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校语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2014-12-01朱敏

文学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基础能力

朱敏

内容摘要:职校的语文教学有别于普校的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本文力图通过课内打基础,课外求能力,因材施教,改变教学、作业、考试一刀切等教法的尝试,以求能提高职校的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基础 能力 因材施教

一.课内打基础,课外求能力

什么是基础?什么是能力?所谓基础是指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定理、定律,语文的字、词、句等等。所谓能力是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那么,如何能打好学生的基础,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呢?我想老师的课前准备是相当重要的,应该尽可能多找一些资料,准备充分,这里就是体现苦干。只有课前的准备才有课上的效率。准备充分后,又该如何传授给学生呢?职校生的整体语文基础相对较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语文课堂经常呈现出沉闷的气氛。导入新课对一堂课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课外自学的能力,课堂上应尽可能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这就要改变单一、被动的老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想说、想做、敢言、敢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就能使他们掌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旦他们会学习,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也就能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在课外也能自主学习,以求更深的发展。

二.因材施教,改变教学、作业、考试一刀切的做法

1.目标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激起参与的兴趣。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没有兴趣的强制性教学,势必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自然不会乐学。只有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才能使他们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客观的差异,采取目标分层递进的办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循序渐进的可接受目标,可以增强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这些目标层层递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基础进行目标选择。这样做,分解了学生的难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性。使教学效果及学生参与达到最佳,尤其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觉得我能悟出,让中等生感到我能行,使优等生产生试一试就会成功的愿望。

2.评价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参与的乐趣。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在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成功感为前提的。“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金矿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这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利于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时的某些心理障碍,激发学习欲望,逐步形成学习活动时的最佳心理发展过程,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度,大面积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它早已被教育重视和应用,为提高教学效果,打开了一片天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尤其是在职校教育中,学生离开了升学的指挥棒,语文教学课堂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目标,利用多媒体拓宽课本知识的广度、深度,让学生形象、具体、直观的了解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增强语文课堂的效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运用多媒体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它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总而言之,作为职校的老师,要摸索职校语文教学的规律,了解职校生对语文教学的需求,制定符合职校生的教学目标。这也要求教师努力充实提高自己,掌握好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并依据学生自身的这一规律和不同特点,科学的安排好,开展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以期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六合区教育培训中心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基础能力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