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研究
2014-11-28曾媛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对策
摘要:文章结合无锡市图书馆工作实际,对该馆古籍保护工作现状进行分析,从硬件设施、普查申报、开发利用等方面阐述古籍保护的策略,并就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人才队伍、扩大宣传展示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8-0005-03
自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以来,江苏省政府随即出台了《江苏省古籍保护实施方案》,为全省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实施目标,古籍保护工作迎来了繁荣发展的良好际遇[1]。无锡市图书馆以此为契机,在无锡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加大古籍保护力度,取得丰硕成果。2009年,无锡市图书馆被授予“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和“江苏省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的称号。2011年,无锡市图书馆被评为江苏省“十一五”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1无锡市图书馆馆藏古籍现状
无锡市图书馆自1915年创建以来,已经走过近一百载春秋,形成了馆藏纸质图书165万册(件)的规模,其中古籍藏量十分可观,拥有元、明、清直至民国等各朝代古籍近40万册,包括由无锡爱国实业家荣德生先生遗命捐赠的12万余册,含其私人藏书5万余册及其所创大公图书馆藏书7万余册;善本古籍共2万余册,其中元天历刻本《范文正公集》、清代徐志定的磁版印本《周易说略》等,被古籍版本专家鉴定为珍本,并收入《中国善本书总目》,堪称镇馆之宝。明万历刻本《见罗先生书》、明崇祯刻本《寻乐编》、明嘉靖刻本《战国人才言行录》、明天启刻本《真儒一脉》以及清康熙刻本《真定奏疏》等均为海内孤本。明万历刻本《历代二十一传》《姑苏名贤小纪》、清康熙刻本《学箕初稿》等也都是国内仅有的两部珍本之一;地方志1万余册,居全国同级图书馆地方志收藏之首;地方文献2万余册,其中家谱近8,000册,基本涵盖无锡各大姓氏,名人家谱众多,在全国同级图书馆中名列榜首。
2无锡市图书馆古籍保护策略与措施
2.1高度重视古籍保护工作,不断完善硬件设施
多年来,无锡市图书馆充分认识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此项工作一直是该馆常抓不懈的首要任务。无锡市图书馆制定并完善各种业务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无锡市图书馆古籍书库管理人员日常工作规范》《无锡市图书馆古籍书库管理制度》《无锡市图书馆善本书库管理细则》等,为古籍保护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对古籍库房条件进行改善,增加了空调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火灾自动监控灭火系统等专门设备、设施,有效保障了古籍保存环境。2009年以来,无锡市图书馆经多方努力,争取到省市两级财政古籍保护专项经费,先后投入60多万元更新古籍书橱,投入300多万元改造古籍书库、添置存储磁盘阵列、扫描仪等设备,使得该馆古籍保护工作的硬件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2.2推进普查申报工作,夯实古籍保护工作基础
做好古籍普查工作,是保护我国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无锡市图书馆以全国古籍普查为契机,推动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2010年,无锡市图书馆成立古籍普查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制订详细方案,常年开展古籍普查定级工作。利用江苏省古籍普查平台,严格按照国家文化部颁布的《古籍普查规范》等一系列行业标准的要求开展工作,填写项目完整,数据准确无误。截至2012年年底,共完成古籍普查2,000部。同时,无锡市图书馆还积极参与珍贵古籍申报。2008~2012年,先后参加四批国家级、三批省级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分别有103部古籍入选国家级珍贵古籍名录、195部古籍省级珍贵古籍名录,其中首批48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更是位于全国同级图书馆之冠,引起业内的高度关注。为及时展现普查成果,无锡市图书馆依照全国、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的部署,参与《中华古籍总目·江苏卷》的编纂工作。选派业务骨干担纲编目,采用查验原书等方式,保证编纂成果的准确性、真实性。
2.3加强开发利用,开拓古籍保护新途径
2.3.1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完善古籍文献体系。开展古籍整理研究,从搜集、编目、校勘到课题服务,都离不开古籍工具书。无锡市图书馆专门购入《四库全书》系列、《丛书集成》系列、《古今图书集成》《四部丛刊》《中华大藏经》《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道藏》《宛委别藏》《故宫珍本丛刊》《北京图书馆馆藏珍本丛刊》《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等大型新版古籍工具书、参考书,既满足了读者的文献需求,有效保护了古籍原件,也充实了古籍文献资源。
