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才溪乡发展实证视阈下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

2014-11-28林弼渠冼先品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9期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建议

林弼渠 冼先品

摘 要:才溪乡81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是其发展和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历程,也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缩影。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减少城乡差距的主要措施。因此,要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推动两者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发挥政府主导和县镇中介作用,抓好各项具体任务。

关键词:才溪乡;城乡一体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047-03

十八大报告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完成这两个伟大的目标需要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特别是关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情。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城乡一体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毛泽东时期的《才溪乡调查》到现在的才溪乡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来分析、论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必然性和根本性,为新农村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才溪乡调查》到当前才溪乡的发展现状

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三次来到才溪,于1933年11月下旬成稿《才溪乡调查》。毛泽东在1934年1月22日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进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方面的建设,集中力量供给战争,同时极力改良民众的生活,巩固工农在经济方面的联合,保证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1]的工作方针。该工作方针正是在才溪乡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把这些正确的做法上升为政府的决策方针政策,也是对才溪乡调查的充分肯定。

81年前,毛泽东同志的《才溪乡调查》主要共划分为7个部分,分别是行政区划、代表会议、此次选举、乡苏下的委员会、扩大红军、经济生活和文化教育。行政区划分为上下才溪,隶属于上杭县的才溪区。其中,上才溪有523家,2 318人,分4个村;下才溪有503家,2 610人,分4个村。代表会议分别从代表数、代表团、代表与居民的关系、代表的政治表现、代表的调动与补选、女代表6个方面展开。此次选举分为9个程序进行,包括选举委员会领导选举。居民的选民登记,共发榜3张。候选名单,群众可以在各人的名下注意见。以乡为单位开选民大会,报告工作。选举大会,有80%选民到场。在选举大会上鼓动人民买公债,动员当红军。许多新干部的当选;乡苏下的委员会有拥护红军、优待红军家属、查田、选举、土地、劳动、山林、逃兵归队等委员会;扩大红军,在政治上充分宣传,对红军家属优待,健全的编制与完善的训练;经济生活分别从劳动力问题、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犁牛合作社、日常生活、物价、经济公债共七个方面展开阐述;文化教育上,上下才溪设有多处的日学、夜学、识字班、读报团、俱乐部、墙报、识字牌等[2]。

据2013年上杭县年鉴显示,当时才溪乡的现状为:总户数有6 092户,总人口为25 65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5.89‰;2012年,才溪乡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2 019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1.08亿元。根据统计口径,财政收入有1 5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 942元;旅游业发展迅速,充分发挥红色之旅和生态资源的优势,大力开展对才溪乡景点的规划建设,开辟了6.7公里的旅游公路,2013年全乡接待的游客共有39万余人;民生、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较为完善,全乡参保率达到95%,“三农”综合保险得到全面覆盖,做好低保金、临时医疗救济金、基础养老金和高龄津贴的发放工作,乡上具有人员设备齐全的卫生院;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建有永丰文化中心,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治项目。才溪乡有205国道,长深高速经过,乡上设有客运站,可直达上杭、龙岩、厦门、福州及梅州、赣州等地。才溪乡在2013年被授予“省级生态镇”,有14个村被评定为“市级生态村”;文化教育上,全市的首个农村远程教育广场在才溪乡的文化活动中心启用,现有1家电影院、3家网吧和1个文化中心,各村已通闭路电视与宽带,设有少量图书的“农家书屋”,有的村有简易的老年活动室[3]。

经过80多年的发展,才溪乡在经济、政治、文化、环境、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实也就是中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缩影。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农业经济状况还未从传统模式转向新型模式,人均收入不高;交通不够便捷,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服务业还不能完全满足村民需求;生态环境不够理想;缺乏优秀人力资源,乡村治理结构尚待优化。

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性分析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一)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桎梏的根本选择

中国要实现中国梦、强国梦,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三农问题。中国要发展,就需要打破城市。农村分割的二元结构,实行城乡一体化政策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三农问题。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一方面,大量人口的内流让原本就不多的城市公共资源如房子、就业、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变得越来越紧缺,城市居民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许多农村青壮年人口的流失,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大幅度下降,农村的老龄化程度超过了城市,留守儿童现象严重。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如果没有农村的发展大繁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发展大繁荣。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可以有效地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突破农村与城市融合存在的桎梏问题,缓和或者改变现有的尖锐的社会矛盾。

(二)有效缩短农村与城市差距的根本选择

经济发展方面,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多元化趋势,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相对发达,而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农业发展,经济薄弱。社会保障方面,中国城镇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但是,农村社会保障仍是中国社会保障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在农村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许多农民没有得到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尚未形成体系。在公共服务领域上,农村与城镇相差甚远。如交通设施建设,城镇的交通设施建设几乎是由政财政部门出资投入,但在农村,交通设施建设还需要部分由村民自行筹资投入。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力度,还是不能完全解决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二元”结构带来的影响较为深远,因此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才能改变农村当前发展困境,缩短城乡之间差距,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好小康社会。endprint

