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桐子的栽植模式与造林技术初探

2014-11-28朱瑞蓉钟永坤向以巩

四川林业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山桐子青冈盖度

朱瑞蓉,钟永坤,向以巩

(1.四川长江生态景观建设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81;2.富顺国有林场,四川富顺 643200;3.宣汉县芭蕉镇林业站,四川宣汉 636100)

近年来,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的种植、油料的开发等取得了重大进展,受到了省、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近期,国家林业局已将山桐子列为优先发展的木本油料树种,在广元、绵阳,山桐子的种植已列为地震灾害重建和生态恢复的重大项目,并受到当地广大农户的普遍欢迎,掀起了山桐子的种植热潮,探讨山桐子栽植模式和造林技术很有必要。

1 山桐子栽植模式调查与筛选

目前,山桐子仅由绵阳市林科所于上世纪80年代在绵阳地区的三台县、游仙区、平武县、安县、北川等地人工种植,现多呈零星分布,全省的山桐子多为自然下种形成的林分。2013年展开调查,采用群落生态学典型模式调查方法,以广元市为重点,共调查了52个样地,样地面积为10 m×10 m,对不同山桐子模式下山桐子的长势、产量等进行调查,通过调查资料分析分类,总结出主要模式有6种,其中,自然生长模式有4种,人工种植模式有2种,自然生长模式包括山桐子+杜仲、山桐子+青冈、山桐子+油桐、山桐子+青冈+油桐等4种模式,受人为干扰较少,生长势较好,从它们的冠幅和盖度就可以看出来,特别前两种模式下山桐子生长势明显要好很多。虽然山桐子+青冈+油桐模式下物种多样性较高,但种群间的竞争不利于山桐子生长。人工种植模式有山桐子+小麦和山桐子+油菜等两种模式,分布在田埂边,种间竞争小,同时田间施肥、施农药、除草、耕地等有利于山桐子生长,所以山桐子在农田生态环境下生长较好,这与现状调查结果相吻合。现对各个模式介绍如下。

1.1 山桐子+杜仲模式

典型模式分析:主要分布于阳坡,郁闭度0.25,土壤类型为黄壤,土层厚度约50 cm,土壤湿度较小;地表石砾含量高达80%,磨圆度较差,粒径为3.5 cm~20 cm不等。群落主要伴生种为杜仲,零散分布于阳坡,偶尔出现杨属、桑科等科属灌木植物种。林下物种以莎草科、菊科、草莓属、荩草属等科属植物为主,草本层平均高度为10 cm左右,草本层盖度在50%~70%之间。

表1 山桐子+杜仲模式

对群落乔木层种进行每木分析(表1),10 m×10 m的样方中,有3株山桐子、两株杜仲、1株杏树,均为喜阳植物。从每木胸径和高度可以看出,各乔木种以中龄为主,高度在5 m左右,幼龄树少,乔木最大冠幅为4 m×3 m。

由表1可知,乔木层郁闭度为0.25,总盖度为29%,说明乔木层各株之间间距较大,盖度重叠性较差,物种以阳生植物为主。

1.2 山桐子+青冈模式

典型模式分析:为天然次生林群落,土壤类型为沙质壤土,较为湿润,石砾含量达60%,粒径在2 cm~15 cm之间。

群落优势种为山桐子,主要伴生种为青冈,数量较多,10 m×10 m的样方中,有山桐子1株。林下灌木层主要有悬钩子、阔叶十大功劳、铁仔等物种,盖度为30%;草本层盖度为25%,组成物种以荩草、蛇莓、莎草等草本为主;林下分布苔藓层,厚度小于0.5 cm,盖度在5% ~8%之间(表2)。

表2 山桐子+青冈模式

由表2可知,青冈数量远多于山桐子,但树龄小,而山桐子为中龄树,盖度远大于青冈。从年龄结构、盖度、数量上对比分析,此群落优势种可能会被青冈所代替。

1.3 山桐子+油桐模式

典型模式分析:在农耕地边缘地带,土壤类型为沙质性黄壤。石砾含量小于50%,粒径一般在2 cm~15 cm,但也偶尔出现粒径大于20 cm的石块。群落主要伴生种以油桐为主,偶尔出现马尾松混生的情况,盖度一般小于10%,而山桐子分布的数量和盖度群落均占有绝对的优势。10 m×10 m的样方中,乔木层山桐子5株,油桐2株,灌木层主要有悬钩子、马桑及一些豆科植物,盖度小于6%,高度为15 cm~60 cm。草本层植物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油麻藤及蕨类植物为主,但盖度小于15%。苔藓层盖度相对较大,为10% ~15%(表3)。

