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孟的希望

2014-12-02秋雨

今日海南 2014年12期
关键词:老孟垃圾场废品

□本刊记者 秋雨

与老孟认识纯属偶然。那一天去海甸岛朋友家喝茶,中间穿过一个庞大的垃圾场。没有想到,在这个肮脏的垃圾场内还有一个岌岌可危的棚子,里面居然住着一个拾垃圾的老汉。

我与老汉攀谈起来。

他姓孟,65岁,山东人,上世纪60年代初逃荒到了内蒙古。三年前到海口捡垃圾为生。每年4月份来,年底回去。靠捡垃圾,每天可卖得三四十元钱,勉强维持生活。

老孟说,现在在街上转来转去已经捡不到啥,进小区收废品,很难赚钱。运输工具根本不行,就是一辆收破烂收来的自行车,修补一下,自己用上了。市民有些旧书报,价格压低了,他们自己拿到废品收购站卖;价格高了,收废品的就会无利可图。他最喜欢的是施工工地,尤其是拆迁工地,那里“油水”比较多。譬如,一些废旧管子,抛弃的铝合金门窗,嵌在水泥中的钢筋。如果施工企业怕麻烦,让他去打扫“战场”,在淘尽“财宝”后,再免费帮助企业干几天活,一个月收入就可达三四千元。

我问老孟,捡垃圾非要到海口捡吗?离家这么远,生活这么艰难,垃圾哪儿不能捡?老孟说,家乡太穷了,出来还是比家里强。家里养了几十只羊、两头牛,老伴在家看着,没大事。地不种了,赔本。出来自己养活自己,如果能赚一点,带回去能过个好年。最重要的是老孟患有白内障,接近失明。听家乡人说,老年人在海口市做白内障手术,自己掏1000元,政府可补贴2000元。今年去医院一打听,才知必须有海口户口,老孟彻底失望了。

老孟一脸彷徨。我说,我是记者,给你拍张照片,回去把你这事对大伙儿说一说,看看有没有好心人帮你一把。老孟说,拍吧,反正我也看不见。几天后,我再去看望老孟,他已经“搬家”了。

老孟没有手机,我不知道他现在住在哪个屋檐下。这是一个进了城却完全被城市边缘化的小人物。有人告诉我,在新埠岛见过他。接近年底,天冷了,他还在海口吗?

这些天,老孟的影子一直在我眼前晃动。充满期待却近乎失明的眼睛,花白的头发和胡须,端端正正的古铜色脸盘,一副硬朗的身板……给他拍一幅人物肖像,倒是很上镜。可惜,我不是摄影艺术家,也没有那份心绪。我一直在考虑,能否凭借我们这些小人物的力量,帮助老孟做一次白内障手术,让他重见光明?

猜你喜欢

老孟垃圾场废品
世界最大垃圾场就在我们头顶?
小区里的“狗”
美有毒垃圾场附近居民平均少活0.25年
基于物联网的住宅小区废品回收系统
Travels of 3 plastic bags
我与老孟的忘年交
被请客
空白
现实照进“桌面”
将互联网+废品拧成一股巨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