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时代政务微博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4-11-28程子彪蒲小梅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9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政务微博现状

程子彪 蒲小梅

摘 要:在明确移动互联网时代政务微博开设的必要性之后,统计并分析了在腾讯微博、新浪微博、人民微博、新华微博这四大主流微博平台上的政务微博应用情况,发现政务微博应用现状如下:政务微博总量偏少;僵尸政务微博比例较大;政务微博官味十足;政务微博名称与地址制定体系混乱。进而,针对应用现状提出优化对策:转变政府观念,重视政务微博;推进有备的应用政务微博,保证质与量的同步提升;制定政务微博管理条例,规范政务微博;培养专业人才;大力宣传政务微博;指定专人7×24小时全时段值守,真诚与民互动等。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政务微博;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0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267-03

以“开放·诚信·融合——迎接移动互联新时代”为主题的2012中国互联网大会于2012年9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顺利召开。这表明各行业已经意识到移动互联新时代已经来临。当前,各行业正积极地去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与互联网时代融合的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政务微博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政务微博开设的必要性研究

(一)政务微博有助于政府网络形象的树立

政府网络形象的树立受到政府的理念与行为在网络上体现的平台、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政务微博是政府对微博的创新应用,也是政务工作创新开展的新平台。

政府微博的应用是一个政府部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体现,也是顺应时代需求,贴近民众的具体体现。政务微博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民众开放式的传递信息,同时民众还可以参与到对这些信息的讨论中来。民众会在讨论中逐渐形成对政府良好的网络形象。反之,没有开通政务微博的政府,会给人不愿意与民众一起玩微博“OUT”出民众主流的感觉。

(二)政务微博可有效地降低政府成本,提高政务工作办事效率

传统模式下政府信息的传递,传递形式为单一的纸质文件,传递方式为单向的至上而下传递,缺乏上下信息的交流;传递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力对纸质文件加盖公章并将文件传递到社会各基层;信息的传递速度慢,传递所需时间不确定,受传递距离、交通情况、天气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反如果利用政务微博来完成信息的传递,息传多向扩散,民众可以参与到政务微博的传递中来,进行转发;信息传递速度快,可以实时的传递出去;信息传递过程中不需要太多的人手,只需要一个人,一台电脑或者移动终端设备。

(三)政务微博有利于满足民众个性化需求,提高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众素质的提高,民众的个性化需求会越来越强烈。如果政府与民众不展开有效的对话,政府就不能了解民众的个性,就无从谈起满足民众的个性化需求,民众要求得不到满足,进而可能引起社会事件。微博是一个开放式传递信息的平台,收听微博没有门槛的限制,通过微博可以将政务信息传递到每个角落,民众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政务信息进行理解、评论、发起讨论。政府在理解民众的评论、与民众讨论等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掌握民众的个性,为今后政务工作个性化的开展提供信息。政务微博的开通,也让民众对政府形成科技化、现代化、潮流化的认知,可以有效地提高民众对政府认知的满意度。

二、政务微博应用现状

政务微博整体呈现质与量的逐年提升,政务微博越来越受到民众的追捧,民众纷纷参与到微博问政、微博反腐等中,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与民众交流与沟通的桥梁。然而,政务微博与其他商业微博还存在巨大差距。

(一)政务微博总量偏少

通过查询四川省政务机构(http://www.sc.gov.cn/10462

/wza2012/jgzn/jgzn.shtml),发现四川省共设59个机构,而据《2013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发现开通政务微博的机构仅有16个。

截至2013年12月,新浪微博月度活跃用户数达到1.291亿,而截至2013年10月底,新浪平台上的政务微博有100 151个,虽然在统计时间上存在2个月的的差异,但也可以充分说明政务微博用户总量的相对不足。

(二)僵尸政务微博比例较大

僵尸微博指注册微博以后,因缺乏管理,停止更新的微博。跟风和赶时髦心态下注册的政务微博,受无专人值守,无开设微博经验,领导不够重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绝大部分沦为僵尸微博。四大主流微博上注册的政务微博,新浪微博平台上的政务僵尸微博数量占总数的比例最小;在腾讯微博平台上的僵尸微博比例其次;在人民微博和新华微博上的政务微博几乎全军覆没。