2.3.2对馆藏古籍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出版反映馆藏特色的专题书籍。无锡市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特色馆藏,地方文献、地方志、家谱等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专题收藏更成为其中亮点。自2003年起,无锡市图书馆不断挖掘特色馆藏优势资源,加快对历史文献的研究整理、开发和利用步伐。无锡地区历来兴修家谱的风气极盛,家谱收藏数量蔚为可观。2004年,无锡市图书馆依托自身资源,结合读者需求,整理出版了《无锡图书馆馆藏家谱目录·名人家谱提要》,该书共计整理编目馆藏家谱281种,592部,其中旧藏家谱约42种,677部。无锡市图书馆陆续整理出版了《无锡望族与名人传记》《无锡名人室名别号索引》《锡山先哲丛刊》《惠山记·惠山记续编》《梁溪古园——无锡古典园林史料辑录》《寄畅园法帖》《荣德生遗命捐赠无锡图书馆馆藏国家珍贵古籍选刊》《民国时期无锡年鉴资料选编》。2010年,无锡市图书馆还专门制订《无锡市图书馆藏古籍珍本丛刊》出版规划,精选《比璞山房罪言》《朱子节要》《华氏传芳集》等入选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陆续影印出版。这些反映馆藏特色的专题书籍,彰显了地方文献的价值,为读者进行研究提供了便利。作为对珍贵古籍进行再生性保护的成果,对全国古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
曾媛: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研究曾媛: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研究2.3.3自建古籍数据库,加快古籍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对古籍进行数字化,是有效保护古籍的途径之一。随着图书馆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图书馆应加大古籍数字化资源采集力度,开发大量数字化产品,形成独具特色的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有效解决古籍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切实发挥古籍的文化传承功能[3]。自2005年起,无锡市图书馆陆续建设《无锡家谱知见目录》《民国报刊索引题录》《无锡市图书馆馆藏吴氏家谱目录》《无锡市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目录》《无锡图书馆馆藏家谱目录》等古籍书目数据库。读者只需登陆无锡市图书馆网站,即可对书名、著者、类别以及关键词进行查询,大大提高了古籍资源的利用效率。2011年,无锡市图书馆启动“无锡市图书馆古籍全文数据库”建设,可向馆内读者提供检索、图文对照浏览、全文检索等阅读服务。
2.4积极开展社会宣传,多途径、多方展示保护成果
2.4.1策划展览、咨询活动,向公众普及古籍保护知识。近年来,无锡市图书馆推出“无锡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书展”、“无锡市图书馆馆藏精品展”等特色展览,图文并茂地展现无锡地区丰厚资源和古籍保护的丰硕成果,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在历届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期间推出古籍版本鉴定、古籍保护知识宣传等活动,增强公众的古籍保护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古籍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2.4.2立足课题服务,推动古籍资源文献传播。近年来,无锡市图书馆通过专题服务这一独特的形式,将古籍保护工作的成果服务于当代社会。自2010年以来,无锡市图书馆借助无锡日报社主办的《江南晚报》这一平台,在“我俚无锡”栏目定期推出无锡地方历史文化专题系列报道。围绕市民感兴趣的课题,对与历史遗存、拓片、无锡名人著作等相关的地方特色馆藏资源进行全方位搜集、整理和考证,推出《高攀龙和他的水居》《一块碑、一座桥、一位名家——〈丰乐桥颂〉残拓片解谜记》《一只竹炉引发的故事》《一代“批鳞”忠臣》《跟着拓片〈梅园记〉细说梅园景点背后的故事》等。精彩的主题、丰富的史料、生动的讲述,为读者奉上一道“文化大餐”,在展现无锡历史风貌、弘扬人文传统等方面起到推动作用,引发读者的热切关注。
2.4.3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扩大古籍保护工作的社会影响。2006~2012年,无锡市图书馆参与了由无锡市委宣传部组织牵头、凤凰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乡邦文献集《无锡文库》的编纂工作。《无锡文库》是无锡城市历史文化的总集,主要收录无锡地区历史上重要的文献史料、家族谱牒、名人年谱,以及无锡籍人士重要的学术著作、诗文别集,总规模100册。为使文库成为荟萃众家之长的版本精品,无锡市图书馆提供馆藏底本180多种,承担文献整理、提要编写、版本甄选、课题服务、底本扫描等工作,并抢救、保存了一批散落在外的珍贵文献。
谱牒文献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07年,无锡市图书馆依托近8,000册馆藏谱牒文献、专业人才资源以及强大的组织功能,吸收广大无锡地区谱牒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活动家,广泛联系无锡及周边地区的谱牒、祠堂、姓氏等相关方面的学术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发起成立了无锡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举办普及谱牒知识的展览,出版谱牒知识研究简报《无锡谱牒研究》,致力于完善包括无锡地区全部姓氏的《无锡地区家族联合目录》,为无锡及周边地区家谱文化的交流、研究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无锡市图书馆也因此成为地区性的谱牒文化资源和研究中心以及传播先进文化、共享文化资源的基地。
3无锡市图书馆进一步做好古籍保护工作的建议
3.1成立无锡地区古籍保护中心,为古籍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古籍保护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凭图书馆一己之力是收效甚微的。因此,必须以市级政府为主导,成立专门的市级古籍保护工作管理与协调机构。为了适应古籍保护工作的需要,无锡市图书馆已向无锡市政府申请增加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人员编制、经费投入,以及成立“无锡地区古籍保护中心”。今后,在“无锡地区古籍保护中心”挂牌成立的基础上,亟须政府给予人员编制、经费投入等方面的政策性支持,在确保自身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推进古籍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无锡市图书馆将发挥市级中心的引领作用,承担起资源统筹、业务指导、人才培养等多重职能。
3.2长效推进古籍普查、定级及申报工作
