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学院校学生睡眠质量与压力感知、社会支持及自尊水平
2014-11-28董慧茜李乐华沈屹东张展筹吕海龙国效峰
董慧茜 李乐华 沈屹东 张展筹 吕海龙 国效峰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患病率高达10%~20%[1]。睡眠障碍在大学生中间也非常普遍,Gaultney[1]调查发现27%的大学生存在睡眠障碍。医学生学业任务繁重、就业形势严峻、医疗环境复杂等原因,承受较大的压力,如得不到有效排解,更容易产生睡眠障碍和其它心理问题。本研究对某医学院校五年制(4年级)及八年制(5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睡眠质量、日常压力感知程度、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及自尊程度进行调查,并探讨睡眠与其他因素的关系,为如何改善医学生心身状态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于2012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某医学院校五年制(4年级)及八年制(5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10个班级共280人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78份(99.28%)。278名医学生中,男生112人、女生166人;五年制学生213人、八年制学生65人,年龄范围18~24岁,平均(21.88±0.94)岁。
1.2 方法 通过团体施测方式进行调查: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后由被试独立填写,调查员进行现场监督,最后统一回收问卷。所调查的内容包括被试的性别、年龄、学年制等一般信息、睡眠质量、对日常压力的感知程度、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及自尊程度。
1.2.1 睡眠质量 采用刘贤臣等译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2]评定。PSQI 由23个条目组成,可以分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障碍等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3 分4个等级评定,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 总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以PSQI≤4、5≤PSQI≤7、PSQI≥8 作为划分睡眠质量“好”、“中”、“差”的依据,并认为PSQI≥8 者存在睡眠障碍。
1.2.2 日常压力感知程度 使用杨廷忠和黄汉腾修订的中文版压力感知量表(CPSS)进行测量,该表由14个反映压力的紧张和失控感的问题构成,采用5 点计分,评分范围0~4分,然后将各个条目分相加得到总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感知压力越高。根据杨廷忠等[3]的研究结果,CPSS 总分≥26 分者可判断为有健康危险压力。
1.2.3 领悟社会支持水平 采用姜乾金修订、Zimet 编制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4]进行评估。PSSS 含有12个自评项目,采用1~7 级计分法,以总分反映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总程度,得分越高,领悟社会支持越高。将领悟社会支持评分在平均数以上一个标准差和平均数以下一个标准差的被试分别划为高领悟社会支持和低领悟社会支持。
1.2.4 自尊水平 自尊量表(SES)[5]为测量个体自尊水平的自评量表,最初由Rosenbery 编制,季益富、于欣翻译并修订为中文版。该量表共有10个项目,其中5个项目是正向记分,5个项目是反向记分,采用1~5 分的5 点评分,总分值越高表示自尊水平越高。以SES≤27 分划为低分组、SES≥32分划分为高分组区别。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 检验、χ2检验、多元相关分析等。
2 结果
2.1 睡眠质量状况 278名学生PSQI 均分(4.94±2.46)。男生均分(5.13±2.51),女生均分(4.81±2.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五年制学生均分(5.18±2.53),显著高于八年制学生均分(4.17±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5,P<0.05)。睡眠障碍者发生率为11.2%,其中男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14.3%,女生睡眠障碍发生率为8.4%,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五年制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12.7%,八年制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6%,不同学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08,P<0.05)。
2.2 日常压力感知水平 278名学生均分(24.04±7.51)。男生均分为(23.55±7.10),女生均分为(24.36±7.78);五年制学生均分(24.57±7.36),八年制学生均分(22.29±7.80)。43.5% 学生有健康危险压力,其中男生发生率为42.9%,女生为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五年制学生存在健康危险压力的比率为46.5%,八年制学生为33.8%,不同学制学生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某医学院校学生PSQI 各成分与CPSS、PSSS 及SES 的相关(r)
2.3 领悟社会支持水平 278名学生均分(64.18±10.99)。男生均分为(60.84±12.03),女生均分为(66.44±9.63);五年制学生均分(63.86±10.95),八年制学生均分(65.24±11.16)。低领悟社会支持者占16.5%。其中男生低水平领悟社会支持率为23.2%,女生为12.0%,性别间领悟社会支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9,P<0.05);五年制学生低水平领悟社会支持率为17.4%,八年制学生为13.8%,不同学制学生间领悟社会支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自尊水平 278名学生SES 均分(31.03±4.06),男生均分(30.81±4.05),女生均分(31.18±4.08);五年制学生均(分30.67±3.95),八年制学生均分(32.20±2.24)。其中SES≤27 分占15.1%。其中男生低自尊水平率为20.5%,女生为11.4%,性别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五年制学生低自尊率为17.8%,八年制学生为6.2%,不同学制学生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0,P<0.05)。
2.5 睡眠质量状况(PSQI)与日常压力水平(CPSS)、领悟社会支持水平(PSSS)及自尊水平(SES)的相关分析 PSQI 总分及各成分与CPSS 总分存在正相关性;PSQI 总分及绝大多数成分与PSSS 总分、SES 总分存在负相关性(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52.5%医学生睡眠质量一般或较差,其中11.2%的医学生存在明显睡眠障碍。尽管睡眠障碍发生率较以往低[1,6],但仍显示出医学生睡眠质量不佳的发生率高。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本研究与Voderholzer 等人[7]发现一致,男性与女性的睡眠质量并无差异。
