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教学中学生自主意识的调动
2014-12-01李正华
李正华
内容摘要: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古典诗词的教学课堂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的内心世界动起来,思维动起来,情感动起来,创设一个活动化的课堂,才能唤醒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引领学生的情感世界向着求真、求善、求美的境界不断发展。
关键词:古典诗词 自主意识 情感
一.淡化背景分析
直接告诉学生诗词的创作背景,学生就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就可以不深读诗词而轻易的把握诗词的总体面貌,学生品读鉴赏诗词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再者,有些诗词的背景知识与诗词内容本身的联系不是很多,分析背景材料的意义不是很大。因此,不如直接从诗词本身挖掘信息,领会诗词内外的意蕴,更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例如教授《雨霖铃》一课,学生对“离情”很容易把握,可以直接引导学生通过意象把握意境和艺术手法,领略其艺术魅力。在教师讲解之前,先让学生自己谈对整首诗的理解和感悟,认识可能比较粗浅,这时教师再适时点拨,把鉴赏活动引向深入。最后引导学生想象词人的思想和情感甚至生平等背景知识,课下给学生印发梁衡写的文化散文《读柳永》,进一步加深认识,印象会更深刻。
二.强化氛围的创设
只有创设与诗词内容和谐统一的氛围,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无穷的想象力,才能使他们深入的感知课文,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感情的升华。让学生在上课伊始就沉浸在有利于抒发感情的情景氛围之中,是非常必要的。教授《琵琶行》,可以播放琵琶古曲。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教师的示范朗诵也是创设氛围的一种好方法。教授《兵车行》,可以用低沉的、充满感情的语调诵读第一段:“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然后简单解释:这是杜甫在天宝年间目睹统治者穷兵黩武造成妻离子散、哀鸿遍野的凄惨景象后写的诗歌,是一首为人民呼喊的杰作,表现了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至今还依然萦绕在我们耳边。学生的表情顿时凝重起来,趁这个机会,可以抛出问题,沉浸其中的学生思维也会异常积极活跃。
三.借助联想和想象,让学生置身诗境
中国古典诗词都意境优美。在欣赏作品时,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赏析《春江花月夜》,可以让学生借助想象,置身诗境,描绘几幅画面:“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等等,或描写或讨论或口头表达,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地被调动起来。教《兵车行》,教师可设置问题:假如你是阅尽人间沧桑的诗人杜甫,你看到了怎样的场景?你听到了那些声音?你觉得整个画面基调应该是什么颜色?为什么?或用语言表述或用图画表现,鼓励学生在再造画面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合理想象,加深对诗作细节、形象的感受,学生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更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增强了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
四.指导学生在讨论探究诵读中赏析
古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诵读是理解的基础,是品味和感悟诗歌的关键。只有读透了,才能理解其意、感受其韵,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离开了美读,就难以把握诗词的美感。在指导学生怎样读、读出美感、读出意蕴的过程中,赏析整首诗的意象、意境、写作手法是非常好的一种教学方式。设计《琵琶行》教学,可以设置这样几个诵读的环节: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再读文本,理清结构;三读文本,把握情感;四读文本,鉴赏形象;五读文本,关注细节,指导诵读。如第二段,“寻声”一句可轻声读,以示情节由此开端。“移船”句至“未成曲调先有情”应读得轻缓诚恳。“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有轻快情调。“间关”两句速度放慢,读出“冰泉冷涩”之感。“冰泉”以下四句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银屏”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的紧张热烈,至“裂帛”一句戛然而止。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从诗句的停顿、重读、气势等方面与学生一起讨论、研读,细化到每一个词,认真揣摩每一个意象,为什么这样读,说出理由,让学生亲自示范,教师点拨,确定最佳的的诵读方案。通过诵读串联教与学,形成“诵读——陈述理由——诵读——交流探讨——诵读——教师点拨——再诵读”的课堂授课模式,在探讨诵读细节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定会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