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供给机制探讨
2014-11-27李荣瑞
李荣瑞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地多次发生大规模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恶劣影响,给国家和农民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农村水利设施供给不足是旱涝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本文对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供给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型水利设施 供给机制 以农为本
水是生命之源,“兴水利,除水害”自古以来就是兴国安邦之大事。我国向来对水利建设十分重视,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水利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耕地少,靠天吃饭的土地广阔,云南、贵州、广西、河北、河南、山东等省份旱灾发生比较频繁。旱灾的频繁出现暴露出供水的不足,也反映出农村水利设施的不足,可以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失灵”,成为“遇旱成灾”的最根本原因。在新形势下研究农村水利设施供给机制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一、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特点
(一)投入回报率较低
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作为一类重要的公共产品,具有投入成本高、见效慢、效益差的特点。受此影响,农业投入效益一直比较黯淡,较低的收益让中小企业或个人望而却步。“小型水利建设费”这一部分专项资金被取消以后,取而代之的是由地方政府自行支付,而地方政府由于财政资金有限,无力承担这一部分费用,所以水利设施建设发展一直与社会潮流格格不入。2005年中央财政设了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专项补助资金,但仅占中央财政支出的0.01%,难解小型水利建设的燃眉之急。
(二)组织性和互助合作性表现明显
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分布十分广,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农民的广泛参与。然而,水利设施的修缮、维护工作十分艰巨,需要发动上亿农民来完成。虽然小型水利工程的规模较小,但也很难由农民自发来完成,特别是工程设计以及配套使用的设施设备,要想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专业技术,这些都要依靠政府支持来完成。
(三)公益性强,不适合私人垄断
水属于公共资源,归国家所有,每位农民都享有平等用水的权利。一个小型水利设施的使用者少则几十户,多则成百上千户,而且还提供额外的防洪、除涝等公益功能,它的服务对象是普通农民,由于农民的经济实力有限,如果是私人垄断,将必然带来各种各样不可预期的问题。再者,小型水利设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一些雨水充沛的地方,只有在干旱时期才会用以灌溉;有的小型水利设施只承担除涝功能,这就是说几年才可能用到一次。这对于以逐利为目的的商人来讲,并没有什么吸引力。
二、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供给机制的完善
(一)以政府投入为主,构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供给机制
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属于准公共物品,投入回报率低、管理成本高,不适合私人垄断,注定无法在市场上取得良好的发展效果。我国属于典型的小农社会,农业生产者众多,然而农民的生活水平并不高,根本无法负担如此巨大的建设费用;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年轻人大多都到城市里打工,农村劳动力日益紧缺,也无法保障小型水利建设的用工需要,所以单纯依靠农民承担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是不现实的。在如此困乏的条件下,只有政府担当起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重担才是可行的,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对历史欠账较多的小型水利设施提高补贴额度,保证水利基础设施的供给。
(二)建立“以农为本”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投入管理机制
在水利设施管理上,农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作为受益者,农民逐渐成为小型水利设施的投入者,而不是管理主体。这对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发展是不利的。为此,应以村、乡或以一个灌区范围为基本单位,建立起农户用水协会。建立农户用水协会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协调水利单位与农户之间的关系;二是能促成灌区水利设施维护的合作机制。对于新建或维护的小型工程项目,农户用水协会可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然后反映给上级主管单位,从而实现相互之间的协调。农户用水协会还可以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满足农民的各方面要求,从而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与维护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努力解决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与大中型水利设施的配套问题
水利工程是一个有大有小的系统,不可能将大小工程分开,各自为政。目前,我国大小水利工程缺乏有效的衔接,无法发挥整体性作用。在此,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对农村水利进行统一布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执行,同时将地下水保护纳入到水利建设范围之内,从而彻底化解大小工程不配套的矛盾,使灌区设施及管理得以高效运行。
(四)进一步拓宽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融资渠道
资金是保障农村小型水利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目前,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过于单一,除了财政投入以外,其它途径的资金来源很少,这对水利设施建设十分不利。而实践表明,仅仅依靠政府来发展小型水利设施是很艰难的。因此,我们必须转换思维方式,要通过多渠道途径来筹资。日本、西班牙等国家通过政府信用担保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做法,由政府牵头担保,待水利设施产生效益后,再由农户逐步偿还。
三、结束语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对农村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应大力发展水利建设事业,完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供给机制,突破水利发展的瓶颈,尽快扭转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迎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发展制约因素及措施[J].农业科技装备,2014,(3):47-48.
[2]王先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供给问题探讨[J].吉林水利,2013,(4):18-20+24.
[3]郭锡洲.浅谈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J].陕西水利,2013,(6):162-1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