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玉屏绘制“民情地图”
2014-11-29龙军李子敏
◎ 文/龙军 李子敏
贵州玉屏绘制“民情地图”
◎ 文/龙军 李子敏
针对新形势下党员干部下基层“叫不出名”、“认不了路”、“办不好事”等问题,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从2013年开始全面绘制“民情地图”,着力打通服务人民群众帮促小康“最后一公里”。
做法
1.干部“大走访”采集民情
选派2000余名县、乡干部组成69个工作组驻村、包户,全程绘制“民情地图”,并纳入乡镇、村、驻村干部年度工作实绩考核,作为乡镇干部提任、后备干部选拔的前置条件。出台管理办法,要求驻村干部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采集地形地貌、交通道路、产业发展、农户住址及其家庭情况、结对帮扶、民生诉求等多类信息,累计走访群众10万余人次,建立民情信息档案,以“农户”为单位将基本信息全部录入电脑,为绘制“民情地图”奠定要素基础。
2.信息“大融合”绘制地图
以村民组为单位,以通村通组道路为脉络,以民房为支点,将山塘水库、村道、房屋位置、房主姓名、居住地环境等内容绘制在一张图上,将低保户、五保户、计生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及党员、农户房屋结构和楼层以图例的方式在地图上详细说明和标注,把“民情地图”与真实房屋照片一并导入民情信息管理系统升级为电子版。实行民情档案月报管理制度,每月根据信息变动情况进行“动态化、常态化、信息化”管理,确保“民情地图”及时更新和准确管理。全县共绘制民情地图706张,覆盖全部69个行政村、38437家农户,实现基层管理中“上面千根线”与“基层一张网”无缝对接。
3.服务“大提速”普惠民生
采取印制地图册、网络平台查询、地图上墙等方式查询使用“民情地图”,为各级各部门到村组调研、指导、帮扶提供最直观、最全面、最准确的民情信息,为新、老驻村干部交接提供最重要的操作蓝本。把“民情地图”促服务作为长效机制固定下来,全面建立群众诉求村、乡、县有关部门、县领导4级响应机制,累计解决抗灾救灾、突发事件、扶贫帮困、居家致富等民生实事600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830余起,投入各类帮扶物资、资金共计4500万元。同时,把“民情地图”与项目建设、产业发展、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较好地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参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启示
1.“民情地图”是一张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图”
进行地图绘制和使用的过程,实际就是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体察民情的过程。画好和更新一套图,驻村干部必须挨家挨户上门调查才能摸清情况,增加了干部现身基层的频率,实现了“沟通面对面、服务零距离、干群心连心”。
2.“民情地图”是一张加速农村小康的“工作图”
各级各部门、驻村干部通过查询地图即能深入和全面了解、掌握农村基层情况,哪些工作需要加强、哪些农户需要服务、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一目了然,使管理服务精准到每一个帮扶点,实现帮扶“一条线”,服务“三农”更便捷。
3.“民情地图”是一张引导平安建设的“和谐图”
一张“民情地图”在手,一个村民组的基本情况就能了然于胸。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信访、安全问题和自然灾害时,将更加及时、迅速,可有效避免和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单位:贵州省玉屏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辑: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