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对策

2014-11-28黄枭柯华俊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9期
关键词:模式

黄枭柯 华俊

摘 要:近年来,随着西方国家金融控股公司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国内各类金融控股公司相继出现。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虽然使我国金融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得到一定的提高,但与国际金融控股公司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因此,讨论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与发展局限,并提出了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金融环境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214-07

近些年来,欧洲发达国家金融混业经营趋势十分明显,即便是对此十分谨慎的美国也从1999年后确定了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模式。相比之下,尽管我国金融业一直处于分业经营的管制下,但金融业领域也开始为实行混业经营模式而蠢蠢欲动,而中国各类法律法规都未明确确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地位,因此,以金融控股公司形式而出现的混业经营模式在中国得到初步发展,并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成为我国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的中国管理体制下,金融控股公司将作为一种不言明的混业模式在中国不断发展。因此,针对现阶段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各种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路线,寻求其发展的最好方案将是至关重要的。

一、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及运作模式、优势

(一)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

金融控股公司是控股公司的一种形式,现今尚未有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明确的定义。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国际证券联合会、国际保险监管协会三大国际监管组织支持设立的金融集团联合论坛,在其1999年发布的《对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原则》中,将金融控股公司理解为“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业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美国于1998年颁布的《金融业服务法》中开始允许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控股公司可以拥有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业务,并于1999年颁布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但这两次立法都没有对金融控股公司提出明确的定义,只是对金融机构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提出了一般的条件要求。

但一般说来,金融控股公司是由多个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这个集团由不同的金融机构组成,金融业务在整个金融集团占主导地位。金融控股公司一般以一个金融企业为控股母公司,其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公司可以从事不同种类的金融服务,这些子公司都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都有相关营业执照,都可独立对外开展相关的业务和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集团的控制和管理主要是通过控股公司母公司来实施,母公司也有权决定子公司的最高管理层的任免及一些重大决策。

(二)金融控股公司的运作模式与优势

金融结构的差异对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模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日、美、英、德等主要发达国家都实行了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但由于各国金融结构不同,各国金融控股公司运作模式也相应不同。对于中国而言,一般有以下几种常规的运作模式。

1.金融控股公司实现了由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的转型。由金融控股公司持有银行、证券、保险和其他金融资产的股权,实现由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转型的模式。金融控股公司成为了资本运作平台,可以通过兼并收购或设立新的子公司来开展其他金融业务,构建多功能金融服务平台,实现多元化金融服务。

2.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将不同地区、不同金融品种之间的优势加以组合利用,在金融业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增加单一金融服务产品的数量。

3.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在控股公司或子公司多个层面上进行融资,大大提高融资能力和效率。同时,通过将资本从低回报部门向高回报部门转移,从而优化资本配置。金融控股公司能够管理人员、资金等经营资源,可以精确有效分配到子公司,提升效率,避免浪费。

4.金融控股公司各子公司掌握的产品开发技巧能够在集团公司的平台上整合,形成集团的产品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5.在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可以实行合并报表,统一交税。这种合理避税的做法在欧美许多国家都采用。金融控股公司是中央集权式的经营管理组织,通过合理调度集团内部的资金和财物资源,互通有无,尽量实现集团内的利润最大化。

二、中国逐步发展金融控股模式的重要性

Rudi Vander Vennet(1998)发现,欧洲金融集团比专业金融公司的收入效率更高,具有更高的利润。Rudi Vander Vennet(2002)比较了欧洲和美国的银行制度,分析了欧洲金融集团和全能银行的成本和利润效率,认为与美国传统的分离型的银行体系相比,全能银行及金融集团在收入和盈利方面的效率更高。Barth,Nolle 和Rice(1997)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允许银行参与另外两个主要金融领域(证券和保险),对提高银行经营绩效有积极的作用。Jackson(1993)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那些由多元化经营的实业型控股公司控股的金融机构,要比那些由投资型控股公司控股的金融机构或独立运营的金融机构表现得更为出色。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时代,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调整金融服务战略方针,发展综合性的金融企业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进一步壮大金融产业,西方国家已逐步调整有关法规,加快金融业的改革创新,使其走向综合经营、多元化发展的模式。

(一)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分析

在我国金融业分业管理的体制下,商业银行主要做存贷款业务,与投资银行的证券业务、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和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是严格分开的。证券公司也只能从事投资、经纪和证券自营等业务。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也只能做其领域内的业务,不能跨行业经营。