医学专业科目繁多、知识点零碎、记忆负荷大;医学类院校教育费用高,学制时间长;加之医学生入学成绩优异、父母期待与自身要求高以及同辈竞争激烈等诸多原因使医学生负担更重的压力。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刚刚步入临床医疗实践,正处于从“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化的时期。学业负担重,学习方式改变,同时他们还必须面对愈加紧张的医患关系、日益增加的医疗纠纷,以及经济、情感、人际关系和就业前景等多方面的压力,故高达43.5%的学生压力感知水平较高。五年制学生压力感知水平相对较高,但性别间与不同学制间健康危险压力差异不显著。
Ahrberg[8]发现医学生的睡眠受到学业压力的影响。五年制(4年级)学生的睡眠质量较八年制(5年级)学生差,这可能与被试压力水平有关。五年制(4年级)学生正在接受内、外、妇、儿、传等大量临床学科理论学习和见习,并且由于临近毕业,面临本科毕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出国深造、就业分配等一系列问题。相比,八年制(5年级)学生的课程数目及考试频率相对较少。相关分析也发现PSQI 总分及各成分与CPSS 总分存在正相关性,即日常压力者越大易出现睡眠障碍。
领悟社会支持体现个体在社会中感到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绪体验或满意程度,是对社会支持的期望和评价及对可能获得的社会支持的信念[9]。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领悟社会支持密切相关,领悟社会支持程度高的大学生情绪稳越定、越有责任感[10]。本次研究显示:16.5%的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程度低,并且PSQI 总分及绝大多数成分与PSSS 总分存在负相关性PSQI,证明领悟社会支持不足与睡眠障碍相关。男生低水平领悟社会支持率为23.2%,较女生更为严重,与相关研究一致[11-12]。这可能与男生背负的期望值高、习惯独立解决问题、不常主动寻求援助、很少释放情绪有关。本次调查中10个被试PSSS 分数低于40 分,可见个别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存在严重问题,而刘智勍等[11]研究发现低领悟社会支持于自杀意念显著相关,对于其情绪问题应予进一步关注。
自尊是个体赞赏、重视、喜欢自己的程度,是对自己的价值、长处、重要性的总体肯定与接纳。本次调查发现15.1%的学生自尊水平较低,PSQI 总分及绝大多数成分与SES 总分存在负相关性,认为自尊越低者睡眠状况越差。而个体自尊水平越低,则情绪越不稳定、性格越内向、生活满意度越差、社交焦虑程度越重[13-14],以上因素都可能导致睡眠障碍的发生。而五年制学生自尊水平较八年制学生低,这可能与五年制学生临近毕业时面临考试结果不理想、就业门槛高、人才竞争激烈以及待遇与期望不符等诸多问题导致自我价值感降低有关。
综上所述,医学院校学生的睡眠质量差、压力大,相当部分学生支持水平和自尊水平不高,压力感知、社会支持及自尊水平影响睡眠。因此,应从多角度入手改善医生不良的身心状态。社会方面:应加强对医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给予其更多精神、经济方面的关怀;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营造健康、安全的执业环境;提高医生及医学生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应开拓更多的就业渠道,提高医生待遇。学校方面:应规范作息时间,加强宿舍管理;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定期实行心理危机排查、开展关于睡眠的健康教育;适当减轻学业负担,开展丰富健康的课余活动。家庭方面:除了经济上的支持,家长应加深与孩子的感情交流,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个人方面: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塑造良好的人格特质;学会主动宣泄负性情绪;加强与老师、父母及同学的交流;提高就医意识,当睡眠及情绪问题难以独立应对,应学会向外界寻求帮助。
[1]Gaultney J F.The prevalence of sleep disorders in college students:Impact on academic performance[J].J Am Coll Health,2011,59(2):91-97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75-378
[3]杨廷忠,黄汉腾.社会转型中城市居民心理压力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3(9):11-15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31-133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自尊量表(SES)[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8-320
[6]刘海燕,汪俊华,崔迪,等.医学生睡眠质量与自测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8(13):3288-3291
[7]Voderholzer U,Al-Shajlawi A,Weske G,et al.Are there gender differences in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sleep measures?A study of insomniacs and healthy controls[J].Depress Anxiety,2003,17(3):162-172
[8]Ahrberg K,Dresler M,Niedermaier S,et al.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leep quality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J].J Psychiatr Res,2012,46(12):1618-1622
[9]叶俊杰.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5,42(6):190-193
[10]全宏艳,龙芬,洪冬美,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45(2):150-152
[11]刘智勍,李雅,冯嘉颖,等.大学生自杀意念与领悟社会支持相关度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89-91
[12]王艳芝.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与领悟社会支持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3):235-237
[13]汪涛,谭静,李敏,等.医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和人格特征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11):1095-1097
[14]王鲁慧,牛丽莎,晏东铭,等.医学生自尊和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校医,2008,22(6):65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