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艺术教育 突显个性发展
2014-11-28沈斌
沈斌
艺术的感受、想象、评鉴、创造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所需综合型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我校突破普通高中传统课程设置的重围,于1996年尝试创建艺术特色班。学校办学的宗旨是:“为推动全校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提供最有利的条件。”艺术特色班的设立就是学校教育的突破口,围绕“学生成功、教师成长、学校发展”三维立体拓展的办学目标,果敢地走上了“错位发展、差别竞争”的艺术教育特色之路。
一、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发展艺术特色离不开理论的支撑,我校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和贝塔朗菲的系统论等深入进行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并主张人的智能的多元性、差异性、创造性和开发性。这启示我们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展现智能的情景,给每个学生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的潜在智能,充分发展其个性。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调节并强化认识活动,把智力开发与教学重点相联系,发展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学习,并有所作为。
学校希望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在多维的层面上对知识和技能进行习得,并结合艺术课程与非艺术课程不同的特点使之相互渗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二、改革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们逐步认识到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社会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注重对课程结构的创建工作,综合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有效注重隐形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充分显示出学校的特性。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和贝塔朗菲的系统论,学校结合艺术类、普通类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以及丰富的个案研究成果,确立了错位式发展策略,整合、开发了相应的艺术教育课程,变松散的学科教育为综合配置的学校课程,变各学科“各自为政”为多学科整体发展,形成了既能满足艺术类学生需求,又能契合文化类学生学习特点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艺术专业的不同年级要跟普通文化课程的安排以及非艺术课程的不同学科之间协调好,逐步建立和完善较为稳定的课程结构体系。学校特别设立了校本艺术类课程,旨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有效加强专业班的艺术训练的同时,向非艺术专业的高一年级文化班设立每周两节的艺术类校本课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在升级时的二次选择。
其次,统一整合艺术课程教学与普通文化课程教学。例如:美术教学与数学教学都体现了对点、线、面不同视角的理解与组合,以此为“整合点”,就可以进一步拓展美术、数学教学,并使两者趋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与优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语文诗歌的理解相互补充,韵律的震撼与心灵的冲击产生了共振效应;在其他学科的教学尝试中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学校艺术课程的开发,促进了我校课程开发和各类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再次,课程的改革需要配合一系列的辅助措施,诸如对学校评价制度以及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并且按部就班地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整合分析。分析和整合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质量分析等诸多方式进行,在对各个环节的动态评价之后,还要根据所回馈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1.因材施教,差异化发展
普通班要按照“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足艺术课,普通文化课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和发掘本学科教材中的美育资源,将艺术教育适度渗透到各科教学活动中。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和高考政策,学校应针对艺术班级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诸如采取分层教学等方式,来有效增强艺术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的体验,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始终坚持高中三年一盘棋,逐步推进艺术教育进程,使每一个学生的艺术素养在原有程度上得到提升。
2.擅用“反思性实践”,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反思性实践”有助于增长教师教学的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而教师的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恰恰是创造精彩教学的源泉。从反思中发现问题,再理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教师的实践反馈和感悟,学校总体设计课程结构和评价体系,逐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从而获取多赢的效果。
学校课堂教学研究的流程
3.变革课堂教学方式
学校在课堂教学方式上,注重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注重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怀。在课堂中,教师变主动为配合,逐步推动主演角色向导演角色的转变,更好地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以及关怀者。因此,学校强化对学生的指导,逐步让学生慢慢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并不断督促其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激励,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意识和感悟知识、运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力”。
四、活动课程凸显艺术教育特色
学校教育是为全体学生发展服务的。因此,学校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基于差异、差异发展、发展差异,我校坚持“错位发展、差别竞争”的办学理念,尊重个体,大力开展学生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个性、才华、能力的舞台。
1.将艺术教育的活动性与课程体系的开放相结合
别具特色、富有活力的心理节、艺术节、青年节、感恩节、爱生节、体育节、读书节、狂欢节等八大主题节日的活动课程,书法、绘画、形体艺术、声乐、摄影等社团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2.学生定期举办校专场音乐会
节目的排演、器乐的准备、主持人的确定、嘉宾的邀请等一系列环节均由学生自己设计,专场音乐会还会向社会和家长开放,活动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学生定期参加画展
美术班学生在校期间会有两次在常州市少年宫展厅举行画展的机会。这一殊荣,无疑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赴安徽宏村进行写生是美术班的专利。于自然中写生,补室内教学之不足,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写生活动也因此成为了我校艺术特色活动之一。
学校还特别重视校园“软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定期播放相应的音乐,并将此纳入课程设计的统筹之中。此外,学校创造性地将艺术学习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在提高艺术水平的同时增强了学生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意识。例如,学校鼓励学生利用绘画特长,深入社区和福利院,在开展墙绘活动中,传播艺术之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70年漫长的办学历程,18年艰辛探索,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首批“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近年来我校大批学子被南京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名校录取。我校的艺术教育特色已成为江苏教育的一张名片。展望未来,我校将在“错位发展、差别竞争”的艺术教育特色之路上创新进取、奋发有为,帮助更多的莘莘学子实现自己的名校之梦。
