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类大学著作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14-11-28张炜ZHANGWei

价值工程 2014年9期
关键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著作学科

张炜ZHANG Wei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 210016)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16,China)

1 高校著作建设的现状

高校教师的教材、专著等著作建设成果是学校教学、科研、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在高校内加强著作建设也是高校促进各学科快速发展,提高学校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举措,更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大学,随着学校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不断深入,基础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的成果逐渐积累,教师著书立说的热情也不断高涨。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主编或编著的出版图书进行汇总分析,2006-2010年间,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为第一主编,共出版各类著作461 部,根据其用途和编著形式主要分为教材、个人作品集、译著、工具书和学术专著等五类。其中已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的教材类著作280 部;在各学科专业著作中,理、工科以外其他学科著作224 部(表1)。

表1 2006-2010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各学科专业著作数量汇总表

对各学科专业的著作进行分类统计后发现,作为学校的传统主要学科工、理学科,其著作的绝对数量远远高于其他学科门类,特别是著作中可作为教材使用的占比高,达76.44%;而经、管、文、艺术等学科的著作中,可作为教材使用的占比较少(表2),仅45.57%。

表2 2006-2010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工类和文科类专业著作数量统计表

教材是提高教学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也是各高校长期以来的重点建设工作之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长期的教材建设工作中逐步形成了“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凸显特色、编选并重、择优支持”的教材建设原则,大力推动特色教材、优秀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在教材建设上优先支持国家和省(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教材建设,重点支持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的教材建设,注重优秀教材培育,推进教材的精品化建设。同时,陆续完善出台了多项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构建了由规划制定、开展立项建设、落实教材选用、实施评估与评价等环节构成的较完善的教材建设管理体系;出台了补贴教材建设工作量、定期评选表彰奖励优秀教材,教材建设成果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定级、晋岗依据之一等系列激励措施,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定期规划、分批立项、过程检查、结题验收、成果奖励、深化培育的教材建设良性循环。因此,学校工、理、经、管、文等各学科专业都有相当数量的教材类著作,而作为学校发展历史较长的经典的工、理学科的著作与教学相关更多。

2 著作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著作的数量与质量是学科建设成效的重要衡量指标,以著作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各学科与专业的发展,是提高所有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养,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创办一流大学的必经之路。尽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著作建设有了一定的成绩,彰显了学校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扩大和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但是仍存在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教师投身著作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相对来说,在有限资源条件限制下,工学学科专业的建设通常着重于实验平台等的建设,而著作建设在文科类学科专业建设中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各高校普遍采取对教职员工的续聘考核、绩效考核、职务晋升考核,在各项考核的指标要求中,对各专业教师均采用相同的考核指标,同样注重易于考量的量化指标,如教学时数、论文数量、期刊级别、课题数量、科研经费等硬指标,这极大地限制了教师进行著作建设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工科类院校中文科类教师的积极性,著作的作用在教师的晋级评聘中的作用极为有限,在某种程度上一部好著作还不如一篇好论文,导致教师不愿意投入精力。同时,在各学科或专业建设项目的投入中,各主管部门对团队建设、科研项目的投入等都很大,相形之下,对著作建设的投入较少,且其培育主要依靠教师个体行为,引导教师将科研、教学成果凝练为著作的作用弱。

2.2 著作评优获奖的渠道尚需进一步拓宽 目前,各高校对学术论文的评价有较为完善、并得到广泛认可的指标,如论文所发表学术期刊的水平、论文正面他引频次等。但是对著作的评价,尚仅通过其是否获得各级政府部门设立的奖项进行衡量,获奖的渠道狭窄而且难度大。目前得到各高校采纳和公认的教材类著作的评优渠道仅有教育部组织评选国家级精品教材、各省、部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精品教材遴选等;其他著作的评优渠道仅有国家或省、部组织评选的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其评奖数量极为有限且对作者和著作的社会影响有很高的要求,普通教师撰写的著作难以获奖,得到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进行著作建设的积极性。

