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文言文层级教学探索

2014-11-29戴磊

考试周刊 2014年84期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

戴磊

摘 要: 文言文仍然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虽教师都强调文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但教学已出现失衡现象,作者希望通过对层级教学的探索,理清文言文教学的思路,实施文言文台阶式教学。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 先言后文 逐层深入 层级教学

文言文对于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仍然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但它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而且考查的难度在加大。然而一些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么重视文言基础知识,要么重视文章的思想内容,出现文言文教学的失衡现象,导致学生文言文学习指向性失误,学习思路混乱。教师在指导文言文学习时应采用层级教学,先言后文,文言兼顾,从文字到文学、文化逐级学习,使学生明晰思路,既积累文言知识,又了解文中所蕴含的文学、文化知识,丰富古典文化内涵。

一、以诵读为根本,培养学生的文言意识

文言文是一种久远的语言形式,有固定的语言架构,与学生意识中的现代语言架构有很大差别。现代语言的架构不能理解文言文,必须用文言的架构理解文言文,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文言意识,培养对文言词语、句式、句气等知识的意识反应。培养意识的捷径就是诵读涵泳。诵读不仅是为背诵文言章句,更重要的是读出文言句读、文言词语意义、句式构成方式等,了解古人为文表达的习惯,让这种习惯成为自己语言意识的一部分,深入心中,融入骨髓,在见到文言文时从古人的角度、习惯无意识地理解,这样学习文言文就容易得多。

诵读的方法各式各样。可以从名句开始,一句句、一段段去读,也可以选择经典段落读;可以粗读浏览,也可以细读精研;可以激情自读,也可以齐读体会;可以大声朗诵,也可以默读感悟。总之,要让诵读成为文言文学习的主线,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言魅力,在诵读中树立文言意识。

例如《赤壁赋》的学习,通过诵读可以读出赋文的韵味,增强对文言修辞、句式、文言现象及文言所绘画的场景、情感的意识体会,如读到“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该有对仗句的意识;读到“举酒属客”该有“属”读“zhǔ”的意识;读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是介宾后置句的意识;读到“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就能想象曹操在赤壁大战前横马对江赋诗、踌躇满志的英姿与豪情。读全篇就能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苏轼被贬后在文中所融入的悲伤、哀怨、旷达、超脱的情感及对于人生“变”与“不变”的思考。只有诵读才能领略苏轼为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的特点。

二、先言后文,文言兼顾

对于文言文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这两点分别对文言的“言”和“文”提出要求和学习方向,也指出文言学习的步骤——先言后文,指出“言”是基础、台阶,文是升华、楼阁,二者要兼顾,实现文言文学习的价值。“言”是文章的语言材料,包括词、句、句式、句气等基础知识,是文章构成的形式及意义。“文”是指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是文章所承载的思想情感、艺术技巧及传统文化等。先打基础奠地基,后盖楼阁,要有顺序,不能颠倒,两者都做,不完全倾向某一個方面,建成的高楼才既牢固又美观。

例如教学《项脊轩志》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实词“去、三五、往往、再、爨、先妣、扃牗、归宁”、虚词“以、而、之、为”、判断句“项脊轩,旧南各自阁子也。”、被动句“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介宾后置句“其制稍异于前”等文言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这是“言”,是翻译文章、了解内容、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基本条件,要做实、做细,课程教学再改革,基础知识是不会丢弃的。再引导学生对“文”的内容即作者表达的对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及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和表达这些情感所运用的细节描写、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加以理解、感悟。

三、从文字、文学、文化三个层面逐级深入学习

文言承载着古人的智慧、思想、情感、艺术,传承几千年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它向我们展现古代的文字、文学、文化,但对于学习来讲这三者是逐层深入的。文字是呈现文学、文化的符号,它不仅具有直观性,而且具有意义。文学是以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反映客观世界、表现作者心灵的艺术。文化是通过作品所反映的一个时期的物质和精神。三者互为依靠,逐渐升华。学生学习时要一层一层地解决,一级一级地提高对文言的认识,要有梯度,有清晰化的思路。

文字的学习要明确它的意义、与现代文字意义的区别。文言文字虽与现代文字一致,但所表现的内容大多已发生很大变化。有的已发生转移,有的范围已扩大或缩小,有的已消亡。如“河”只指黄河,“去”表达离开、距离而没有到的意思,“妻子”指妻子和儿子等,对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文字所代表的内涵,弄清楚与现代汉语意义的不同,这样文字才不是符号,不再是风干的标本,每一个字符才具有温度、灵性,才具有传承的作用。

每篇文言文都是作者的思想情感、艺术特点的展现。学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文学性,了解作者的思想,感受他们的情感,体会他们为文的高超艺术,了解并借鉴文言文的文学性,深厚学生的文学功底。如《报任安书》中的悲愤之情;《寡人之于国也》所阐述的王道思想,设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艺术。《逍遥游》的意随笔至、文辞变化万端而富有哲理,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正如清代林云铭所云:“篇中忽而叙事,忽而议论,以为断而未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濛,往返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奇观。”

在文言作品中大多反映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学习作品也要了解传承古代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识高度。如《季氏将伐颛臾》折射的春秋战乱,《阿房宫赋》反映的秦始皇奢靡,《六国论》揭示六国灭亡的原因,《兰亭集序》所展现的古代书法的魅力。

文言文学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一个从文字到意义、内容到情感、文学到文化的逐级深入的过程。师生要耐心、细心,加强合作,夯实基础,逐步提高,才会跨越这道横在学生面前的语言鸿沟。

猜你喜欢

高中文言文
朗读,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浅析微课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
高中文言文体验式教学策略初探
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探讨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提高效果
探讨高中文言文自主阅读的教学模式
文体意识关照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
刘项人物形象之比较
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障碍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