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商业性采伐后大兴安岭林区经济转型之路
2014-11-29吕英
◎ 文/吕英
停止商业性采伐后大兴安岭林区经济转型之路
◎ 文/吕英
从今年起国家全面停止大兴安岭林区商业性采伐,标志着自开发建设以来延续了50年的商品材生产任务宣告阶段性结束,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和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将成为大兴安岭林区未来一个时期的主体功能定位。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林业生产将由木材生产和资源管育双重任务向单一的资源管育转变,林业企业职能将由生产经营向公益事业转变,林区经济将由完备的森林工业体系向多元的生态经济体系转变,进而对林区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林区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产生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影响。
对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林业调查设计、采伐、运输、贮木、检验、销售、加工等一整条产业链将严重萎缩,将在今后两年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冲击。综合测算,今年将减少地区生产总值7.3亿元,拉动GDP下降4.4个百分点。
(1)木材加工相关产业将大幅度萎缩。全面停伐后,林区将减少商业性采伐56.5万立方米,减少木材采运增加值3.9亿元,拉动第一产业增加值下降5.8个百分点;由于缺少原料来源,以原木利用为主的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面临停产或半停产,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缩减16.7%;全区有木材加工企业202家,停伐后将有超过50%以上的企业因原料缺乏及外购原料运距远、成本高、没有利润空间而面临停产或转向经营,预计将影响全口径税收收入在7000万元左右;全区有14个贮木场,平均贮运量在4.0万立方米左右。全面停伐后,贮木场的基础设施、生产设备将面临废弃和闲置。
(2)货物运输受到影响,货运量有所下降。2013年,全区铁路运输木材及林木加工产品发运量146.2万吨,全面停伐后,预计减少2成左右的铁路运输需求;全区公路木材货运量为109万吨,停伐后,预计公路货运量将缩减10%左右。
(3)对电力、物资辅助行业影响较大。预计全区销售电力增幅将回落10个百分点左右。由于木材采运及加工行业的萎缩将减少原油销售1000万元左右。
(4)食用菌产业将面临原料紧张、成本增加的风险。2013年,全区食用菌规模达到3亿袋,需要30万立方米的阔叶树原料。尽管抚育伐能够产生部分剩余物,但食用菌原料供应紧张、价格上涨、成本增加的局面将不可避免。
2.对林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由于政企合一的特殊体制,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不仅承担着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费用支出,还负担着政府经费和社会性支出。尽管国家实施天保工程给予一定的政策性支出补助,但仍有较大资金缺口由林业企业承担。全面停伐后,林业企业正常运营将受到最直接的影响,表现为林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锐减。按照木材全部停产进行测算,年减少木材销售及相关产品收入76659万元,林业企业费用支出失去资金来源。原本在木材销售收入中列支的林业企业管理费用、政府经费、林业事业费、财务费用、行政管理费等,由于失去资金来源而无力继续承担的费用合计高达79152万元;林业企业大部分设施设备无法进入市场调剂,固定资产将面临大量闲置。
3.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
全面停伐后,直接和间接形成的富余劳动力需要分流和安置,其中木材生产单位将产生富余职工8475人,木材加工行业将有8073人伴随林产工业企业的停产而失去就业岗位;且富余职工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问题突出,转岗分流难度较大。
林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方向
1.推进生产任务转型,把资源管育作为主导任务
以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为标志,林业企业生产职能全面转向资源管护、森林培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自然保护区建设“五大任务”,需要建立以资源管育为主的新型生产组织体系。
(1)调整林业生产组织结构。在林业集团公司、林业局、林场三级撤并木材生产组织机构,强化资源管理、森林培育、森林防火、林下资源经营职能部门,实行模拟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运营,为下一步推进国有林区改革探索非企业性质的资源管育林业生产组织形式。
(2)创新森林经营机制。按照“沟系经营”理念,推行森林管护、森林防火和森林抚育一体化经营新模式,将有林地划分出若干责任区,实行分片承包经营,确保每个地块都有人管、有人包,真正实现林业职工集资源管护、森林防火、森林抚育与经营于一体的一专多能的新型务林人。
(3)实施中长期周期性森林抚育经营规划。根据天保工程二期实施方案,从2010-2020年的10年间,森林抚育任务量是275.9万亩/年。按照国家森林抚育技术规程要求,按3-5年为一个抚育周期计算,需要森林抚育任务量增加到413.85万亩/年,以确保经过6-10个抚育周期后,林区森林资源及生态系统得到全面恢复,由目前的中幼林为主转变为成熟林为主的森林结构,实现森林生态功能全面提升、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目标。
2.积极推进全民创业,打造林下经济产业链
(1)建立资源型地区原料基地。依托林冠下资源优势,通过集约经营和基地化建设,提高野生优势资源单位面积产量和单株产量,建立纯天然、高品质的野生资源管育和采集基地,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建立资源型地区生产加工基地。引导蓝莓加工向高端食品、酒类和保健品发展,把稀缺资源的原产地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引导食用菌加工企业开发食品和保健品,促进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引导珍贵野生药材精深加工、扶持GAP药材基地和保健品生产企业。引导特色养殖加工业发展,以皮毛加工、肉食品加工、禽蛋加工为主导,推进森林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体系化。