古籍普查是古籍保护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可为进一步开展古籍保护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无锡市图书馆馆藏十分丰富,其中不乏有善本,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古籍普查工作力度,要对现存古籍的品种、数量、级别等次、破损情况和保护环境进行调查、鉴定和记录,全面、准确地掌握无锡市图书馆古籍的数量、价值、保存状况等基本情况,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古籍普查工作。不仅要全面掌握图书馆古籍收藏情况,还要面向科研机构、私人藏书、社会流散做普查登记。对登记的古籍进行详细清点和编目整理,依据有关标准进行定级,并做好登记、定级、著录,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同时,向社会开展广泛宣传,积极对民间个人收藏以及私人藏书机构的线索进行寻访,动员私人藏书者积极配合古籍普查工作,提供藏书数据及信息,从而确保古籍普查工作的调查数据更加完整。
3.3加强培训工作,建立古籍专业型人才队伍
古籍保护专业人才匮乏是目前全国文献保护工作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无锡市图书馆也不例外。无锡市图书馆入藏的古籍近40万册,其中需要修复的有2万册之多,因此,古籍修复型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应加大此类人才的培训力度,推行规范的修复工作。古籍保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涉及学科广泛而又复杂细致的工作,古籍保护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宽阔的学科知识面。以古籍整理为例,古籍文献里会出现很多异体字,如果没有文字学、目录学、版本学、校雠学、历史文化等相关知识储备,在整理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就难以解决。需要加强对古籍知识型人才的培养[4]。今后应实行更加多样化的培训,在充实古籍保护力量的基础上,鼓励古籍保护专业人员利用图书馆的有利条件,加强对古代汉语、古文字学、版本学等古籍保护相关内容的学习,增加参加由国家图书馆、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专题培训人员的名额,组织外出观摩,拓宽视野,积极与相关单位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学习古籍保护工作的成功经验;邀请古籍专家走进图书馆,就古籍编目、古籍普查申报、古籍修复等专业问题解答疑问,并通过现场演示等形式,进行培训指导,或让有经验的单位进行委培,以及开展远程培训等。只有加快古籍专业型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对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持续、深入的推进起到有力的支撑。
3.4扩大宣传和展示力度,引导读者充分利用古籍资源
为进一步宣传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唤起公众的古籍保护意识,应继续加强宣传报道,深化公共图书馆文化教育功能,通过媒体、讲座、展览、读者沙龙、研讨会等形式宣传古籍知识,促进古籍利用和文化传播[5]。策划一些观赏性强、别具特色的专题文献展览,有助于提高读者对古籍的阅读兴趣。图书馆可举办“馆藏碑刻拓本艺术精品展”,以揭示特色古籍专藏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利用馆藏碑刻拓本资源,精选包括《三希堂法帖》《寄畅园法帖》在内的碑刻拓本珍品,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碑刻发展史进行展示,既展现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书法碑刻的发展与演变,又展示历朝书法刻拓收藏源流。在展览展出过程中,图书馆通过向参观者发放由图书馆编制的展览提要目录,展示专题文献研究的成果,同时,随时解答参观者的提问,开展主动性咨询服务,宣传、普及古籍知识;参观者则通过对实物的观摩,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和需求审视每一件展品,充分感受我国源远流长的碑刻艺术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文化。此外,还可开办“中国典籍与文化”系列讲座、古籍修复特色沙龙等活动,激发公众对古籍的兴趣,调动公众参与古籍保护的积极性。
搜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而中华古籍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需要倾注更多的心血。2013年2月,文化部发布的《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推动《古籍保护条例》的制定实施”的目标,相信这一举措将为我国的古籍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无锡市图书馆应适应古籍工作形势的不断发展,紧紧抓住近年来无锡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图书馆建设支持力度的大好时机,巩固古籍保护工作已有成果,解决古籍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无锡市图书馆古籍保护事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7- 03-02 .
[2]刘家真,程万高.古籍保护与开发的策略与建议[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5):15-20.
[3]王桂红.浅谈公共图书馆古籍的保护与利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5):90-91.
[4]张京生,尹光华.略论宁夏地区古籍普查与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0):86-89.
[5]陈楠.吉林省古籍保护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23):41-45.
(编校:马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