因此,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比,我国银行业存在许多问题:盈利能力差,人均利润较低;资本金不足,抗风险能力低;不良资产率高,严重降低了银行盈利水平;银行体制弊病严重,服务能力低下。而发达国家的大型银行集团则由于规模庞大,实行混业经营,其财务优势、体制优势到经营优势都是中国银行所欠缺的。除了少数几家集团控股公司,我国证券公司大多规模不大,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没有多样化的业务作支撑,缺乏创新能力。国内证券公司在资本、管理、技术等方面与国际上的大投资银行集团相比,都处于低下水平。保险业与信托业也缺乏统一和有效的规范管理框架,业务单一,明显缺乏与外资企业抗衡的条件。endprint

(二)国际控股集团对中国金融业的冲击

加入WTO后,实力雄厚的大型跨国金融集团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以“分业”为背景的中国金融业将面对以“混业”为背景的金融集团。加入WTO后,以混业为背景的外国金融机构被允许在我国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可以同时进行银行、保险、证券业务,能够在资金调配、信息共享、金融创新、运营成本等方面产生非常大的优势。在如此规模的外资金融集团的冲击下,我国金融业除金融领域要面临不断的全面竞争挑战外,整个金融监管体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从目前我国金融行业的竞争能力来看,不仅在国际上无法与西方金融集团进行竞争,甚至在国内金融市场与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也会力不从心。

(三)中国发展金融控股模式的必然性

近年来,金融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普遍现象。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英国、美国、日本相继放弃分业经营制度。我国目前实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制度严重限制了金融领域整个行业的发展,在这种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构建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现阶段的一种必然选择。一方面,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中国分业经营制度的法规限制,实现一个母公司控制不同子公司间的业务合作,弥补中国金融行业的规模不足,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增强我国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金融控股公司能够适应全球金融环境的变化。自1988年巴塞尔协议推出以来,以风险资本为核心的经营和监管理念在国际金融业得以确立。2010年9月12日,由27个国家的银行业监管部门和中央银行高级代表组成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宣布,世界主要经济体银行监管部门代表当日就《巴塞尔协议III》达成一致。根据该协议,全球各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提升至7%,是现行标准2%的3倍多。随着资本监管的强化,中国商业银行追求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出现了瓶颈,而金融控股模式的出现能够大幅度解决金融行业领域内规模不足的问题。例如,最近几年兴起的光大集团、中信集团、平安保险集团等,从金融组织、风险防范与管理、规模优势与协同竞争力等方面都有了巨大提高。

三、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有模式

根据中国金融控股公司与其下属企业的关系,以及控股公司经营活动的特点,将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有模式可区分为纯粹型控股公司、经营型控股公司、管理型控股公司等控股模式。

纯粹型控股公司的母公司本身不经营具体的金融业务,其具体的金融业务由各子公司分别负责经营。母公司通过股权投资等活动贯彻整个集团公司的经营战略,如平安保险、中信集团等国家级的投资开发公司,地方性的如上海、深圳、广州、重庆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等。

经营型控股公司是指母公司不仅拥有自己的经营领域,而且拥有的子公司股份能够影响金融子公司的经营活动。母公司既控股金融企业,又经营具体的金融业务。比如,中国银行通过香港的中银国际,工商银行通过香港的工商东亚分别控股了其他金融机构;建设银行在境内控股了中金公司;农行组建了香港金融控股公司等。

管理型控股公司是指控股公司与被控股公司之间不存在严格的资本关系,即母公司在投资设立金融控股公司这一子公司的同时,又投资设立了若干个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的管理业务集中委托于金融控股公司这一子公司进行管理,如中信集团公司。在金融混业发展之初宜采取此种控股模式。

依据中国金融控股公司主要业务的不同,也可将金融控股公司分为银行控股公司、证券控股公司和保险控股公司。证券控股公司指金融控股集团的母公司本身完全或主要经营证券业务,或者整个集团的总资产中证券类金融资产占主要地位。

(二)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历程

回顾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历程,大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是,国内试点改革起步较早的金融控股公司,如1979年创办的中信集团和20世纪90年代初成立的光大集团。中信控股作为对下属子公司直接管理的母公司,本身不经营任何金融业务,主要制定整个集团的战略规划和业务管理。从中信控股组织结构图(图1)可以看出,它具有纯粹型控股公司的特征。