(三)政务微博官味十足

政务微博博文的官味主要表现在形式上的官味、内容上的官味。政务微博多采用官方的公文格式,官方的文字来更新微博,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的使用较少。原创性博文比例低,大部分为转发其他部门的微博。且原创性的博文,语言不够活泼、不够“潮”,多采用官方语言,“官腔”十分严重。同时,部分官方政务微博官架十足,关闭了微博评论功能,截断了与民沟通的通道,部分微博对博友的评论或者回复不闻不问,放不下架子与民真心诚意的沟通。

(四)政务微博名称与地址制定体系混乱

通过对政务微博的名称的网络调查,发现有采用部门简称作为名称的,有采用部门全称作为名称的,有采用行政区划名称+部门简称作为名称的,有采用行政区划名称+部门全称作为名称的,有在名称中加特殊符号的。

同时,政务微博的网络地址也是杂乱无序,微博的网站地址有采用部门拼音作为其网络地址的,有采用部门拼音第一个字母作为其网络地址的,有采用QQ号作为其网络地址的,有采用手机号作为其网络地址的,有采用申请年份+部门拼音作为其网络地址的,有采用申请年份+部门拼音第一个字母作为其网络地址的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endprint

三、政务微博应用的优化研究

(一)转变政府观念,重视政务微博

要想政府领导重视政务微博,首先要转变观念,政府部门转变观念后,意识到政务微博存在的重要性,才会切实的来重视微博,并付诸行动。转变政府观念,重视政务微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认识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征,明确政务微博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进步,技术的更新,信息的越来越开放,政府微博这一新媒体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强。政务微博有助于政府网络形象的树立,政府微博可有效的降低政府成本,提高政务工作办事效率,有利于满足民众个性化需求,提高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外宣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王晨曾发表讲话提出,要积极发展政务微博,利用政务微博在“网民问政”和“政府施政”之间搭起桥梁。可见中央对政务微博的重视,各级政府部门更应当顺应移动互联时代发展的趋势,认识到政务微博的重要性,从心里重视政务微博。

2.认识微博的特性,消除对政务微博的疑虑

移动互联时代是个信息开放的的时代,微博以其传播信息的时空无限制性、快速性,操作的简单性,吸引广大网民加入到微博的队伍中去。微博对社会舆论,社会事件的影响将会逐渐增大,微博参政、微博议政、微博反腐等也显示其独特的作用。如果不将政务信息通过政务微博平台迅速的传递出去,会降低政府在民众心中的期待值,还会因为信息的不畅,造成不必要的误会,甚至社会事件。因此政务微博对政务工作的开展是积极的,政府部门应当完全打消政务微博的不可控性、不实用性的疑虑。

(二)推进有备的应用政务微博,保证质与量的同步提升

在意识到政务微博的重要性后,政府应该从上到下大力推进各部门政务微博的注册,要求适合开通政务微博的部门均开通政务微博,提高政务微博总数。同时因为微博平台的多样性,政府政务微博还应该同时在多个主流平台注册,注册之后还应该进行实名认证,否则政务微博没有公信力,民众搞不清楚是否为政务微博,是否为官方微博。通过此举可以丰富政务微博的部门种类,覆盖大面积的微博网民。

党政机构与公务人员微博具有多重性,党政机构与公务人员首先是一名普通人,其次有其党政机构公务员特殊身份。因此,党政机构与公务人员的微博意义也具有多重性。党政机构与公务人员微博的良好运营,不仅可以作为普通民众与网民进行平等交流,还可以从党政机构公务员角度与网民交流;不仅有利于在平等条件下获取网民的想法、意见等,还可以从党政机构公务员角度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信息与电子政务服务。应有利于扩大信息公开,促进网民行使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和参与权,收集网民对信息、事件等的反馈,了解网民切实想法,从而更好地深入基层为人民服务,提高公众对政务微博的认可度。

(三)制定政务微博管理条例,规范政务微博

根据《2012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北京市公安局网警高媛、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惠入选2012年新浪十大公务人员微博名单;“平安北京”入选十大政务微博。北京市政务微博在2012年取得了辉煌的成果,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一点,北京市是率先出台政务微博管理条列的地区。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制定了《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于2011年12月16日公布,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此可见制定政务微博管理条例的重要性。

政务微博起步晚,发展缓慢,政务微博面临诸多问题,如政务微博内容不规范,政务微博名字、网址选取原则不统一、杂乱无章。这些问题是地方政务微博发展道路上的极大的障碍,使得民众对政务微博形成不专业、不规范、不务实的负面形象。解决此类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推动政务微博管理条例的制定。

