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虚拟网络对职业院校和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2014-12-01杨秀美
杨秀美
摘 要:互联网的普及使虚拟网络成为在校学生沟通交流和实现自我的自由空间,在肯定虚拟网络开放信息、共享资源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探讨虚拟网络对职业院校及学生发展带来的影响,该文结合教育实践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职业院校 虚拟网络 影响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c)-0230-01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备上网功能的设备得到普及,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成为了很多大学生的开学“三大件”。信息设备成为学生开辟个人网络生活的利器,也使学生成为各种虚拟社区蓬勃发展的主力军。互联网虚拟社区是一种具有沟通、交流功能的网络平台,是网民通过网络发布、获取、交流信息,表达情感和交流思想的开放空间[1]。目前网络上流行的虚拟社区主要有百度贴吧、各种论坛、QQ群、微信圈等平台。虚拟社区因其舆论开放、表达自由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虚拟网络空间里,也存在着各种良莠不齐、规模不一的交际圈和传播场。笔者在近年来教育管理实践中观察到,职业院校学生因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往往成为一些不良信息和行为的制造者、推动者和受害者。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采取积极、客观、理性的态度,研究创新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发挥虚拟网络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1 虚拟网络与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
1.1 虚拟网络的两面性
虚拟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学生积极的学习探讨、信息共享、情感交流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另一方面,虚拟网络具有开放性、自由性、快速性、隐秘性、随意性等特点,容易导致各种不良信息的滋生及快速传播。诸如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位价值取向类的信息;涉及考试舞弊、淫秽、暴力内容的文字或图片;人肉搜索、恣意辱骂他人等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信息等等,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中的少年们会产生难以扭转的负面影响。
1.2 职校学生的脆弱性
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是基础教育的淘汰者[2],多数学生存在家庭教育缺位,文化基础薄弱,道德是非淡薄等不足,其在基础教育过程中留下的种种劣习使得这部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差,易染恶习。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广泛流行,使相对枯燥的课堂在“丰富旖旎”的网络世界的对比下“黯然失色”。虚拟网络中各种负面信息,极易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2 虚拟网络不良影响的表现形式
2.1 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有统计显示,近六成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利用手机上网,最主要的行为是聊天交流和娱乐休闲[3]。受当前社会风气及影视文化作品的影响,职校学生在新生报到前后,求“被罩”、找“老大”等类似网络帖子层出不穷。学生入校后通过校园贴吧、论坛、群等网络平台,以老乡会等各种名义发布聚合信息,在校内组织、结识臭味相投的人员厮混,勾结社会无良青年,形成校内涉黑、涉恶团体,极易导致校内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再者,社会不良人员通过网络,利用在校生尤其是新生的单纯性,诱骗学生财物、发生恋爱关系、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等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正常秩序,损害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2.2 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职业教育担负着向社会各行业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但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职业院校生源减少,招生数量和质量都出现急剧下降现象。另外各职业院校师资、教学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较其他类型学校落后。“教”与“学”两个主体的负向变化,使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容易产生不协调。由此,虚拟网络各种平台,就成为学生调侃学生、攻讦教师的发泄空间。学风和校风的不正,通过网络的传播效应更是加剧了职业院校社会声誉的下滑,导致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断裂。
3 应对策略
3.1 学校方面
3.1.1 加强网络舆情监控
成立专门组织,建立灵活准确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加强校园网络舆情调查与分析,可以为学校领导及学生管理工作者完善管理措施、倾听学生真实声音提供渠道,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主动加强正面引导、疏散负面舆情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4],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3.1.2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与时俱进,应投入一定的人力与物力,积极培养一些具有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和能力的教师或者学生做为虚拟校园“官方”的“坛主”、“版主”“群主”,精选一些内容健康,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并能在虚拟校园内沟通交流中给学生做心理疏导;在参与话题讨论时,要保证“官方”的主动地位,及时组织和发布信息,积极应对各种消极信息,维护虚拟校园的良好生态。此外,要充分依靠学生社团组织,积极探索“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变“堵”为“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虚拟网络上努力追求真善美,积极传播“正能量”。
3.2 教师方面
青年教师作为学校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工作充满热情,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同时,也存在教学与管理的综合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学校应注重青年教师教学与管理综合能力的培养;再者,职业教育中采用的是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工作制,“教的不管,管的不教”。对此,应实现全员参与学生教学与管理,实现学生从课上到课下,从现实生活到虚拟家园,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对接,让职校这批“特殊生”感受到尊重和关爱。
3.3 家庭方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而职校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常常是缺位的,家长对孩子不能合理约束,存在“一棍子打死”或者无限纵容现象。所以,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使学生家长科学合理的教育孩子。[5]
3.4 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虚拟校园活动的主体,虚拟校园的和谐、健康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虚拟网络中的行为往往无人或者少人监管,传统道德教育方式很难在网络行为中取得效果。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广大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渐炽,积极发掘传统儒家文化精髓,加强学生“慎独”品格的修养,逐渐实现学生的网络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总之,虚拟网络已成为学生课堂之外的一个重要精神家园,其作用不可小视。虚拟校园的健康发展需要学校、教师、家庭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关注和支持,这样才能为职校学生健康成长和职业院校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金秀舫.高校“校园贴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24(3):116.
[2] 黎乾坤.解决中职学生上网问题的对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2.
[3] 褚延霞.基于网络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4] 张合斌.高校百度贴吧舆情研究[J].网络传播,2009,9(1):22.
[5] 郭晶晶.中职学校网络德育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