表3 山桐子+油桐模式

乔木层山桐子数量较多,且以中龄为主,群落伴生种油桐的数量较少,且高度上远小于山桐子,为幼龄树种。从高度上分析,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完整,年龄组成均匀,群落稳定。

1.4 山桐子+油桐+青冈模式

典型模式分析:土壤类型为黄壤,一般石砾含量小于70%,粒径为5 cm~17 cm,偶尔分布着粒径大于20 cm的石块。从群落组成结构看,10 m×10 m的样方中,以山桐子、油桐和青冈组成为主,各3株,从优势度来看,山桐子的径级和盖度最大,其次是油桐,青冈最小(表4),表明该群落为典型的山桐子为优势的群落。

表4 山桐子+青杠+油桐模式

典型样地分布在林分边缘近麦地的附近,林下灌木层以马桑和一些豆科灌木为主,盖度为25%,高度为1 m~2 m。草本层主要分布着巴茅和一些蕨类,盖度为40%,平均高度为20 cm。该群落属于较年轻群落,除存在1株中龄的油桐之外,其余均属于幼树(青冈),群落正向着稳定型发展。

1.5 山桐子+小麦模式

典型模式分析:土壤类型以沙质黄壤为主,土层厚度约30 cm,石砾含量少于60%,粒径一般小于10 cm。山桐子多呈散生分布于小麦坡耕地,几无灌木,多在半山腰的梯田田坎周围,偶也分布在坡度小于5度的田坎上,为人工种植模式。

本次调查对该模式共调查了5个样地。典型样地面积为10 m×10 m,位于田埂上,仅发现一株山桐子,高4.5 m,胸径6 cm,冠幅4 m×2.5 m,属小龄树。草本层盖度90%,高20 cm,以小麦为绝对优势种。田间与小麦伴生的杂草有:白酒草(高12 cm,盖度1%)、麻(高30 cm,盖度1%)、铁线莲(高60 cm ,盖度3%)、蕨类(高18 cm,盖度1%)。

1.6 山桐子+油菜模式

典型模式分析:土壤类型为沙质壤土,土质疏松,土层厚度为30 cm左右,石砾含量在65%左右,对该模式的7个样地调查发现,同山桐子+小麦模式一样,为人工种植模式。

典型样地分布在梯田状油菜地,样地面积为10 m×10 m,仅生长1株山桐子,生于田坎边缘,高5m,胸径13 cm,盖度30%,冠幅5 m,在其附近3 m处生一幼树,冠幅为2 m×3 m。群落草本层以油菜为主要优势种,密集分布,盖度为95%。田间生长杂草以白酒草、鬼针草、野棉花、车前等为主,平均高度为20 cm,盖度小于5%。

2 山桐子配置模式设计

借鉴山桐子野外自然生长的模式,结合经营目的,本研究设计了如下经营种植模式:

2.1 果用林模式设计

配置树种:山桐子;林下配置草本:黑麦草、紫花苜蓿。

整地:夏季穴状整地,窝穴规格:0.4 m×0.4 m×0.4 m。

种植密度:5 m×5 m

该模式是直接把山桐子作为经济林来建设,形成规模化种植。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便于统一管理,可以规模性的收获油果,把山桐子作为生物能源树种,进行产业研发,开辟新的产业途径,同时也拉动了相关工业的发展,能为地方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

经营方式:早期种植牧草,增加收益。对乔木山桐子不断平茬,形成高度不超过3 m的果用林,不断调整密度,以冠幅不重叠为经营原则,追求最大产果量。

2.2 果材兼用林模式设计

配置树种:山桐子;林下配置草本:黑麦草、紫花苜蓿。

整地:夏季穴状整地,窝穴规格:0.4 m×0.4 m×0.4 m。

种植密度:4 m×4 m

该模式是直接把山桐子作为用材林来建设,形成规模化种植。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在油脂市场前景低迷的阶段可以及时转向,以经营木材为主,仍能保障经营者的利润。