(三)实现农村与城市“双赢”发展的根本选择

我国目前存在城市发展空间有限,郊区或者农村发展空间开发不足的情况。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既可以把各种生产产业逐步向农村或者郊区转移,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有效进一步缓解城市发展空间有限问题,逐步开发农村或者郊区空间,又可以把城市在政治、生态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优势作用映射到农村、郊区,实现优势互补、发展共赢。另外,农村和城市之间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文化,农村更多地传承了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进程中创造的多姿多彩、充满乡土、民族气息的文化,中国民族最古老最独特的文化很多都保存在农村。相较而言,城市的文化充满了现在化气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动力不足。城乡一体化建设可以统筹兼顾城市与农村,实现两种文化的共同发展,形成文化发展双赢局面。

三、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建议

不管是对于才溪乡而言,还是针对全国各地的农村地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都是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强国梦的重要措施。

(一)加快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城乡协调发展要进一步巩固、夯实和深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基石[4],制定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持续性的支持和帮扶政策措施。要改变城乡二元分割的发展模式,加快城乡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及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加快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兼顾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杜绝片面发展观。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要侧重于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的各项事业,突破体制因素,稳定和完善农村承包经营责任制,探索新型的土地抵押、租借等方式,深化农村领域的综合改革,提高农民在农业产业方面的经济收入。

(二)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

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两大主要抓手。一方面,加快城镇化要按照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在一定的程度上相适应。针对涌入城镇的广大失地农民,建立起较为具有应激性和系统性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协调机制,大力发展非农的第一、二、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创造更多的适合失地农民上岗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探索新型的、适应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体制,解放发展生产力,使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使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型,促进农村农业与农村工业的有机结合。拓宽经济收入渠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使得农民确实能够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设施建设[5]。

(三)以县镇为“中介”的城乡一体化

首先,需要着力拓展城市的布局和发展的空间,在城镇边缘地带规划投资区,大力度推进投资区的发展、建设和规模再扩大。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吸引外资投入,促进城市和周围各县镇的发展,加强整体竞争优势。通过城市带动县镇发展以后,按照同样的整体发展模式,县镇以其优势带动农村发展。其次,县镇通过城市规格规划来建设新型县镇,建设一批经贸县镇、工业县镇来加强与投资区的交流整合。开发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与投资区的交汇增强县镇经济;最后,县镇的城市化,可以让农村人更加接近“城市人”。县镇通过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农村的延伸拓展,同时加强以县镇规格规划的新型农村的建设,不断增加镇乡之间的联系,让农民更多的就地“市民化”。通过以县镇为“中介”让城市带动农村一体化,形成以城市带县镇,以县镇带农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四)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经济宏观调控、体制机制改革、市场化运作管控等方面,政府发挥着其他社会机构无法比拟的主导作用和推动作用。第一,政府要解决好“市场失灵”问题,对于政策、法律或者规定的可能触碰红线或者底线的事情需要进行把控和适时扭转方向,对于可以属于市场或者社会自行运作的事情,适当地允许各种中介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的参与,增强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构建具有高效率的、程序规范的服务型政府。通过精简机构,完善制度、规范流程,进一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明确政府部门的职责分工。推行依法行政、合理行政,改进公共决策机制,依法运行听证、专家论证和民主决策等多种机制。第三,充分发挥政府在“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加大政府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方面的幅度,扩大社会需求和生产规模,制定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各种包括税收、银行借贷、支农等方面收费减免政策。

(五)抓好城乡一体化建设各项具体任务

第一,抓好城乡规划一体化。转变城乡二元分割观念,制定城乡一体化的整体规划,突出城乡空间规划的针对性,以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和发展特点来统筹布局城乡产业。第二,抓好城乡就业一体化。完善劳动力市场调控、市场开发、市场利用、市场配置等各方面的制度,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登记和就业安置工作,健全具有较大范围覆盖性的社会就业保障。第三,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完善城乡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立一体化的公交运行网布局,促进城市在水电气热及垃圾处理体系等向农村延伸。第四,抓好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推行与城市无差别的医疗、教育、保险、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措施。第五,抓好生态环境一体化。明确树立绿色发展方针,在发展的同时统筹兼顾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0.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 史策.八十年后才溪乡再调查[N].光明日报,2013-12-03(15).

[4] 魏尧.双轮驱动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J].江淮,2009,(2).

[5] 魏尧.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马鞍山为例[J].理论建设,2009,(1).

[责任编辑 李 可]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乡一体化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破局:从“城乡一体化”到“城乡一元生命体”
统筹城乡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演变路径探析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议答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