2.3 教师的著作权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著作的撰写出版常涉及更多的著作权问题,著作权包含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和使用作品的新技术的不断产生,也在得到不断的发展和补充,这也对教师著作权意识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保护自身的著作权,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要造成对他人著作权的侵犯。在高校教师的教材、个人作品集、译著、工具书和学术专著等主要的五类著作中,以教材类著作为例,其编写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同类教材的知识范围相似;教师编写教材的内容来源于前人著作长期的研究成果或是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后固定下来的知识总结,而名家名作的经典内容更会被多次反复引用,并以不同形式出现,导致分不清引用者与被引用者,特别是数字化教材的出现,更是带来了更多的著作权属的争议。因此,著作撰写的版权风险较高,避险难度比撰写科技论文要大,对作者的版权意识有更高的要求,也给教师的编著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

2.4 著作的出版需要更多的支持 自2004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继续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以来,除个别出版社如人民出版社保留原来的公益型事业单位的体制外,其他所有出版社都转型为经营型企业单位。面对剧烈的市场竞争,出版社必须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加强经营管理,在讲究社会效益的同时,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以满足出版社扩大再生产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所以,在对出版物的生产进行决策时,必须预测成本水平,预测每种产品发行销售量达到多少才能保本,才能实现预定的利润指标等。因此,对专业性较强、适用面较窄或正处于培育阶段的著作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编写人的积极性。

3 对加强著作建设的几点思考

3.1 提高教师投身著作建设的积极性 著作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建设工作,各高校应从政策激励、经济奖励、精神鼓励等多方面适度增加对撰写出版著作的支持,培养和维护教师的积极性。高校可对以本校教师为主编出版的著作进行奖励;对以本校教师为主编的教材类著作实行教学工作量补贴;可按年度定期安排专项资金实施著作的建设计划,对高水平著作建设项目进行全额资助,其他实行建设补贴;定期举行优秀著作的遴选,根据各类著作立项级别、社会影响等,进行奖励;对学科系列专著或系列教材的编写组织者进行重奖;把教材类著作列为教学成果的形式之一,并将教学成果作为教学型或教学科研型教师职称评聘或考核的重要条件。同时,努力拓宽渠道,与有关行业学会、出版社、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建立广泛友好关系,搜集并发布各类横向或纵向基金、立项和评优信息,积极组织教师申报,争取更多外部的建设资源。

3.2 借鉴成熟的教材建设方法引导著作建设 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大都形成了较完善的教材建设与管理体系,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建设规划,开展立项建设,落实教材选用、实施评估与评价等,保证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高效、协调、稳定与扎实推进。学校可在现有教材规划建设的基础上,将教材、学术专著、译著和个人作品集等著作建设融为一体,统筹规划,完善著作建设项目立项常规化的管理模式,适度引入“招标”的机制,全面引入项目管理,加强中期检查的力度,实行项目淘汰与增加项目支持并举的措施,稳步实现著作建设的规划目标。同时,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按个人作品集、学术专著和课程教材等进行分类建设,引导教师在建设中根据不同类别的要求,逐步强化版权意识,促进各类著作建设健康发展。

3.3 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以点带面,推动著作建设 教材、个人作品集、译著、工具书和学术专著等著作,特别是教材和学术专著的建设需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拓宽横向合作新思路,在建设中应寻求能取得明显成效和具有示范作用的建设点作为突破点,如可根据学校的学科专业布局跨专业、跨学院合作进行各类著作建设;可结合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的内涵建设,进行凸现学校个性的素质教育丛书建设和实践教学系列教材建设;发挥专业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与其他高校联合成立分学科的各类著作编写委员会,进行专业系列教材建设或学科系列著作建设:设立“研究团队专著支持专项”,安排专项资金,为符合学校学科布局以及学科发展方向的著作建设提供支持等。

[1]黄治国.大学教师量化考核制度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4-67.

[2]李顺德.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经典著作权案例分析(上)[J].科技与出版,2009(3).

[3]李顺德.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经典著作权案例分析(中)[J].科技与出版,2009(4).

[4]李顺德.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经典著作权案例分析(下)[J].科技与出版,2009(5).

[5]李杰.数字化教材著作权归属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1(12).

猜你喜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著作学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学科新书导览】
杨大春著作系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
李帆著作系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光子学实验室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