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三个群体的培养、转化与引导

2014-11-28耿纯远张文浩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团伙班集体班干部

耿纯远+张文浩

班级中的班干部、后进生、“小团伙”等群体是影响班级和谐发展的三大因素。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只有时刻关注班干部群体的选拔与培养、后进生群体的教育与转化、“小团伙”群体的引导与分化,才能促进班级和谐发展,才能保障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三个群体 班级管理 和谐发展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在班集体创建到初步形成的初一上学期,平行班之间在学习、纪律等方面并无多大差异。但从初一下学期开始,班与班之间便渐渐有了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则会越来越明显,个别班级甚至出现乱班现象,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了班集体的进一步和谐发展。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时刻关注班级三个群体的健康成长,在促进班级和谐发展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关注班干部群体的选拔与培养

班干部群体是班集体的核心,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得力助手。建立一个和谐、优秀的班集体,班主任首先要精心选好班干部。初一开学初期,几十个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学校的学生之间相互了解甚少,此时不宜投票选举班干部。近年来,笔者一般采取学生自荐、演讲竞选的方法,初步了解竞选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暂定班干部。班干部临时不具体分工,实行值日班长制,轮流值日,让其充分展示班级管理能力与组织能力。经过一个阶段的使用观察,对暂定的班干部有了进一步了解后,学生投票选举班干部。班干部选出后,参照魏书生选拔班干部的三个条件——“一要有组织能力;二要心地善良,胸怀开阔;三要头脑聪明,思维敏捷”,充分考虑每个候选人的具体情况,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安排其担任适合其特长的班级管理工作。班干部具体分工后,班主任不能当“甩手掌柜”,对班干部要进行跟踪指导,明确班干部需要干什么,怎样干,授之以渔,教之以法。

1.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明确近期工作,责任到人,各司其职

班干部要细致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同学之间存在的矛盾,及时如实地向班主任汇报班级情况,处理力所能及的班级事务,培养班干部的责任心。

2.教育班干部团结、互助、合作,避免嫉妒、拆台

初一上学期常常收到反应某某班干部不服从管理的纸条,而反应这些情况的多数是班委成员。一方面个别班干部确实存在不服从管理的现象,另一方面也有个别班干部通过向班主任反应问题“抹黑”其他班干部的因素。地位相等、年龄相仿、程度相同的人之间易发生嫉妒。班干部群体是班级中的优秀群体,他们在学习、能力诸方面不相上下,相互之间很容易产生嫉妒心理。这就需要班主任教育班干部多进行换位思考,了解自己,理解他人,精诚团结、合作,共同管理好班级。

3.信任尊重班干部并施以一定的管理方法

相信、尊重班干部,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开展工作,班主任做幕后指挥,为其提供必要的班级管理方法。

当班干部与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班主任要及时帮助班干部调解,妥善处理,让班干部明白管理学生要注意策略、讲究方式,培养班干部的班级管理能力。

4.树立班干部的威信

教育班干部懂得“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做一个班级工作管理者,必须在各方面表现优秀。因此,班干部必须严格遵守班级纪律,刻苦认真学习,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为全班同学树立榜样。当班干部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或是在班级管理中工作突出时,班主任适时恰当地给予表扬、鼓励,树立班干部在全体学生中的威信,为其大胆管理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5.对班干部既要关心爱护又要严格要求

当班干部在班级工作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班主任要热情鼓励、关心、爱护,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其排忧解难;当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出现失误时,班主任要及时指出纠正,绝不迁就、纵容,促使班干部群体健康成长。

二、关注后进生群体的教育与转化

后进生群体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后进生群体在初一已客观存在,他们在学习兴趣、习惯、方法、基础知识及纪律、行为习惯等方面与大部分学生相比已有较大的差距。后进生群体的存在不利于班集体的稳定,不利于班集体良好学习环境的形成,直接影响着班级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因此,关注、帮助后进生认真遵守纪律、积极参与学习,缩小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是我们班主任为创建和谐班级而义不容辞的责任。

1.对后进生多一点关爱

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在日常班级管理及课堂教学中,班主任要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关爱后进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后进生的转化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内外提供更多的与他们直接面对面的机会。课堂上我们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和蔼的微笑,都会给他们极大的鼓舞,让他们备感亲切、温暖,从而激发他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学习。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时,我们可以多在后进生的身边逗留,多与后进生交流,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在课外班主任也要多关注后进生,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交朋友,在交往的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我们班主任的真切关怀与信任,用我们诚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促进后进生群体在班级大家庭中健康成长。

2.对后进生多一点学法指导

后进生缺乏学习积极性,首要原因是学习基础差。他们由于基础差,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在学习过程中不敢说出自己的看法,不敢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很少主动回答问题,即便偶尔发言,也不过是人云亦云,不是自己的见解、感悟。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抱怨后进生在课内不积极思考,不积极参与讨论,不积极回答问题,在课外不认真预习,不积极完成作业,不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而没有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具体指导、帮助。后进生并非不想认真学习,而是缺乏必要的基础能力。有的后进生也表现出对学习的极大热情,有时他们并不比其他同学时间用得少,但他们的成绩却总是不理想,原因就在于学习方法不当。因此,我们要注重对后进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运用音节记忆单词,课前预习标出疑难点,上课集中精力听讲、记随堂笔记抓重点,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复习巩固等学习方法,尽力帮助后进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其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做后进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引路人。

