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情境下案例学习活动设计研究*
2014-12-02赵姝,白浩
赵 姝,白 浩
(陕西师范大学 远程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710062)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目前已广泛应用到法律、工商、医学等领域,该方法在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能力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分析已有文献,有研究者就如何在课堂情境下开展案例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设计模式,[1]有研究者针对网络学习情境设计了相应的案例教学模式,[2]并有研究者对比研究了课堂情境和网络情境下案例教学区别。[3]这些教学设计模式基本沿用“个人准备——小组讨论——教师总结——课后反思”四阶段模式,设计较为泛化,尚未细化到具体的学习活动设计层面,信息技术对案例教学所能提供的潜在支持也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而当前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设计,已由“以学习内容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学习活动为中心”,课程设计重视以活动为单元进行设计,关注学习活动的内部要素,重视学生与学习内容的深度交互[4]。传统的案例设计模式已无法很好地指导在线课程中的案例活动设计,本研究聚焦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学习活动设计,通过文献梳理及实践研究,提出了案例学习活动设计要素,将学习活动细化为可操作、可评价的学习任务,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并进行合理地串联安排,形成学习活动,最终达到活动总目标。
二、学习活动内涵分析
“学习活动”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JISC标准化组织专家与LADiE负责人之一Beetham.H于2004年首次明确提出。他们认为“学习活动是指为达成预设的学习结果,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的交互过程(学习环境可以包括其他学习者、实践者、资源、工具与服务等)”。[5]2006年LADiE项目的结题报告中对“学习活动”定义进行了细化和完善,认为“学习活动是指为了完成指向预期学习结果的学习任务,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的交互过程(学习环境包括内容资源、工具、手段、计算机系统与服务、“真实世界”事件与对象)”。[6]与04定义相比,06定义强调学习任务的重要性,细化了学习环境的内涵,将真实世界的事件与对象纳入学习环境范畴,强调真实情境的作用。分析已有的学习活动定义及研究,可以发现,学者们对学习活动作为学习的基本单元或序列达成了共识,并指出学习活动具有目标指向性和情境性。这些关于学习活动内涵的阐释,借鉴至基于案例的学习活动设计中,要求要更加关注活动中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任务的设计、案例的情境设置。
三、网络学习情境下案例学习活动设计模板
本研究结合案例教学的特点,在分析梳理国内外关于学习活动要素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将基于案例的在线学习活动的组成要素划分为以下六个关键要素:学习目标、案例问题情境、学习任务、其他学习资源、支持工具、学习评价。基于这六个关键要素,提出了基于案例的学习活动设计模板,如表1所示。
表1基于案例的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模板
四、网络情境下基于案例的学习活动要素设计
基于上述模板,本研究针对提出的六个关键要素逐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指导。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要能够清晰明了地描述学生行为达到的最终结果。目前学习目标分类有多种理论依据,在设计案例学习活动目标时,建议采用安德森修订的布鲁姆目标分类框架,该二维框架符合案例学习活动的特点。从知识维度上看,简单案例可以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获得事实性知识及概念性知识,而复杂案例则有助于学生在分析过程中获取元认知知识。从认知过程维度看,在基于案例展开的学习活动中,更多涉及的是高阶思维活动,包括学生批判性的评价能力、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等。
2.案例问题情境
构建一个真实、丰富的案例学习情境,是引发学习者完成案例学习的关键,也是学习者能否将从案例中习得的经验类比迁移至其他情境中的前提。对于基于案例的学习活动而言,案例的问题情境是学习者认知的焦点,好的案例问题应当具有聚焦、启发、引导的作用,使学习者能够围绕案例展开思考。研究在采用Simon、祝智庭教授的问题分类方式基础上,借鉴了胡小勇博士问题设计模板的设计思路,设计了两种案例问题设计模板[7]。具体应用时,设计者可灵活选用设计模版,针对遴选的案例设计相关问题,以确定问题所属类型及其所能达到的目标程度。以教育硕士课程《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为例,问题设计模板及示例如表2、表3所示。
表2 案例问题设计模板及示例(一)
表3 案例问题设计模板及示例(二)
3.学习任务
一个学习活动包含若干学习任务,每个任务的实施又包括一个或多个学习步骤。良好的学习任务设计是学习者有效达成学习目标的关键。结合开发实践,研究总结形成了五种常见的基于案例的学习任务类型,包括:案例引入(设计任务时选择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实际案例作为导入性材料)、案例分析(选择与学习目标相关的、源于实践和真实情境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案例)、案例辩析(选择具有异议性、探讨性和评析性特点的案例)、案例反思(选择具有警示、反面示范的案例)、案例模拟(主要适用于涉及相关技术操作的案例)等。
在设计学习活动时,根据学习需要及活动目标要求,上述任务类型可与其他学习任务(如知识讲解、自学自测、学前反思等)组合为一系列任务序列。多个任务按照一定的目的串连为任务链,形成完整学习活动,用于引导学习者顺利完成学习活动。本研究总结形成了以下三种任务序列模式,在具体活动设计时可以独立或组合应用。
(1)平行式