其二,随着我国产业的蓬勃发展及产业资本的日益壮大,实业型金融控股公司应运而生,即产业资本进军金融领域,实现产融结合,如1984年成立的青岛海尔和1997年成立的山东电力等公司。表1显示,青岛海尔投资于青岛市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的份额分别为0.43%和0.056%,就是实业结合金融业、产融结合,并初步走向多元化经营的实业控股公司。实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目的具有多样性,但其主要目的只有两个:一是通过控股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资金保证和金融服务;二是通过多元化经营策略,希望从金融领域中寻找到新的利润空间。

其三,近几年,政府通过国有控股的地方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和证券公司等进行兼并重组打造了一批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上海国际集团、天津泰达控股公司(图2)和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具有地方融资平台的功能。

天津模式主要是通过政府来建造的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如图2所示,天津市政府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分别将金融类资产合并到新成立的泰达新国际金融控股公司中,成立以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主的地方融资平台,引领天津市的整体经济发展。

(三)初级阶段的中国金融控股公司

从上述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历程及代表性控股公司的特点来看,我国主要的控股模式均属于纯粹型的金融控股模式,其控股组织结构模式可用图3表示。

这种在相关的金融机构之上建立一个金融控股公司,在各金融子公司和控股公司之间设一个行政中心,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属于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各金融机构相对独立运作,但在诸如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等方面要以控股公司为中心。很明显,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金融业务单一,制度不完善;对于多元化经营的实业型金融控股公司(表1),金融业务并没有占很大比例,规模较小,发展不成熟;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在个别地区初具规模,在全国其他各城市还处于起步或规划阶段;特别我国还不能形成功能与业务一体化的全能银行,与国际大银行集团相抗衡。国内许多学者和专家建议金融控股公司宜采用纯粹控股公司模式,因其适合我国的法律法规限制,能够比较合理地进行资源整合和风险统筹。纯粹型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我国的金融业发展,不过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中多元化实业控股公司和商业银行等控股公司在我国的发展规模还很小,需要先搭建一个稳定的金融环境与广泛的地方性金融控股平台,通过市场需求才能实现,并进一步走向国际化。endprint

(四)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现有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比较多,公司组织形式比较复杂,每种模式的出现是金融环境所酿成的,但大多数模式都不能在中国得以长久的发展,唯有纯粹性控股公司模式能够适应中国国情,因此,在我国现有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

1.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所需要的金融环境欠佳

到目前为止,我国实行的金融政策仍是以“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为基础,即便加入WTO以后,在外资企业的冲击面前,我国决策部门仍很难在一段时间内改变当前的政策原则。金融控股公司由于采取控股的形式进入多个金融领域,极易存在资本不足的风险,监管部门之间在市场准入时的股权资金监管上缺乏协调,有些母公司、子公司之间互相持股,股权结构混乱。这种情况的产生,一是由于监管机制的不足,无法对存在风险的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管制;二是由于中国没有大量的金融控股公司良好发展先例与适应中国国情的金融控股模式研究探讨,许多新建立的金融控股公司只能自己探索有利于公司发展的道路。中国政府也开始意识到金融控股公司的重要性,大力发展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对地方资源进行整合,不过我国主要的金融业分布于沿海等发达城市地区,在其他地方性的金融机构规模较小,还没有完全建立以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为重要基础的金融平台。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并没有在中国得以全方位展开,没有创造出绝佳的金融环境利于多种不同模式的金融控股公司创立,再加上金融管制的滞后性,难以促进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进一步发展。

2.实业型经营为主的公司还不能与金融业有效结合

现今中国实业型资本金融控股公司的步伐愈走愈快,很多企业为了更高资金的收入,盲目收购其他银行,他们希望通过金融业的投资来保障其事业扩张的资金需要和其他金融服务需求,但并没有有效的将金融与产业相结合,这样的结果就是企业运作突然崩溃。虽然现今中国许多实业公司开始有意识地进入金融业,但没有实际上让企业规模效益有过多增加。这些企业中既包括国有企业集团也包括民营企业集团。特别是2004年民营企业金融控股集团的先行者新疆德隆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3只股票“沈阳合金”、“新疆屯河”、“湘火炬”在股票市场上的异常表现让人们对这种多元化企业产生了怀疑和质问。由于理论知识和金融资源整合不足、法律监管滞后,金融环境欠佳,实业型经营为主的公司现阶段还不足以在中国得以很好的发展,仅存在少数成功的多元化经营的实业型金融控股公司,但也只是能够站稳脚跟,对公司进一步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

