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与合理运用
2014-12-01田月明
田月明
摘 要: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遵循教学性、平等、科学性、客观性、艺术性、简约性与适度信息与运用原则,讲求多媒体教学的趣味性、恰当性、结合性和整体性,激发、培养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制作原则 合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212-01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解决教师“教什么”“怎样教”“怎样教得好”为基本任务,将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实现教学优化,对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况,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逐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教育质量。
1 多媒体课件制作原则
1.1 教学性和平等原则
多媒体课件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利于教师教,有利于学生学。应选取教学重点,难点并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好教学情境,扩大学员的知识面和信息源内容。但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替代教师的传授,仍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要突出其辅助功能。应将多媒体作为教学的点睛之笔,作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工具。要将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科学性和客观性原则
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力求准确无误,不能将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多媒体课件要符合教学的客观规律,教材是基础,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中心。
1.3 艺术性与简约性原则
多媒体教学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应注意做到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美的形式能激发学习兴趣,优质的课件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另外,课件展示的画面应符合视觉心理,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同一画面对象不宜过多,避免分散注意力。要避免多余动作,适当减少文字显示数量,尽量用声音表达。
1.4 适度信息与运用原则
在学科教学中,应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量的信息,在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员自主地进行信息加工。要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根据认知学习和教学设计理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增强学习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
2 多媒体教学要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充分调动学员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促进学员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员的特点,抓住最佳时机,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1 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
动态事物比静态事物更能引起学员生注意,更能调动学员的兴趣,从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能为学员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传统教学中,学员面对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多媒体克服了这一缺点,静止的文本可以按照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止的图片可以像动画一样移动,可以像流水般呈现一幅幅变换的图像,色彩可以变换,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学员可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变难为易,提高学习兴趣
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它不仅能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于一体,将学员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员多接受感官刺激,发展思维能力,拓宽空间概念,加深理解事物,减轻学员认知难度,变难为易。同时,多媒体教学能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容易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培养并发展了学员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3 寓教于乐,培养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员提供形象多元、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比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员带进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员会学、愿学和乐学。这样,学员精神集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之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接受教育,提高了能力。
3 多媒体教学的注意问题
随着多媒体的广泛使用,课例越来越多,有成功,有失败,在使用时有的恰到好处,有的画蛇添足,有的提高了教学效果,有的形同虚设摆花架子,有的操作者使用自如,学生兴趣盎然,有的则半路差错无穷,学生失去趣味。在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趣味性
作为新的教学辅助形式,其使用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贯彻直观性教学的原则,在教学环节中起着导趣,提高学员学习兴趣的作用。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应该注重多媒体从使用形式到内容设计上的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员探究知识的趋向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和使用程度,提高对知识的巩固,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
3.2 恰当性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包括教学内容的限制,学员水平的限制,教学场地的限制等。这要求在多媒体教学中,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针对学员和教学场地等实际情况,恰当选择多媒体展现形式,以充分体现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使形式与内容恰当结合,突出重点和难点,启发引导学员去探究,帮助学员解决难点。
如果一个画面、一段文字出现的不恰当,不但影响下一步教学,甚至会使前面的努力化为乌有,是比较严重的教学事故,轻者让人觉得不太不合时宜,这要求我们必须恰当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机。
在刺激程度上要适度且有梯度。在教学过程中,学员的年龄差距较大,对知识的理解力亦不相同。在教学中,如对前一个知识点在画在多媒体教学时,形式和内容以及色彩对比、速度、动静等形式的刺激应恰当且有梯度。
3.3 结合性
任何形式和内容的单一出现,必将导致学员对知识、对内容的肤浅了解或机械的接受。教学时必须实现人与人的互动,才可以实现教学目标。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时,要充分实现人机结合,即教师对电脑操作必须简单实用,要便于学员的应用,还有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要既利于非电化教学手段使用,又要利于电化教学手段使用,有利于提高学员的探究兴趣和能力的形成。
3.4 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一是指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把握整体的教学内容要求,有利于整个教学环节对教学内容的实现;二是指在实际应用时,要给学员一个整体印象,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保证课件内容的完整性和联系性。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和丰富性等特点,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对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员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