【责任编辑 关燕云】
艺术的感受、想象、评鉴、创造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所需综合型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我校突破普通高中传统课程设置的重围,于1996年尝试创建艺术特色班。学校办学的宗旨是:“为推动全校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提供最有利的条件。”艺术特色班的设立就是学校教育的突破口,围绕“学生成功、教师成长、学校发展”三维立体拓展的办学目标,果敢地走上了“错位发展、差别竞争”的艺术教育特色之路。
一、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发展艺术特色离不开理论的支撑,我校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和贝塔朗菲的系统论等深入进行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并主张人的智能的多元性、差异性、创造性和开发性。这启示我们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展现智能的情景,给每个学生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的潜在智能,充分发展其个性。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调节并强化认识活动,把智力开发与教学重点相联系,发展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学习,并有所作为。
学校希望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在多维的层面上对知识和技能进行习得,并结合艺术课程与非艺术课程不同的特点使之相互渗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二、改革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们逐步认识到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社会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注重对课程结构的创建工作,综合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有效注重隐形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充分显示出学校的特性。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和贝塔朗菲的系统论,学校结合艺术类、普通类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以及丰富的个案研究成果,确立了错位式发展策略,整合、开发了相应的艺术教育课程,变松散的学科教育为综合配置的学校课程,变各学科“各自为政”为多学科整体发展,形成了既能满足艺术类学生需求,又能契合文化类学生学习特点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艺术专业的不同年级要跟普通文化课程的安排以及非艺术课程的不同学科之间协调好,逐步建立和完善较为稳定的课程结构体系。学校特别设立了校本艺术类课程,旨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有效加强专业班的艺术训练的同时,向非艺术专业的高一年级文化班设立每周两节的艺术类校本课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在升级时的二次选择。
其次,统一整合艺术课程教学与普通文化课程教学。例如:美术教学与数学教学都体现了对点、线、面不同视角的理解与组合,以此为“整合点”,就可以进一步拓展美术、数学教学,并使两者趋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与优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语文诗歌的理解相互补充,韵律的震撼与心灵的冲击产生了共振效应;在其他学科的教学尝试中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学校艺术课程的开发,促进了我校课程开发和各类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再次,课程的改革需要配合一系列的辅助措施,诸如对学校评价制度以及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并且按部就班地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整合分析。分析和整合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质量分析等诸多方式进行,在对各个环节的动态评价之后,还要根据所回馈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1.因材施教,差异化发展
普通班要按照“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足艺术课,普通文化课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和发掘本学科教材中的美育资源,将艺术教育适度渗透到各科教学活动中。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和高考政策,学校应针对艺术班级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诸如采取分层教学等方式,来有效增强艺术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的体验,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始终坚持高中三年一盘棋,逐步推进艺术教育进程,使每一个学生的艺术素养在原有程度上得到提升。
2.擅用“反思性实践”,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反思性实践”有助于增长教师教学的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而教师的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恰恰是创造精彩教学的源泉。从反思中发现问题,再理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教师的实践反馈和感悟,学校总体设计课程结构和评价体系,逐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从而获取多赢的效果。
学校课堂教学研究的流程
3.变革课堂教学方式
学校在课堂教学方式上,注重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注重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怀。在课堂中,教师变主动为配合,逐步推动主演角色向导演角色的转变,更好地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以及关怀者。因此,学校强化对学生的指导,逐步让学生慢慢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并不断督促其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激励,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意识和感悟知识、运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力”。
四、活动课程凸显艺术教育特色
学校教育是为全体学生发展服务的。因此,学校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基于差异、差异发展、发展差异,我校坚持“错位发展、差别竞争”的办学理念,尊重个体,大力开展学生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个性、才华、能力的舞台。
1.将艺术教育的活动性与课程体系的开放相结合
别具特色、富有活力的心理节、艺术节、青年节、感恩节、爱生节、体育节、读书节、狂欢节等八大主题节日的活动课程,书法、绘画、形体艺术、声乐、摄影等社团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2.学生定期举办校专场音乐会
节目的排演、器乐的准备、主持人的确定、嘉宾的邀请等一系列环节均由学生自己设计,专场音乐会还会向社会和家长开放,活动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学生定期参加画展
美术班学生在校期间会有两次在常州市少年宫展厅举行画展的机会。这一殊荣,无疑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赴安徽宏村进行写生是美术班的专利。于自然中写生,补室内教学之不足,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写生活动也因此成为了我校艺术特色活动之一。
学校还特别重视校园“软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定期播放相应的音乐,并将此纳入课程设计的统筹之中。此外,学校创造性地将艺术学习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在提高艺术水平的同时增强了学生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意识。例如,学校鼓励学生利用绘画特长,深入社区和福利院,在开展墙绘活动中,传播艺术之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70年漫长的办学历程,18年艰辛探索,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首批“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近年来我校大批学子被南京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名校录取。我校的艺术教育特色已成为江苏教育的一张名片。展望未来,我校将在“错位发展、差别竞争”的艺术教育特色之路上创新进取、奋发有为,帮助更多的莘莘学子实现自己的名校之梦。
【责任编辑 关燕云】