(3)建立资源型地区产品集散基地。全民创业生产经营相对分散、利益主体较多,规范林下种植、养殖品牌繁杂、竞争内耗现状,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营销,建立市场销售网络,把松散的营销网络整合为统一开放的大市场。
3.推进森工采运“走出去、引进来”双向战略
(1)扩大境外采伐规模,力争在境外再造一个大兴安岭。以俄罗斯和圭亚那为重点,拓展境外森林资源开发的合作领域,力争境外采伐规模达到100万立方米,使区内过剩的木材生产能力实现战略外移。
(2)加大对俄木材进口力度,满足区内林产工业原料需求。如果对俄过境木材超过30万立方米,且能从大兴安岭林区境内口岸入境,就能够继续维持现有林产工业规模。
4.积极稳妥推进贮木场转型
(1)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建立物流仓储中心。利用现有贮运场地和铁路专用线,就地改造为物流园区和仓储物流中心。升级现有铁路专线、贮运场地等基础设施,转型为煤炭、矿产品或绿色食品物流中心或仓储中心,打造以漠河为终端,以塔河为枢纽,以加格达奇为中心、覆盖全区的资源型产品物流体系。
(2)结合林下经济发展推动贮木场全面转型。符合转型布局的贮木场可以结合林下资源开发研究转型模式,发展食用菌种养殖,建立林下经济加工基地,也可以建立菌包厂、烘干厂,对林下产品进行初级加工。
5.组建优势企业集团,拓展林业企业增收渠道
(1)推进直属企业改革,激发企业活力。通过深化改革,创新经营机制,实现直属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断提高直属企业盈利和上缴能力。
(2)做大做强4大产业集团,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神州北极木业、国林矿业、国林旅游、境外采伐4大公司虽然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已经彰显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下一步应进一步做大做强4大产业集团,力争打造成4个利税超亿元的产业集团。
(3)组建优势产业和投资公司,拓宽企业投资经营实力。在整合优化现有所属企业的基础上,组建由集团公司控股的药业集团和投资公司,并按照行业垂直管理的原则,剥离各林业局企业生产经营职能,组建相应的行业分公司,打造优势产业集团航母。
6.妥善分流富余职工,实现创业与致富相统一
(1)从森林管护、营造林、基础保障3个渠道吸纳富余职工。
(2)从专业化、产业化、国际化3个层面引导富余人员就业。建立以营林为基础的专业化营林生产队伍,实现森林资源和职工收入“双增长”;建立以发展林下经济为核心的产业化创业队伍,引导富余人员就业向产业化发展;通过增加境外采伐任务量,鼓励和引导劳动力对外输出。
(3)依托培训机构、实训基地、就业指导3个环节提高富余劳动力就业择业能力。
加大争取国家和省配套政策支持力度
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政策,对林区经济、企业经营和社会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需要国家给予配套政策支持,以确保林区实现平稳过渡和转型发展。
1.争取森工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相关政策
(1)争取森工企业两级管理费政策。争取解决森工企业由于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造成的林业集团公司和林业局两级管理费来源问题,力争4.9亿元/年的补助费用得到全面落实,这是确保森工企业日常运营的关键政策。
(2)争取提高天保工程各项补助标准。争取将森林管护费补助标准由当前每亩补助5元提高到每亩补助不低于10元,争取提高林区职工的社会保障各项补助标准和政策性支出补助标准,提高天保工程二期森林培育标准,这是解决林业企业承担天保工程二期各项政策补助资金缺口的基础政策。
(3)争取减免森工企业金融机构债务。集团公司共有银行借款30.38亿元,每年需要支付利息达1.84亿元。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后,森工企业无力偿还银行贷款。争取国家豁免集团公司贷款,或将贷款转为国家资本金,这是解决森工企业历史包袱的紧要之策。
2.争取林区生态修复的相关政策
(1)争取增加森林抚育任务量。按照天保工程二期方案,每年森林抚育任务量279.5万亩,建议增至413万亩,力争3-5年实现一个抚育周期,确保森林资源可持续修复。
(2)争取加大补植补造任务量的安排。前3年只安排了补植补造55.5万亩,建议由试点改为正式实施,每年安排补植补造任务100万亩,并适时补齐前3年任务。
(3)争取启动天保工程人工造林建设任务。这是确保林区经济持续平稳运行、实现木材采运缩面与森林培育增面的“盈亏相抵”政策。
3.争取林区经济转型的关键政策
(1)争取接续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现有产业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制约经济转型的一大“瓶颈”。主要体现在路网密度低、电网供电质量差、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鉴于全面停伐、育林基金无法计提的实际,需要国家增加对全面停伐地区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并适当提高国家投资比例,减轻地方匹配资金负担。
(2)争取林区发展林下经济政策。争取国家加大现有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大小兴安岭接续替代产业专项资金年度投资额度,用以支持林区林下经济发展。
(3)争取对俄经贸通道建设相关政策。借助国家批复《东北、内蒙古沿边开发开放规划》政策,把大兴安岭地区定位为以资源开发合作为主的对俄经贸新兴区,从国家层面推进大兴安岭地区对俄铁路欧亚大通道建设。在口岸开通上,争取兴安或洛古河口岸通关常态化,这是解决林产工业原料就地就近入境的关键性政策。在界江大桥建设上,争取尽快把建桥协议的签订纳入中俄两国首脑定期会晤议程。鼓励木材加工企业走出去,到俄罗斯投资采伐加工和森林抚育,确保林产工业实现提档升级。
(作者系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署统计局局长)
编辑: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