经营方式:不断修枝整形,保证干形通直圆满,10 m以上散开冠幅,有利于结实。

2.3 林药模式设计

配置树种:山桐子、辛夷、杜仲、厚朴、黄檗;林下可视情况配置黄连。

整地:秋季穴状或水平带状整地,窝穴规格0.6 m×0.6 m×0.6 m,水平带宽0.8 m、间距2 m。

造林:春季植苗造林,随起苗随造林,要求苗正根伸,并浇定根水。

幼林抚育:连续3 a穴内(坑内)松土除草,封山育林,保护株行间的灌草和树木的枯落物,培育黄连作为草本层以提高林地抗蚀抗冲性能,培育形成乔木层与草本层、枯落层配置的复层林。

此模式适于荒地、坡地等地段。山桐子为速生树种,大苗移栽后一般5 a~10 a便可长成大树,种植3 a~5 a后,便可结果,效益显著。同时山桐子冠幅较大,遮阴效果好,这为道地药材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可以在其林下种植道地药材,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使产业多元化。该模式不仅有利于开荒造林,保持水土流失,改良土壤,改善小气候环境,同时也给当地政府和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收入,值得提倡。

2.4 林果模式设计

配置树种:山桐子、山杏、山桃、猕猴桃。

种植密度:4 m×4 m

整地:秋冬季穴状整地,窝穴规格0.4 m ×0.4 m ×0.4 m,山桃、山杏直播穴规格为0.2 m×0.2 m×0.2 m。

造林:山桐子裸根苗造林,山杏、山桃种子直播布造林,山桃、每穴3粒~4粒,覆土3 cm~5 cm。其余扦插苗造林;

造林季节:为春季造林,随起随栽,细土壅根、踩实。

幼林抚育:连续3 a穴内松土,培土,每年8月~9月进行,及时补植,封育管理,促进灌草生长,保护林地内枯枝落叶物。

此模式是将山桐子和适应于山桐子生长环境、经济价值高等的果树混种,成一定比例行距和列距栽植。山桐子速生、抗性强,可以局部改良土壤,为果树提供“保护伞”,从而加快果树对环境的适应,加大果实的产量。

或将山桐子列植在果树林的边上做防护林。由于山桐子只需粗放管理,在果林周围种植山桐子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土壤质量,对果树生长有利的同时,也增加了果园中山桐子这一经济价值。该模式最大的优点是既改善了林地环境,又能增加果实产量,增收油果,经济效益显著,值得推广。

2.5 林草模式设计

配置树种:山桐子;林下配置草本:黑麦草、紫花苜蓿。

种植密度:4 m×4 m

整地:夏季穴状整地,规格:0.4 m×0.4 m×0.4 m。

造林:山桐子营养袋苗造林。适当深栽,浇透定根水。黑麦草、紫花苜蓿等草种通过洒播。

幼林抚育:连续3 a松土、培土,每年4月~5月进行;封山育林,促进林下植被生长;保护枯落物层。

林分结构调控:山桐子林龄10 a隔株间伐一次,林龄15 a~20 a时隔行新间伐一行,每公顷保留500株左右。以短养长和持续获取一定的经济。

该模式是把山桐子直接作为主要经济物种进行种植,同时在林下种植牧草。山桐子枝叶茂盛,林下的荫地适合牧草的生长。这种模式改变了原有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减少了人工管理量。这种模式的最大好处在于,林下牧草既可以保持土壤水分,避免了裸土过多引起的水分大量蒸发,又提高土壤的利用率。收获山桐子的同时,增收了牧草。

2.6 四旁林模式设计

该模式就是利用居住点空闲地,在房前屋后种植山桐子,其生境良好、土壤肥沃,山桐子枝叶茂生,根系发达,适应性、抗性好,既可以保持水土,又改善了居住环境,是遮荫避暑上好树种。鉴于这一点,认为山桐子十分适合于山区的四旁林建设。大量调查表明,目前分布数量最多,产量最高的单株均产自四旁的模式。

3 造林技术

3.1 造林地的选择

根据经营目标,选择造林模式,除了四旁造林外,一般的立地条件选择基本一致。要求选择向阳背风的立地,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深厚,切忌低洼积水,土壤板结地段应大穴深挖。经野外调查表明,山桐子种植在海拔600 m~1 800 m的盆周山地是最佳种植地带。四川盆地的山区、丘陵、河谷、平原也能正常生长。

