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农村中学大班额教学管理研究与实施对策
2014-11-28彭沁
彭沁
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贫富差距的扩大,教育需求与教学资源的相对不足、大班额现象突出等问题成了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大困惑。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的教学管理与研究表明,分层教学管理实践为我们研究农村中学大班额条件下如何有效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部分农村中学实施的分层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证明,以“部级化”为主要管理单位的分层教学管理体现了其有效性和科学合理性,是一条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教学管理道路。
教学管理 实施策略 分层教学 教学质量
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限的教学资源已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需求成了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一大难题。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配套设施不齐备、师资队伍青黄不接且不足、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大班额现象突出等问题和困难,都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影响。面对教育需求与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大班额现象突出等客观情况,大多数学校都在研究和实践大班额条件下如何有效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相关对策。
一、分层教学管理理论依据与发展现状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古今中外的教育先贤们早有研究。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因材施教”的理论,17世纪中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理论”等等。这些都为我们研究和践行分层教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20世纪初,分层教学被引入学校教学以来,将班级进行分层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特征。分层教学最先出现在美国。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后期的英美国家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将学生根据能力大小分到不同的班级学习所有的课程。70年代法国政府要求初中三、四年级进行分层,并开设向职业教育分流的技术班。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分层教学研究出现赞成与反对的两大对立观点。到了90年代,美国大部分学校又重新回到分层教学的实践中,并且形式多样,有基础班、提高班等,并形成走班的选修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省市都有学校进行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如北京十一中分层教学效果显著,1993年福州八中平行分班分层授课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1999年广东东莞塘厦理工学校实施以升学和就业为目标的分层教学实践成效显著,青岛经济职业学校2001年实施“走班制”的分层教学管理效果显著,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2002~2003年的分层教学实验(分A、B层次)大大提高了两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效率,沈阳市的八所职业学校2000~2005年实施分层教学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最优发展,等等。这些教学管理研究的实践不同程度地证明了实施分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合理性。
二、分层教学管理的实施与对策
纵观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校进行校内分层教学的管理实验,并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改进,为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研究和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站在教学管理者的角度分析,分层教学管理即是对管理对象进行分层识别,设计相应的层次管理手段以及方法,实施针对不同层次对象的有效管理和优化管理,从而提升管理效果,避免管理资源浪费。在多年的教学管理研究与探索过程中,以“部级化”为主要管理单位的分层教学管理,一定程度上为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的教学管理起到了排忧解难的作用,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1.分部管理和任务落实
根据学校的办学性质和条件,学校首先进行分部管理,即初中部或高中部分开管理,各明确一名校级领导负责初中部或高中部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面对着各自的工作对象,在学校统一办学思路、管理模式和工作计划的前提下,分管领导具体组织本部的三个年级组长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三个年级组长直接对分管领导负责。这不仅简化了管理程序,而且责任更加明确,管理效率明显提高,团队意识和竞争力更强。
2.学校制度明确,管理到位,奖惩分明
年级组长是本年级工作开展的主要管理领导,负责本年级教育教学的具体工作。年级组长在开展工作时,必须按照学校统一制定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管理制度》《学校师德师风管理制度》《年级组长职责》《年级组管理考核考评细则》和《年级学科组分层备课制度》等执行。学校在配备各年级教师和年级组工作人员(2~3名)时,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跨部、跨年级组。同时,各处室分别明确一名中层领导配合该部的三个年级组长工作。
年级组管理充分引入竞争奖励机制。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学校考核领导小组按计划对各年级教师或年级组长进行常规检查,并进行目标量化考核管理。考核结果纳入对本年级教师和年级组长的绩效考核。这有效地推动了年级组工作的开展和加强了对年级组工作的管理。当年级组长不能胜任时,由校长室提名候选人交该部分管领导组织本年级教师民主投票选举产生新的组长。
3.年级组对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的综合评价管理
这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不仅要对教师的日常工作表现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还需分析教师的性格特点,以及从学生、家长入手,全面考评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在优秀教师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以及有效实施“青蓝工程”和绩效考核评比的公平性,对综合评价较高和教学能力相对较强的教师资源原则上不能担任同一层次班级的教学工作。因此,年级组在落实对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的综合评价管理之前,要非常注重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确保综合评价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合理性。
4.分层教学管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习激励
实施分层教学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避免出现差生等词语,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分层教学管理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师生双方都要作好心理准备,好的心理是一切改革措施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因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相对整体性地将“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既关注了相对优秀层次的学生,也兼顾了基础层次的学生。这样,尽可能地避免了部分学生因学习能力和基础问题,未完成学业就被留在了学习生涯半道上的悲剧。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受教育的乐趣,有效完成自己的学业。
分层教学管理将会因学生成绩的改变而自发引入竞争机制。如A层次班级的同学不愿降到B、C层次的班级去,同时B、C层次班级的同学又希望能升到A层次班级,或C层次班级的同学还希望能升到B层次班级次等。这种自发地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入到教学竞争机制之中,是符合社会对学校教育要求的。
分层教学管理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学生能主动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潜能规划设计自己的学习,可以从更深层次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细心揣摩,潜心探讨。
5.分层教学管理是大班额条件下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需求
分层教学就班级而言,是班级任课教师根据不同阶段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相对进行分组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分层备课,二是分层提问,三是分层作业,四是分层辅导,五是分层检测,六是分层评价。通过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使学生在同一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面对大班额的课堂教学,为了尽可能避免在各环节中因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差距过大,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增加教师工作的困难和烦恼,采取以“部级化”为主要管理单位的年级组分层设班教学管理模式,使基本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班额条件下学生多层次大差距的教学难题。因此,分层教学管理是大班额条件下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需求。
三、实施分层教学管理的成果展示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在贫困地区农村中学,大班额现象突出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问题的探索与研究,笔者执教学校2003年就开始了。2008年学校实行年级组管理以来,这项探索与研究工作通过年级组分层设班的教学管理方式得到了落实。经过近几年的研究与实践证明,以“部级化”为主要管理单位的分层教学管理模式是科学合理的,是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在分层教学管理的实践中,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实现了学生成绩低进高出的喜人态势,并得到社会各界“以二流的办学条件创一流的教学水平”的高度评价。
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学,普遍会面对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配套设施不齐备、师资不足、大班额现象突出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但是,农村中学贫困的客观条件永远阻止不了学校管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为我们要让大山里飞出金凤凰,就必须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上做足文章,迎难而上、负重前行,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管理途径。比如笔者执教学校开展的以“部级化”为主要管理单位的分层教学管理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和深入研究,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教学需求,才能有效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