该任务序列中各学习任务之间属于平行关系,学习者完成这些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难度相同,拟达成的学习目标也相同。这种方式有利于强化学习者对某知识内容的深化。由于各任务之间属于平行关系,任务顺序可随意调整,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偏好形成不同的差异化的学习路径。
(2)递进式
该模式中,各任务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呈现,存在层次递进关系,学习者需要运用更难的知识才能完成下一步任务,按照顺序逐步完成所有学习任务才能达到活动目标。由于前一个任务顺利完成后,才有可能完成后一个任务,因此,每个学习任务都要充分开展,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3)混合式
所谓混合式即在任务序列设计中既包括平行式,又包括递进式,交叉组合在一起。混合式任务序列纵向上仍然以递进式为主,横向上采用平行式,对于平行式的内容仍然可以互换顺序,而对于递进式的任务,则需要至少完成平行式任务中的任意一个。
4.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的作用在于明确告知学习者完成每个学习任务需要达到的标准,面向学习活动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以及对活动成果(如作业、报告等)评价。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主要考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观点表达是否清晰、逻辑、有深度。对活动成果的评价则重点考量文字表达是否清晰、正确、有逻辑性;阐释的观点是否有深度等。
5.学习资源
在基于案例的学习活动中,案例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学习资源。除了案例以外,用于学习的资源还包括教师提供的其他学习材料。一般来说,课堂环境下的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打印出来的纸质材料、授课PPT、课件、音视频等。网络环境下则主要是电子材料,如以文字和图像为主的网页、三分屏课件、音视频、动画、电子教案等。
6.支持工具
工具是学习活动开展的基本环境,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同伴、教师等)互动的中介要素。在传统课堂环境中,支持工具包括桌椅等基本设施,以及投影仪、投票器、电子白板等电子设备。在网络环境下,常见的学习支持工具包括在线讨论区、实时交流工具、异步答疑、概念图工具、文件传输、文字处理工具、在线日志、协作学习区、在线测试等。
五、基于案例的学习活动设计应用实践
《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师范院校语文教育硕士的一门学位必修课程。该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基础性与研究性的统一。课程主要采用以活动为中心的设计思路,划分为13个专题,各专题单元包含2-4个学习活动,各学习活动包括3-4个学习任务。课程以案例为特色,设计了21个案例任务,这些案例任务既能凸现理论的应用性,也增强教学的可操作性,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硕士的学习实效。课程中的任务序列包括“自主学习——案例分析——学后测试”、“自主学习——案例反思——拓展阅读——学后测试”、“案例导入——知识讲解——案例辨析”等多种形式。在课程的活动单元中,主要嵌入了笔记、讨论区、作业提交等工具,并提供了与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料。
2012级教育硕士对该课程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学习,课程结束后我们对参与课程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及问卷调研,以了解课程的建设效果。通过访谈发现,此类课程打破了传统课程中学生“看视频、做作业”的模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普遍反映“通过案例能够更加深刻理解理论知识”、“案例活动形式丰富”;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满意度达到87.6%,对课程中的案例质量、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服务等也均显示出较高的满意度。
六、小结
总的来说,目前基于网络环境的案例教学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作为课堂案例教学的补充,如通过网络发布案例及相关资源,供学生课下思考,具体的讨论环节仍然在真实课堂环境下进行,学生可通过网络环境提交分析报告等;二是完全基于网络情境的在线案例学习模式,即所有教学和学习活动均在网上开展。网络学习情境下的案例学习活动可以使教学案例呈现更加立体化,教学任务安排更加灵活,学员互动形式更加多样,教学资源共享范围也更加广泛。当然,案例学习活动设计不能解决和避免所有问题,在具体实施网络课程时,还要重视提高教师的学习监控力、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等。
[1]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3):90-102.
[2]刘亚彬,朱亚莉,章方炜.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6(9):71-73.
[3]李雅玲.课堂案例教学与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的比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48-51.
[4]乔爱玲,王楠.网络环境中的学习活动设计模型及相关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5):41-47.
[5]Beetham,H.Review.Developing e-learningmodels for the JISC practitioner communities[EB/OL].2004,http://www.elearning.ac.uk/resources/modelsreview.
[6]Isobel Falconer,Gráinne Conole,Ann Jeffery,Peter Douglas.Learning Activity Reference Model-Pedagogy[EB/OL].2006.http://m isc.jisc.ac.uk/refmodels/LADIE/www.elframework.org/refmodels/ladie/guides/LARM_Pedagogy30-03-06.doc.
[7]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