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启示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2014-12-02高杲
高杲
内容摘要: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本文以模因论为切入点,讨论如何利用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特点改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模因论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背诵和仿写
写作是英语学习的必备技能之一,也是检测学生综合英语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各类英语水平测试中,写作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它也是学生丢分最多、最薄弱环节。因此,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任重而道远。模因论的提出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启发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模因的复制与传播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水平。
一.模因论概述
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其核心术语为模因(meme),由Dawkins在其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 Gene) 中提出。他将模因定义为“文化传播的单位或模仿的单位”。1999年,Dawkins的学生Susan Blackmore 继承和发展了模因理论并出版了专著《模因机器》(The Meme Machine)。在书中,她特别指出,模因是通过模仿传递的,而模仿是人类特有的能动学习。模因概念的核心就是模仿。模因通过模仿得到复制、传播和发展。她对模因的进一步研究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也为以后人们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二.模因论与语言
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之一,语言与模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模因使语言得以复制传播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语言本身也是模因,并作为模因载体进行传播。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基因型 (genotype)”和“表现型 (phenotype)”两种方式 (Blackmore,1999)。基因型语言模因指信息内容以各种方式来自我复制和传播,信息的内容始终如一,但形式上却不尽相同。其包括相同信息的直接传递和相同信息的异形传递。表现型模因是以同一形式按需要复制成不同内容的模因。语言模因的结构形式不变,但内容改由另外的词语代替。
三.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模因论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崭新视角,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模因传播的两种方式和其各自特点帮助学生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一)基因型语言模因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基因型语言模因的特点是表达同一信息的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表现形式可能一样,可能不一样,但内容始终相同。因此,一方面,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在适合的语境下直接引用英语经典警句格言,为文章增色。这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把成语谚语的含义典故事先讲授给学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另一方面,在词汇层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使用同义词、近义词及短语来表达同样的信息。比如表达“喜爱”时,可以用“like, love, be fond of”, 也可以用教材里提到的新表达如“have a passion for, take a fancy to”等。同理,在句式层面,教师也要有意识强调学生利用不同句式表达同一内容。例如,要表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学生可以写A)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B) Different people hold different views. C) Opinions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这样既避免行文单调枯燥又增强文章表现力。
(二)表现型语言模因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表现型语言模因特点是采用同一形式,表达不同内容。有些经典的语言形式流传至今,其内容虽然不符合现实意义,但人们在复制过程中保留其形式而换以各种新内容反复传诵例如莎士比亚名句“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所要表达内容进行改写创新,例如 “To do or not to do, this is a question”。根据此类语言模因传播特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句子、段落乃至篇章结构上模仿地道英语范文进行多种形式仿写训练,通过创造性模仿,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模因论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有积极的作用,该模式的实践也给写作教学带来了新启示。1. 重新认识背诵的重要性。通过背诵输入,实现英语写作的有效输出。2. 仿写也是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模仿是创造的基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模仿,从而准确地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基金项目:宁波工程学院2013年度校高教课题《模因论视角下“听说写一体”写作教学模式实证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NG13023。]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