3.中国控股公司相对于国际大银行集团还缺乏优势

中国目前成立的这些金融控股公司还不足以与国际上的控股公司抗衡。一个国际性的大金融集团能够在它同样基础的支撑之下,在同样的基础设施的支持之下,在几个核心的市场上为比较广泛的客户群体提供服务。并且它的客户既包括零售的客户,还有富裕的个人、中小型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向他们提供非常广泛的金融服务,比如说像吸取他们的存款、提供贷款,提供一些投资的产品,并且承销股票,还有销售保险和共同基金等等。这样规模的金融服务与交易只能以全能银行的形式予以实现,如花旗、德意志银行。自2007年以来,这种全能银行模式帮助欧美国家度过了很多的危机。对于现阶段的中国,离全能银行的诞生还有很大差距,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率与管理效率方面都不具备开展全能银行。并且我国的法律法规也只能适合于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在这样的情形下,当面临国际金融财团时,我国的金融机构就不具备足够的资本和技术与其抗衡。遥看未来,这种全球的扩张、金融的创新、信息技术的进步,都会促使中国逐渐地发展出中国式的全能银行。

四、促进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对策

综合比较美、日、德等国家金融控股集团化运行模式的优劣,结合我国目前金融业经营的现状与困境,建议在纯粹性金融控股模式的基础上实行3个阶段的金融控股公司发展规划。

第一阶段,应该开展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的建设。现有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框架为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留出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地方性金融企业相对于建立大型的控股公司而言,规模一般较小,容易响应国家的号召,组建纯粹型的金融控股公司。相对于全能银行等大型控股集团,不需要对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进行彻底变革,有利于我国金融业体制的平稳过渡。在此基础上,金融控股公司法律法规的政策也有足够的时间逐渐出台,全面规范、调整各地区金融控股公司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第二阶段,在具备了广泛的地方金融平台基础后,构建多元化经营的实业型控股公司。中国学者黄洪民在《企业多元化现实价值与风险规避》一文中指出,企业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必然选择,这种经营发展战略能够适应需求市场变化,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发掘企业潜能,发挥企业综合效能,实现企业产业转移,提高企业效益。与此同时,财团型大公司需要将金融业与实业投资结合起来,可以获得业务、人才、资源等多方面协同效应。我国的财团型大公司也在谋求通过金融控股集团这个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业规模效应,提高集团业务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多元化经营的实业型控股公司比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更进一步地提高了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这一步的完善奠定了中国金融行业的基础,促进中国金融业法律法规的改革和完善,为在中国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能银行创造了条件。

第三阶段,则是发展以全能银行为代表的国际金融控股集团,如花旗集团、高盛集团和摩根大通集团等。

(一)促进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

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是通过国有控股的地方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和证券公司等进行兼并重组打造的地方融资平台。地方性金融企业相对于大型金融集团而言,规模较小,业务单一,较弱的风险抵抗能力,难以在竞争激烈的金融业立足。建立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可以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增强风险抵抗能力,提升地方金融业竞争水平,为完善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治理机构,加速其整合提供有利的契机。对于有条件的中心城市而言,建立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还能为其创建区域性金融中心提供必需的动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国各地对于金融工作都高度重视,地方政府整合旗下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很高,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国现在已经掀起了构建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的高潮。上海、天津、重庆、安徽以及深圳等各地都纷纷喊出要构建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的口号,目的就是想提高地方金融实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及处理地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改善区域金融环境。endprint

(二)加强实业型控股公司的建设,提升规模优势和一体化优势

多元化经营的实业型控股公司指拥有3个以上互不关联的主营业务且由独立法人子公司负责运营的企业集团。我国为数不多且比较成功的实业型金融控股公司如三菱集团,随着资本的逐步积累,不断在相关领域扩大其经营范围,开展多元化经营。多年积累下来,三菱集团的业务范围就变得极为广泛,下至日常服装和便利店,上至燃料与化工产品、钢铁、机器,甚至到通讯卫星。三菱集团的金融业也在实业的支持下发展起来,金融业不断地为三菱财团实业发展提供金融上的支持与服务,三菱集团事实上初具多元化经营的实业型金融控股公司的雏形。

