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报告和改革思路

2014-12-01林立华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7期
关键词:要求调查教师队伍

林立华

摘 要:笔者从职业学校现有机械专业教师的调查中,分析职业学校从事《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教师的现状,以及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机械专业老师的要求。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献计献策。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教师队伍 调查 现状 要求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150-01

江阴中专从事机械专业教学的教师共55位,其中车工实习教师7位,钳工实习教师13位,铆焊实习教师3位,数控实习教师8位,机械理论教学教师24位,双师型教师获得钳工高级工以上证书的有21位,获得数控高级工证书的有16位,获得车工高级工证书以上的有15位,获得铆焊高级工以上证书的有3位。曾从事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的教师有8位。

1 调查的目的

江阴中专作为江阴市中等职业教育的龙头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在机械专业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既是前面专业基础课程的应用,又是后面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该课程的学习直接影响学生理论专业水平的应用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中的应用,对江阴中专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希望通过对专业教师的调查与分析,研究现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献计献策。

2 调查的意义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基本原理来源于长期生产实践的总结,反过来又用于指导实践。从培养学生工作能力的角度来说,该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各种原则,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将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将来工作实践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理论知识的传授贴近工程实践,正确引导和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同时《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包括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知识面广。该调查从江阴中专专业教师的现状出发,找出该课程现有教学中存在问题,旨在通过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提高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3 专业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虽然江阴中专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已经达到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的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机械专业理论教师由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占专职教师总数的77.3%,他们大多是从学校走向学校,从课堂走向课堂,因此“双师型”教师大都只是有两证: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而真正参与实践的较少。第二实习指导老师虽然一直指导学生技能操作,但是他们的操作技能比较单一,有的教师已经是车工高级工、甚至有的是技师,但他们没从事过锻压加工,焊接加工,磨削加工等。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该课程是各种加工方法的实践总结。因此这样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太能满足行为导向教学法。

4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行为导向法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必须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这里的“双师型”教师要求不仅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还必须有丰富的现代新型知识和实践能力,即能讲课又具备多种机械加工的操作技能。”教师像师傅”,如何培养现有“双师型”教师,笔者提出几个途径。

第一,这样的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锻炼。也就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必须安排在编专业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进行专业实践训练。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新教师,应到企业见习一年以上,其他教师则应要求每年去企业轮训半年以上,或利用假期开展行业、专业社会调查。避免因脱离实践时间较长,使双师素质下降。

第二,可组织教师利用暑期到企业实践和学校实行“工厂化教学”,这两种是行之有效的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前者可解决与教学冲突的矛盾,后者又降低了“双师型”教师培养成本。

第三,学校可经常指派教师协助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市场调查与分析、技术攻关,这样教师加强了对生产一线上技术要求、工艺标准的直接了解,可以改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能把握现代专业技术发展脉搏的问题,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第四,可以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讲座,这样可将其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将生产实践中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带进学校介绍给教师。

(2)教师的观念要更新。

行为导向教学法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然而,就目前评价学生学习的考试制度而言,根本无法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另外,就知识本身而言,目前学生使用的教材远滞后于科技的发展,而教师的知识结构也远远跟不上时代更新的步伐,如何教给学生新而活的知识,己成为当前教师急需解决的课题;再者,学习的动机、意志、情感及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前教师如何面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良现象或习惯,如何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之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参与到现代教学方法的实践,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唯有及时更新教学观念,积极运用现代教学的理念去指导我们的实践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3)教师创新意识要培养和提高。

实践证明: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与教师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要使学生掌握“活”的知识,教师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提高是基础,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善于学习,善于及时更新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同时,使知识变活。甚至与当今科技的新发明和新发现结合起来、与当前市场经济的供需变化结合起来。只有使教材变活了,教师才能给学生传播活的知识,才能使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因此,在教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为教师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提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比单纯给学生灌输知识难度更大,它不仅要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更要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塑造全面和谐的个性,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无疑增加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难度,需要教师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志趣和需求,把学生作为有独立人格的平等的。

参考文献

[1] 毛少华.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高职教师的素质要求[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3(2):14-17.

[2] 陈瑞.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J].职业技能培训教学,1999(5).endprint

猜你喜欢

要求调查教师队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简议小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的要求及其措施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