3.对后进生多一点表扬,多一点尊重

表扬、鼓励是改变后进生不良行为习惯、促进后进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最好的润滑剂。喜欢他人的赞赏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后进生更渴望得到班主任老师的肯定。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更多地让后进生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对后进生在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进步,我们要毫不吝啬地及时表扬、鼓励,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愉悦,从而帮助其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促使其在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顺利转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和爱护学生。后进生学习成绩差或有了过失、犯了错误,我们要从尊重和爱护他们的角度出发,不要总是板着面孔一味地批评,或是坚持予以惩戒。对后进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宽容对待,帮助他们分析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的原因及危害,提出改进的建议、方法,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提高学习成绩、矫正行为习惯的机会和时间。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有利于班级的和谐发展。

三、关注“小团伙”群体的引导与分化

来自不同学校的初一新生到了新的环境,便会产生重新寻找自己心仪伙伴的欲望与冲动。因此,在班集体的建立形成过程中,每一个班级或多或少都会自发形成“小团伙”群体,教育专家称其为非正式团体。他们由于性格、爱好相似而自然地组合在一起,三五成群,形影不离,双休日、节假日常常聚集在一起玩耍;上学、放学相伴而行,即使课间也常常相约如厕。他们彼此互相信任、互相依赖,为了“小团体”往往不考虑班集体利益,对敢于冒犯其成员者,也往往会群起而攻之。“小团伙”群体的存在,不利于班级团队精神的形成,不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有时会给班级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给班级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因此,关注“小团体”群体的引导与分化成为班主任的又一项重要工作。

1.加强对“小团伙”群体的教育与剥离

班集体建立初期的“小团伙”尚不稳固,如果教育引导得当,很快会融入到班集体中;若管理不善或者放任自流,则会给以后的班级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帮助“小团伙”群体融于班集体,班主任首先要认真观察、留意“小团伙”群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真分析“小团伙”中各成员的个性特点,教育、引导“小团伙”逐渐与班集体发展目标保持一致,确保每一个“小团伙”成员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向有利于班级和谐的方向发展。解决“小团伙”群体问题,还要对“小团伙”成员予以剥离分化。剥离要本着先易后难,逐个击破的原则,找准教育突破口,对游离于“小团伙”边缘、与“小团伙”关系不十分密切的成员,进行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其认识“小团伙”对自己、对班级的危害性,教育其从“小团伙”中脱离出来,逐渐融入班级大家庭中。

2.做好“小团伙”核心人物的转化工作

在每一个相对稳定、成熟的“小团伙”群体中都有一个被拥戴的“小头头”,他对团伙成员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该群体的发展方向。如果教育转化了“小团伙”中的这一核心人物,其他成员的转化也就迎刃而解了。“小头头”往往有较强的叛逆、戒备心理及较强的自尊心,对待这样的核心人物应讲究策略,要全面地掌握其思想、行为动态,在教育时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帮助其顺利转化。笔者在教育小头目时常常采用正面教育和必要的批评相结合的办法:把教育的内容夹在表扬、鼓励中,即表扬——教育——鼓励的过程。教育前积极寻找其优点和积极面,挖掘其闪光点,给予恰当的表扬。教育前的表扬,可以缓解“小头头”的戒备心理,消除其对立情绪,然后再进行教育,他们更容易接受。教育后及时帮助其认识“小团伙”对班级的不利影响,鼓励其引导“小团伙”成员融入到班集体大家庭中。这种教育策略既可以消除“小头头”被教育前的防御心理,又可以消除其被教育后的后顾之忧,可以很好地维护其自尊心,从而愉快地接受教育,并在老师的鼓励下顺利转化,进而发挥“小头头”的正能量,引导“小团伙”向有利于班级和谐发展的方向转化。

班干部、后进生、“小团伙”这三大群体是影响班级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关注班干部群体的选拔与培养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团结、实干的班干部群体,他们团结互助,积极协助班主任工作,及时汇报班级情况,维持班级纪律,了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帮助班主任从繁琐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班干部是学生中最为优秀的部分,代表着优秀生群体,通过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了中间生和后进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认真地遵守纪律,踊跃地参加班级活动,从而使班级工作健康有序地和谐发展。在后进生群体的教育与转化方面,我们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用诚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帮助他们改变不良行为习惯;为后进生提供必要的学法指导,缩小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学习差距,让这些落伍的学生尽快追上其他同学,在班级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小团伙”群体的引导与分化方面,我们通过对“小团伙”群体的教育、剥离与分化及对“小团伙”核心人物的转化工作,帮助“小团伙”群体逐渐分化并融入到班集体大家庭之中。

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证明,时刻关注班干部、后进生、“小团伙”等三个群体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班级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与巩固,有利于班集体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国忠.班主任最需要什么——中外教育家给班主任最有价值的建议.海口:南方出版社,2008.

[2] 芮秀军.班主任班级管理经典细节及对策.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林春,金琰.中小学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辅导.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团伙班集体班干部
警惕团伙作案 远离非法荐股圈套
人心齐,泰山移
中等职业学校班集体建设的策略研究
竞选班干部
找出8名盗贼
温暖的班集体
“团伙”威力强过“团队”
竞选班干部
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构建特色班集体
班干部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