(三)组建全能银行

全能银行是一种银行类型,最初出现于德国,它不仅经营银行业务,而且还经营证券、保险、金融衍生业务以及其他新兴金融业务,有的还能持有非金融企业的股权。广义上讲,全能银行就是商业银行加投资银行加保险公司再加非金融企业股东。而通常所说的全能银行则是指能够开展所有金融业务的银行,非金融业务不包含在内。全能银行通常都具有金融中介的功能,且是集多种金融业务于一体的金融联合体或金融混业集团。全能银行经营模式相对于分离银行的优势明显:(1)业务多元化,能够提供一条龙金融服务;(2)收益稳定,经营稳健,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3)全能银行能促进储蓄的发展。但全能银行经营模式对监管的要求很高,监管难度很大,需要完善有效的金融监管设施和先进监管手段,不然容易产生很多现实问题,包括内部人控制、道德危害、内幕交易、市场权力过大、内部目标不一致甚至冲突等。

在开始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各个国家中,一般商业银行的实力是最强大的,其营业网点、资本和资产规模远超过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所以,以商业银行为母公司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是理想选择。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属于独资商业银行性质,由于其产权的特殊性,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存在若干不利因素。首先,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受到较大限制,因为金融控股公司对资本规模有较大要求,需要通过不断投资入股的方式解决。其次,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存在资本充足率过低、负债水平较高、呆账坏账较多、经营利润率低、传导货币政策机制不畅通等问题,这些问题继续存在于国有的金融控股公司,势必很大程度上危及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安全。事实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尚处于转轨过程中,并未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

全能银行在中国现阶段是无法实现的,需要金融市场环境一步步演变,通过地方性金融机构、多元化金融控股公司逐渐市场化和成熟,通过现有四大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在组织创新、资金来源、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合作,逐步构建有相当约束力的监管体系,培养出大量有经验的专业管理队伍,促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组建全能银行模式的金融控股公司。

五、结论

我国金融机构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是和当今世界金融综合经营的趋势相吻合的,同时也反映了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法律,我国以金融控股公司方式推进金融与经营效率不可能有固定的发展道路,也不能刻意照搬它国的发展经验,这就决定了在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过程中需要自我探索,逐一发展成成熟的金融控股公司。中国在从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转变的初期,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金融平台数量不够、法律法规滞后,不具备良好的金融环境。这就决定了现阶段中国应鼓励第一种模式的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即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如平安保险模式,控股公司的基本组织框架是母子公司结构,其体制下的母公司和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主体,银行、保险、证券等业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这使子公司能够分享内部客户,信息资源,技术支持。在中国的国情下,这种纯粹型的金融控股公司比其他控股模式更适于防范风险,并且结构较为简单,适合监管部门确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取得较多的监管经验,为未来中国建立多种模式的金融控股公司打好基础。在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初期,还应确立正确的发展路线,实施三步走的发展规划,首先从全国各地区打造混业经营思想,组建地区性的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通过协同效应改善金融服务效率,提升整体竞争水平,建立有效的金融平台,整合地区资源使其高效化,营造易于大型金融集团创立和发展的金融环境;然后,鼓励实业经营企业与金融业相结合,通过控股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为其发展提供资金保证和其他金融服务安排,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战略从金融领域中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实业型的控股公司若能利用本集团控股的金融机构得到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将大大提高整个集团取得资金的效率,降低资金成本,使集团的内源性融资能力得到大大加强,外部融资能力相应得到较大提升。实业型的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成熟将标志着金融控股模式在中国发展全面化并达到一定的技术与管理层面,而监管部门的法律法规也在这个过程中循序渐进,趋于完善。而最后全能银行正是要在这样一种成熟健全的金融平台上才能正式得以开展。全能银行在中国的正式成立将预示着中国商业银行正式能跟国际大型银行抗衡的开始。中国现在向世界敞开了国门,西方发达国家大型全能银行正在不断进入,中国的银行要想不被吞没,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转守为攻,建立自己的国际性全能银行,把金融服务由国内发展到国外,从地区性传统业务活动发展为全球性的、创新性的业务活动。

参考文献:

[1] 阚景阳.后危机时代我国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研究[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1,(2).

[2] 王媛.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8).

[3] 陈铁英.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的选择[J].南方金融,2004,(10).

[4] 覃宇环.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综合经营模式评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1,(1).

[5] 樊浩峰.西方金融控股公司理论研究综述[J].河北金融,2011,(41).endprint

[6] Rudi Vander Vennet.Cost and Profit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Conglomerates and Universal Banks in European[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2012,34(1):254-282.

