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教学法在统计教学中的应用

2014-11-27张端贵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统计表教学法目标

张端贵

统计是认识社会、管理国家的重要工具。统计工作通过占有和分析大量的社会经济信息,为国家制订政策、计划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咨询、监督等多功能的服务。可见,统计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各行各业的业务活动都离不开统计。经济越发展,统计工作就越重要。但本人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却了解到学生普遍反映统计课程难学,内容枯燥无味,实用价值低,很多学生厌学统计甚至弃学。究其原因,除了受现实社会中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不高,统计专业毕业生难找工作等负面影响以外,统计教学方法落后,也是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统计学一向被人认为是深奥的理论解释简单的方法。有些常用的简单的计量分析方法一旦套用统计理论的枷锁反而不知该怎么用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和统计课程体系的特点有很大关系。统计学中概念多而抽象,分类多而繁杂,公式多而灵活,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这是其一。统计课程体系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统计分析方法的相对独立性,每一种方法都有独立的应用条件,指标体系和分析步骤,章节前后连贯性不强,初学者往往顾此失彼,疲于应付,学习兴趣逐渐消失。针对这种情况,如何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成为统计教学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人在实践教学中逐步摸索,学习采用目标教学法,从学生反映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目标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鲁姆在《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一书中提出来的。基本思路是教师首先应当根据教材内容制订出教学目标并让学生知晓,使学生带着具体学习目标去学习,最终使学生接受教育目标。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其中认知又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情感领域又分为接受、反映、性格化三个层次。动作技能又分为模仿、控制、熟练三个层次。所有教育目标是循序渐进又相互独立。教师就成为强有力的组织者,充分利用教材和实践两种工具,逐步引导学生实现教育目标。

尽管目标教学法比较抽象,但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现就统计教学中目标教学法的操作程序叙述如下:

一、制订教育目标

目标是师生经过共同努力所要达到的结果和目的。目标的制订要建立在教师对教材内容和实践要求全面、深入、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否则,目标订得或太高或太低或不明确,脱离客观实际,根本就谈不上目标的实现。现时,还应根据教学要求将教育目标分层次。一般来说,教师应当把学科、单元、课时分别制订出学科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目标制订要求环环相扣,学科目标制约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则必须为单元目标实现的保证。例如统计的学科目标应该是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统计和从事其他经济研究活动提供理论和数量分析方法,各单元应根据这一目标逐步细化,如统计整理这一章的教育目标应该是熟练掌握整理工作的要求,为数量分析奠定资料基础;每个课时目标应分别达到一个层次,最终完成对整理工作把握的要求,如统计表这一课时,其目标应为学会编制过程,能够画出合乎规范的统计表。

同时,还要做好目标的展示工作,即让学生知晓教育目标,特别是课时目标,要指导学生做好笔记。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本节课有了学习的方向,而且经过日积月累,以后为学生梳理整书整章的内容,掌握系统的知识带来方便。

二、课前诊断

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从学生身上得到真实的信息反馈。信息来源的形式很多如复习提问、作业批改、小测验等。无论是哪种形式,都要围绕教学目标,问题的设置要有针对性和预见性,能够达到诊断学生掌握情况的目的。

另外,课前诊断的内容还应全面,一般应包括记忆、理解、应用三方面的内容。应分别设置问题,考察学生学习状况。如统计表这一节,统计表的涵义应该是记忆目标,统计表作为整理结果的表现形式的重要意义应该作为理解目标,而根据资料画出一张合格的统计表应该是应用目标。针对不同层次分别设置不同题目,及时真实地对学生学习状况做出判断。

三、课堂达标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是目标教学的关键和核心。教师基本功是不是过关,当然是能否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这里不再多说。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

(一)学生的情感培养

从心理学上讲,一个人的认知过程肯定要受到主观态度、个人情感的影响。学生学习过程也是一样。也存在一个对教师的情感认同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对不同学生的情感倾向,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用鼓励、赞赏的语言,对差生不能讽刺打击,要一视同仁,使每位听课的学生都要对学好这节课充满信心。

(二)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中有的内容占用时间会长一些,有的会少一些。教师应该善于把握时间的分配艺术,要注意结合学生注意力集中和分散的心理特点。如在统计表教学中,表的内容设计是重点,但因为前面已学过统计分组,学生掌握起来并不是很困难,而表的画法要求内容虽然不多,却难以全面掌握。因此,我将表的画法要求拿出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划一张统计表,然后根据所犯的错误逐一讲解,效果就好多了。总之,教师在上课时,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语言艺术

课堂语言不仅要严谨、准确、表达清楚,更要风趣、形象,增强理解和记忆效果。如统计表画法要求不堵左右两端,而学生却习惯地多划线堵起来。这时可以这样说,统计表两端的设计要求就要和我国的形势一样,要对外开放。学生记忆起来就会更加深刻。

四、反馈补救过程

课堂教学结束,并不是目标就实现了。还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了解学生掌握状况。反馈信息来源同课前诊断一样是多方面的。教师心中应有个衡量标准,对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做出判断,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障碍因素,提高授课和学习的针对性。

五、通过实践,验证目标

能够使学生实际动手应用所学知识,从简单的模仿到最终独立熟练完成实践活动,这是目标教学的至高境界。教师在授课结束后,还应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进行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教学时,在方案设计的理论要点讲解清楚后,我组织学生分组就某些实际问题如在校生月支出调查、自学考试问题调查等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就方案设计的理论要点进行再次深入分析。真正做到所学知识成为实践操作的有力武器,二者相互印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没有枯燥的科学,只有枯燥的讲述,只要方法得当,统计课也会成为学生学习的热点。对此,我深信不疑。endprint

猜你喜欢

统计表教学法目标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神奇的统计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