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爸爸去哪儿》热映引发的思考

2014-11-27杨昭诗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大众传播爸爸去哪儿亲子关系

摘 要:要说近期最火爆的娱乐节目,非《爸爸去哪儿》莫属。该节目涉及当下最敏感的亲子育儿话题,以及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肯定该节目某些成功因素的同时更应当清醒认识到当下中国电视节目的困境和顽疾。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大众传播;亲子关系

去年年初至今,随着《小儿难养》、《辣妈正传》、《小爸爸》等一系列电视的播出,“育儿”、“辣妈”“萌娃”等亲子词汇成为热门话题,与此同时,2013年十月《爸爸去哪儿》横空出世,在没有被看好的前提下,一夜之间火遍全国,成为近期电视娱乐节目真正的一匹黑马。和《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等选秀节目一样,节目的原创仍然来自于海外,而这次湖南卫视是从韩国MBC电视台购买的同名综艺节目的版权。

湖南卫视作为地方电视台的“大哥大”,在引进外国节目的眼光上自然是看准了中国的市场,以及韩国和中国相似的家庭模式上。《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的核心理念是“爸爸在和孩子72小时的旅行中照顾宝贝饮食起居、心理安抚,并且要在参加节目之前没收手机、玩具、IPAD以及不准明星助理参与。”单凭很少和孩子互动的父亲,要搞定4~6岁的低龄儿童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第一期的节目中,第一次和爸爸(模特张亮)单独参加旅行的张悦轩(天天)就表现出了自己的不情愿,他在出发前紧紧地抱住妈妈、带着哭腔说道:“我要你和我一起去”,在遭到妈妈的拒绝后,他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我怕你不去,我就不听话了”。尽管张亮在节目中表示自己不管再忙也会一个月抽出一个星期的时间来陪孩子,但从儿子得知在没有妈妈的陪伴下和爸爸出去旅行所表现出的抗拒我们可以看出张亮在儿子心中的亲切感和依赖性远远低于母亲。另外,其他四对明星父子(女)也同样如此。

在男人很少参与具体家务的中国,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已经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湖南卫视正好看准了这个矛盾焦点,在韩国原版《爸爸!我们去哪儿》播出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将它引进中国,成为国内电视节目新的标杆。而与此同时,关于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的大讨论在全国蔓延开来。

近期火热的《爸爸去哪儿》无疑是文化工业的典型代表,在电视台、明星父子以及广告商三方合作之下打造出的一场视听真人秀晚宴。节目组通过现代高清晰的摄制技术和高科技的后期处理技术,把图像、声音用最短的方式传递给大众,使得观众在劳累一周的星期五晚上十点感受到视觉上和冲击和情感上的感染,把本应当安静享受思考的时间贡献给了电视台。在这次视听的体验当中,观众暂时忘记现实生活中亲子关系的紧张和矛盾以及生存的压力,实际上就是在进行自我麻醉。当看到明星父子(女)光鲜亮丽的外表和小孩童言无忌的天真可爱时,人们几乎快要忘记自身的困境,往往会误把这场真人秀当做现实的生活,其实这不过是湖南卫视精心编导出来的好戏而已。现实亲子关系的紧张、父爱的缺失并没有得到解决,而在节目当中仿佛通过几期的父子(女)相处,矛盾就消失了一样。关于这一点,法兰克福学派有着他们精辟的论述“需求者虽然受到琳琅满目、五光十色的招贴的诱惑,但实际上仍不得不过着日常惨淡的生活。同样的,艺术作品也不能兑现性爱。但是由于艺术作品把不能兑现的东西表现为一种消极的东西,它就似乎又贬低了欲望,从而对不能直接满足欲望要求的人,是一种安慰。美学纯化的秘密就在于把实现愿望表现为突破愿望。文化工业不是纯化愿望,而是压抑愿望。”[1]

从美学上来说,文化工业是一种消解艺术性的反文化。从早期的《快乐大本营》《综艺大观》到现在的《非诚勿扰》《天天向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新颖模式引进后的泛滥化。这一段时间相亲节目火,那么各大卫视就争先恐后地相继推出相同的相亲节目;这几年唱歌选秀类节目火,那每个周末铺天盖地的都是唱歌选秀。观众在这类节目中体会不到任何的美,仅仅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旁观者,没有任何思考的余地。《爸爸去哪儿》火了,据说某地方台已经开始筹备亲子类节目,《爸爸去哪儿》或许就是下一个泛滥荧屏的节目。盲目跟风造成的资源浪费、依赖海外模式没有自己的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电视节目一大顽疾,如何在适应我国国情的基础上给大众提供丰富多彩、具有美学意义的电视节目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

注释:

[1]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洪佩郁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131页

参考文献:

[1]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洪佩郁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2]陈士部:《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历史逻辑》,扬州大学,2008年

[3]刘景洋:《爱在那儿!‘爸爸去哪儿大数据解读》,新华社新媒体专线,2013年

作者简介:杨昭诗(1989.4.9-),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猜你喜欢

大众传播爸爸去哪儿亲子关系
浅析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及其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广播新闻创新性改革文献综述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新形势下的主持人舆论引导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中国独立电影的跨文化调和与妥协
《爸爸去哪儿》来了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