3.2 整地

清林整地和其他树种造林方式大体一致,造林穴大60 cm~80 cm,穴深40 cm~60 cm,株行距根据经营目的,如果用林、果材兼用林或材用林采取不同的株行距,有3 m×3 m,或4 m×4 m,甚至5 m×5 m等不同的规格。大穴整地时,深翻,拾出石砾、杂草等,每穴施150 g~250 g磷肥,并表土回穴。

3.3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可采用两种规格,即3 m×3 m(1 100株·hm-2)、4 m×4 m(625株·hm-2)和5 m×5 m(400株·hm-2)。

3.4 造林时间

在四川盆地部分,冬季很少有0℃以下的低温天气,因此,从秋季苗木进入休眠期开始,到次年春季树液流动期前,均可以栽植,从11月~次年2月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

营养袋苗可据情况随时种植,造林时间以雨后或阴天为佳。

3.5 造林方法与造林模式

大苗种植:分截干和不截干两种方式。

全苗种植:修剪苗木,剪除密侧枝,长枝除去1/3,每叶剪去1/3~2/3。大苗截枝时都应将主根截去一部分,将伤根或多余根剪去,有条件的可用生根粉浸泡5 min~10 min,栽植时应做到苗正根舒、表土回穴,将根系埋直,铲细土覆盖根系,覆土至根颈部,压紧踏实,成凹穴状,浇足定根水即可。在气候或土壤较为干旱的地段,可在穴面覆盖塑料薄膜,薄膜上层再复土壤,以保持根部土壤的湿度。

截干种植:在距苗木根部起30 cm~40 cm处截去树干,适当深栽。

营养袋苗栽植:栽植营养袋苗时应除去营养袋,或将营养袋根部撕开,以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选覆细土,覆土至营养袋苗颈处成凹穴状,压紧踏实,浇足定根水。

造林模式:

山桐子造林模式有果材兼用林、果用林、林药、林草、四旁造林等多种模式,可根据经营者的需求具体确定。

3.6 抚育管理

山桐子是阳性树种,生长较快,但第1年和第2年还是要加强抚育管理,清除林地的杂草灌木,尤其是在栽植一年应加强抚育管理。做到除早、除小、除了,保持苗木的正常的生长发育。

轮作:采用林粮间作、林药间作,在可作物施肥时,也可获得肥料,同时,作物的覆盖也可减少草灌对养分的竞争。间作时应特别注意不要伤及林木的根系。

3.7 病虫害防治

山桐子是四川乡土树种,抗性强,目前还未发现灾难性的病虫害,但仍需注意幼苗期的易发的立枯病、褐斑病,以及金龟子幼虫,蟋蟀等虫害。防治病虫害可与浇水除草同时进行。病害使用波尔多液喷施,虫害可用50%的菌特灵溶液或湿性粉50%稀释水300倍杀虫剂喷射。

[1]王良衍,陶春福.山桐子栽培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2(9).

[2]祝志勇.山桐子栽培试验[J].浙江林业科技,2004,24(4):36~38.

[3]吴全珍.我国毛叶山桐子开发利用回顾和展望[J]中国油脂,2011,6.

[4]王金锡,吴宗兴.山桐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0,31(1):26 ~29.

[5]刘根林,梁珍海,蒋泽平.山桐子研究综述[J].江苏林业科技,2005,32(5)46 ~49.

[6]朱玲,郭雄辉.优良木本油料树种——山桐子苗木栽培技术[J].陕西林业,2008(5).

[7]齐孝连,潘祖全.山桐子的综合利用价值及育苗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1.

猜你喜欢

山桐子青冈盖度
黄山市近30 a植被盖度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中国油葡萄(山桐子)产业科技创新回顾与展望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盖度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我国毛叶山桐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前景
不同修剪程度对山桐子新梢生长的影响
我国山桐子产业的现状与前景
白龙江林区不同树种在葡萄酒中的应用初探
中国猛犸象故乡遗址古地磁测年结果在欧亚大陆猛犸象演化研究上的重要意义
西藏青冈活性炭的制备、表征及吸附研究
西南石漠化地区2种岩生优势树种的光合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