艺术的感受、想象、评鉴、创造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所需综合型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我校突破普通高中传统课程设置的重围,于1996年尝试创建艺术特色班。学校办学的宗旨是:“为推动全校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提供最有利的条件。”艺术特色班的设立就是学校教育的突破口,围绕“学生成功、教师成长、学校发展”三维立体拓展的办学目标,果敢地走上了“错位发展、差别竞争”的艺术教育特色之路。
一、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发展艺术特色离不开理论的支撑,我校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和贝塔朗菲的系统论等深入进行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并主张人的智能的多元性、差异性、创造性和开发性。这启示我们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展现智能的情景,给每个学生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的潜在智能,充分发展其个性。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调节并强化认识活动,把智力开发与教学重点相联系,发展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学习,并有所作为。
学校希望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在多维的层面上对知识和技能进行习得,并结合艺术课程与非艺术课程不同的特点使之相互渗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二、改革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们逐步认识到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社会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注重对课程结构的创建工作,综合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有效注重隐形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充分显示出学校的特性。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和贝塔朗菲的系统论,学校结合艺术类、普通类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以及丰富的个案研究成果,确立了错位式发展策略,整合、开发了相应的艺术教育课程,变松散的学科教育为综合配置的学校课程,变各学科“各自为政”为多学科整体发展,形成了既能满足艺术类学生需求,又能契合文化类学生学习特点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艺术专业的不同年级要跟普通文化课程的安排以及非艺术课程的不同学科之间协调好,逐步建立和完善较为稳定的课程结构体系。学校特别设立了校本艺术类课程,旨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有效加强专业班的艺术训练的同时,向非艺术专业的高一年级文化班设立每周两节的艺术类校本课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在升级时的二次选择。
其次,统一整合艺术课程教学与普通文化课程教学。例如:美术教学与数学教学都体现了对点、线、面不同视角的理解与组合,以此为“整合点”,就可以进一步拓展美术、数学教学,并使两者趋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与优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语文诗歌的理解相互补充,韵律的震撼与心灵的冲击产生了共振效应;在其他学科的教学尝试中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学校艺术课程的开发,促进了我校课程开发和各类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再次,课程的改革需要配合一系列的辅助措施,诸如对学校评价制度以及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并且按部就班地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整合分析。分析和整合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质量分析等诸多方式进行,在对各个环节的动态评价之后,还要根据所回馈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1.因材施教,差异化发展
普通班要按照“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足艺术课,普通文化课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和发掘本学科教材中的美育资源,将艺术教育适度渗透到各科教学活动中。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和高考政策,学校应针对艺术班级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诸如采取分层教学等方式,来有效增强艺术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的体验,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始终坚持高中三年一盘棋,逐步推进艺术教育进程,使每一个学生的艺术素养在原有程度上得到提升。
2.擅用“反思性实践”,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反思性实践”有助于增长教师教学的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而教师的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恰恰是创造精彩教学的源泉。从反思中发现问题,再理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教师的实践反馈和感悟,学校总体设计课程结构和评价体系,逐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从而获取多赢的效果。
学校课堂教学研究的流程
3.变革课堂教学方式
学校在课堂教学方式上,注重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注重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怀。在课堂中,教师变主动为配合,逐步推动主演角色向导演角色的转变,更好地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以及关怀者。因此,学校强化对学生的指导,逐步让学生慢慢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并不断督促其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激励,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意识和感悟知识、运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力”。
四、活动课程凸显艺术教育特色
学校教育是为全体学生发展服务的。因此,学校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基于差异、差异发展、发展差异,我校坚持“错位发展、差别竞争”的办学理念,尊重个体,大力开展学生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个性、才华、能力的舞台。
1.将艺术教育的活动性与课程体系的开放相结合
别具特色、富有活力的心理节、艺术节、青年节、感恩节、爱生节、体育节、读书节、狂欢节等八大主题节日的活动课程,书法、绘画、形体艺术、声乐、摄影等社团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2.学生定期举办校专场音乐会
节目的排演、器乐的准备、主持人的确定、嘉宾的邀请等一系列环节均由学生自己设计,专场音乐会还会向社会和家长开放,活动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学生定期参加画展
美术班学生在校期间会有两次在常州市少年宫展厅举行画展的机会。这一殊荣,无疑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赴安徽宏村进行写生是美术班的专利。于自然中写生,补室内教学之不足,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写生活动也因此成为了我校艺术特色活动之一。
学校还特别重视校园“软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定期播放相应的音乐,并将此纳入课程设计的统筹之中。此外,学校创造性地将艺术学习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在提高艺术水平的同时增强了学生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意识。例如,学校鼓励学生利用绘画特长,深入社区和福利院,在开展墙绘活动中,传播艺术之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70年漫长的办学历程,18年艰辛探索,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首批“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近年来我校大批学子被南京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名校录取。我校的艺术教育特色已成为江苏教育的一张名片。展望未来,我校将在“错位发展、差别竞争”的艺术教育特色之路上创新进取、奋发有为,帮助更多的莘莘学子实现自己的名校之梦。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