新课程理念有冲突的,是和翻转课堂的教育宗旨背驰而道的。《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要求学生形成对信息技术的简单了解,逐步形成使用信息技术的感性经验和健康负责的良好习惯,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逐步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支持日常学习和解决简单问题。[5]
因此我们在应用教学模式时应该以情感培养为主,以知识掌握为辅。教育不只是教知识而已,更应该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交流沟通的能力,让他们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中体验学习带来的愉悦感,让他们有信心挑战以后每一节新课程。在Moodle平台下的翻转课堂中,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肯定会更高效,我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探索和交流,而不是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掌握更多的知识。
信息技术引领教育改革,翻转课堂是未来教育的趋势,我们尝试进行课程改革,探索出一套可行的教学模式,以实验验证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学生在每节课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实现个性化发展。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翻转课堂,并把该教学模式试用在别的学科,把教学经验与同行分享探究。期待翻转课堂给我们教学带来新的变化。
[1]郑艳敏.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案例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4):46.
[2]Robert Talbert.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EB/OL].http://prezi.com/dzorbkpy6tam/invertingthe-linear-algebra-classroom.
[3]焦建利.慕课给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与启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2).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5]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M].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