[7] Barth James R.,Gerard Caprio and Ross Levine.“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Performance:Cross Country Evidence[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1998.

[8] 王仲会.金融控股公司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3).

[9] Rebecca S.Demsetz,Philip E.Strahan.“Diversification,Size,and Risk at Bank Holding Companies”[J].Journal of Money,Credit&

Banking;Aug97,2011,29 (3):300-313.

[10] 崔成伟.金融控股公司的协同效应[J].经济导刊,2011,(6).

[11] 杨洁.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系的构建[C].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2007,(4).

[12] 王丽芳.对我国实业资本型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的思考[J].企业经济,2005,(9).

[13] 戴群中.德国全能银行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税务与经济,2007,(2).

[14] 李蕴晖.建议商业银行为核心的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6).

[15] 张倩.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现状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16] 郭敏.多元化金融集团的组织经济学分析Ε :第1 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7] Shen,C.-H.;Chang,Y.To join or not to join? Do banks that are part of a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perform better than banks that

are not?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2012,30(1):113-128.

[18] Chao,C.-M.;Yu,M.-M.;Chen,M.-C.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2013,

30(6):811-829.

[19] Brownlow,Ron ;Price,Steve.First Financial looks to China.(Asian Trader / Foreign Investment)(Taiwan's First Financial Holding

al holding company;mode;financial environment

[责任编辑 王 佳]endprint

[6] Rudi Vander Vennet.Cost and Profit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Conglomerates and Universal Banks in European[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2012,34(1):254-282.

[7] Barth James R.,Gerard Caprio and Ross Levine.“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Performance:Cross Country Evidence[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1998.

[8] 王仲会.金融控股公司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3).

[9] Rebecca S.Demsetz,Philip E.Strahan.“Diversification,Size,and Risk at Bank Holding Companies”[J].Journal of Money,Credit&

Banking;Aug97,2011,29 (3):300-313.

[10] 崔成伟.金融控股公司的协同效应[J].经济导刊,2011,(6).

[11] 杨洁.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系的构建[C].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2007,(4).

[12] 王丽芳.对我国实业资本型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的思考[J].企业经济,2005,(9).

[13] 戴群中.德国全能银行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税务与经济,2007,(2).

[14] 李蕴晖.建议商业银行为核心的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6).

[15] 张倩.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现状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16] 郭敏.多元化金融集团的组织经济学分析Ε :第1 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7] Shen,C.-H.;Chang,Y.To join or not to join? Do banks that are part of a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perform better than banks that

are not?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2012,30(1):113-128.

[18] Chao,C.-M.;Yu,M.-M.;Chen,M.-C.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2013,

30(6):811-829.

[19] Brownlow,Ron ;Price,Steve.First Financial looks to China.(Asian Trader / Foreign Investment)(Taiwan's First Financial Holding

al holding company;mode;financial environment

[责任编辑 王 佳]endprint

[6] Rudi Vander Vennet.Cost and Profit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Conglomerates and Universal Banks in European[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2012,34(1):254-282.

[7] Barth James R.,Gerard Caprio and Ross Levine.“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Performance:Cross Country Evidence[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1998.

[8] 王仲会.金融控股公司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3).

[9] Rebecca S.Demsetz,Philip E.Strahan.“Diversification,Size,and Risk at Bank Holding Companies”[J].Journal of Money,Credit&

Banking;Aug97,2011,29 (3):300-313.

[10] 崔成伟.金融控股公司的协同效应[J].经济导刊,2011,(6).

[11] 杨洁.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系的构建[C].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2007,(4).

[12] 王丽芳.对我国实业资本型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的思考[J].企业经济,2005,(9).

[13] 戴群中.德国全能银行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税务与经济,2007,(2).

[14] 李蕴晖.建议商业银行为核心的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6).

[15] 张倩.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现状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16] 郭敏.多元化金融集团的组织经济学分析Ε :第1 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7] Shen,C.-H.;Chang,Y.To join or not to join? Do banks that are part of a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perform better than banks that

are not?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2012,30(1):113-128.

[18] Chao,C.-M.;Yu,M.-M.;Chen,M.-C.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2013,

30(6):811-829.

[19] Brownlow,Ron ;Price,Steve.First Financial looks to China.(Asian Trader / Foreign Investment)(Taiwan's First Financial Holding

al holding company;mode;financial environment

[责任编辑 王 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模式
红十字骑士的死亡与再生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从《后窗》看希区柯克作品的人性怀疑论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