(四)培养专业人才

目前,政务微博人才培训没有固有模式可参考,没有现成理论科学。根据政务微博的特殊性,政务微博是政务活动的创新开展,是移动互联时代的产物,是一种新媒体,够“潮”,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政务信息搬上政务微博。据此认为,对政务微博专业人才的培养,大概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进行。(1)专题理论培训。专题理论培训主要是开展一些针对性非常强的培训。可以邀请腾讯微博、新浪微博、新华微博、人民微博等主流微博平台的负责人做专题讲解,以达到对微博的全方位了解。同时也应当邀请诸如某共青团等某知名微博负责人做专题讲解,全方位了解知名微博形成的前前后后,掌握发布微博、管理的经验和技巧。(2)实践培训。引导培养对象细心学习民间微博的发布形式、博文内容等,同时关注上海、北京等政务微博开展的比较好的地区,从而学习网络流行语,借鉴他们的经验,并根据本地情况,创造出一套适合某政务微博发展的理论与方法。(3)考察培训。派培养对象到上海、北京等政务微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通过与政务微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政务微博负责人的面对面的、双向的交流,从中获取政务微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这样,必然能培养出既懂政务工作又懂政务微博的专业性人才。

(五)大力宣传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注册初期,粉丝数量较少甚至没有的情况下,政务微博是很难完成信息的对外传递。即使政务微博发展到一定阶段,粉丝数量达到一点程度时候,也需要对政务微博进行常态的宣传。多一名网民关注,就多一名民众加入到政务信息的传递中去,政府就会多一名志愿信息传递员,多收集到一份宝贵的意见或建议,多了解一位民众的想法。因此,政务微博的宣传,不仅前期要大力宣传,还应该将政务微博的宣传常态化,同时融入到传统政务活动中去。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传统政务开展中加强对政务微博的宣传

政府办公地点是宣传政务微博的良好阵地,可以将宣传融入到传统政务的办理中去。具体方法有:(1)将政务微博名称、地址显示到办公地点大门上的LED显示屏上,加深市民对该政务微博相关信息的印象。(2)在业务办理大厅内设立政务微博宣称广告牌,除标明该部门政务微博名称、地址以外,更应该对政务微博的作用加以宣传,让市民在了解关注政务微博的重要意义后,主动去关注政务微博。(3)政府部门在办理传统业务过程中,会让市民填写表单,也会产生纸质的回执单,如果将政务微博名称和地址印刷到这类表单、回执单上,可以起到非常不错的宣传效果。同时将政务微博名称和地址印刷到政府部门公务人员名片上,也可以对政务微博的宣传起到良好作用。(4)将政务微博名称、地址显示到政府部门日常发放的资料,文件、会议上,也可以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2.借势新媒体对政务微博加强宣传

虽然政务微博本身就属于新媒体、自媒体,但是要想提升政务微博的热度,仅靠自身力量是不行的,还应该依靠其他新媒体的宣传力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1)将政务微博地址连接到政府部门官方网站比较显眼的地方,并支持一键关注,政务微博信息就会成为网民浏览政府部门官方网站的信息之一,对政务微博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2)派专人通过IS、UC、QQ、飞信等免费聊天工具发送宣传信息,以及到各大论坛、播客、博客通过发帖、回帖方式来宣传政务微博。这样政务微博的宣传覆盖面较大,而且成本较低。

(六)指定专人7×24小时全时段值守,真诚与民互动

部分政务微博具有官僚病,只是在上班时段政务微博才会有人管理。这样的政务微博不再亲民,不能及时的向外界传递政务信息。政务微博也应该像普通微博一样,随时随地7×24小时全时段更新、互动。目前来看,对政务微博的7×24小时全时段值守是可以实现的。目前主流微博均能很好支持多终端,政府部门应给政务微博管理员配置一台移动终端设备,使政务微博管理人员就可以在上班时间段、通勤时段、周末休息、汽车上、家里等不受时空限制地对政务微博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 2012中国互联网大会[EB/OL].http://2012cic.wangminjie.cn/.

[2] 2012中国互联网大会[EB/OL].http://it.sohu.com/20140315/n396647661.shtml.

[3]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3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R].2013.

[4]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2012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R/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2-12/03/c_113885395.htm.

[5] 新浪新闻中心,http://news.sina.com.cn/c/2011-12-23/141623682749.shtml.

[责任编辑 仲 琪]endprint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网时代政务微博现状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巧用政务微博,回应民众关切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微信商城创新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