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使用教辅材料的学业负担感受调查与分析*

2014-11-27马静静张开洲

教育导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因变量教辅差异

马静静 张开洲

近年来,中小学教辅材料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现今市场上的教辅材料种类繁多,有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内地每年出版的教辅图书有1万种以上。〔1〕那么,教辅材料在中小学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如何?中小学生使用教辅材料的学业负担感受又如何呢?鉴于此,我们尝试采用实证调研和统计分析的方式,在调研了天津、山东、河北、湖北、湖南、山西、河南、安徽、江西、四川、重庆、宁夏、贵州、新疆等14个省 (市、自治区),3720名中小学生的基础上,初步描述我国中小学生使用教辅材料的学业负担感受 (以下简称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特点,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减负的建议。

一、中小学生使用教辅材料的学业负担感受的特点

此次调查研究共发放学生问卷4000份,实际回收3720份,问卷有效率93.0%。其中男生1873名,女生1847名;4年级学生301名,5年级学生354名,6年级学生393名,初一学生942名,初二学生792名,初三学生938名;后进生312名,中等学生1467名,良好学生1268名,优秀学生672名;农村学生1384名,城市学生2336名 (注:本研究中农村指乡镇村,城市指市区县);普通学校学生2540名,重点学校学生1180名。

(一)总体状况

以五点量表考察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3为中间值,负担从 “很小到很大”。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均值M=2.76,表明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处在中等偏下的水平。

(二)性别比较

以性别为自变量,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中男生教辅负担感受均值M=2.82,女生教辅负担感受均值M=2.69。经检验,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t=2.958, df=3704.640, p=0.003<0.05), 即男女生在教辅负担感受上有显著差异,男生的负担感受显著高于女生。

(三)成绩状况比较

以成绩状况为自变量,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成绩状况的学生教辅负担感受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优秀学生 (M=3.099)<良好学生 (M=2.837) <中等学生 (M=2.679) <后进生 (M=2.563)。

(四)城乡比较

以学校位置为自变量,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中农村学生教辅负担感受均值M=2.79,城市学生教辅负担感受均值M=2.73。经检验,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t=1.313,df=2973.048,p=0.189>0.05),即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教辅负担感受上没有显著差异。

图1 不同成绩状况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

(五)学校类别比较

以学校类别为自变量,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中普通学校学生教辅负担感受均值M=2.73,重点学校学生教辅负担感受均值M=2.81。经检验,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t=-1.910,df=2420.844,p=0.056>0.05),即普通学校学生与重点学校学生在教辅负担感受上没有显著差异。

二、中小学生使用教辅材料学业负担感受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的因素有很多,本研究主要从学生、教师、家长这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学生方面

学生是教辅的直接使用者,学生自身对其教辅负担感受有着不可避免的作用力。这里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分别有使用教辅的时间、使用教辅的自愿程度、使用教辅的态度。

1.使用教辅的时间

本研究中,中小学生使用教辅的时间是以其每天使用教辅的时间为单位的,主要分为五个层次:不到1小时;1-2小时;2-3小时;3-4小时;4小时以上。以中小学生每天使用教辅的时间为自变量,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教辅使用时间的学生教辅负担感受存在显著差异。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使用教辅时间的增长,学生教辅负担感受显著上升。当学生每天使用教辅的时间达到4小时以上时,其负担感受急剧攀升。

2.使用教辅的自愿程度

表1 使用教辅的时间对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

采用五点量表考察中小学生使用教辅的自愿程度,3为中间值,自愿程度从 “很小到很大”。以中小学生使用教辅的自愿程度为自变量,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自愿程度的学生教辅负担感受存在显著差异。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学生使用教辅的自愿程度的逐渐升高,其使用教辅负担感受逐渐减弱。

表2 使用教辅的自愿程度对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

3.使用教辅的态度

本研究中,从两个方面描述中小学生使用教辅的态度,即 “会主动向老师请教 (教辅中不懂的地方)”、 “会主动和同学讨论 (解决教辅中不懂的地方)”。分别以前两者为自变量,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表明不同使用态度的学生教辅负担感受存在显著差异。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学生使用教辅的态度越是积极主动,其教辅负担感受就越低。

表3 会主动向老师请教对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

表4 会主动和同学讨论对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

(二)教师方面

从 “教师要求学生使用教辅材料做大量的练习”入手,考察教师因素对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的影响。以此项为自变量,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受教师要求不同的学生教辅负担感受存在显著差异。从表5可以看出, “教师要求使用教辅材料做大量练习”的符合程度越高,学生教辅负担感受就越重。

表5 教师要求使用教辅材料做大量练习对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

(三)家长方面

从 “父母要求使用教辅材料做大量的练习”角度来考察家长因素对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的影响。以此项为自变量,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受家长要求不同的学生教辅负担感受存在显著差异。从表6可以看出, “父母要求使用教辅材料做大量练习”的符合程度越高,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就越重。

表6 父母要求使用教辅材料做大量练习对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

三、减负建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明确提出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2〕本次实证调查中,分别从学生、教师和家长三方面对影响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基于此,我们从学生、教师和家长三方面对减轻教辅负担提出建议,多管齐下,多方治理。

(一)学生方面

1.养成良好的使用教辅材料的习惯

学生作为使用教辅材料的主人,使用教辅材料的学业负担还需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解决。调查结果显示,越是自愿使用教辅材料的学生,其教辅负担感受水平越低。因此,中小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 “教辅材料是我学习的助手,帮助我巩固知识,取得好成绩,扩大我的知识面,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我一定能够做得很好”等等,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把教辅纳入其学习生活中,敢于面对教辅中的一切 “纸老虎”。

2.端正使用教辅材料的态度

通过调研结果分析发现,越是积极主动向老师请教、与同学讨论在教辅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其教辅负担感受水平越低。这说明,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使用教辅材料对其负担感受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对使用教辅材料要树立积极的态度,遇到难题,就积极向老师请教或者与同学讨论,而不是把其搁置一旁,导致一些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不行,什么也不会做,放弃自己等。这样问题只会越积越多,最后使自己成为一个 “问题学生”。教师也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观察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主动向他们提供帮助,让他们找到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师方面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辅材料使用观,即教辅材料正如其名一般,只是教学和学习的辅助工具,是教学中的配角,而不可能成为主角,教辅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调查结果表明,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教师强制要求其使用教辅材料做过多的练习。可以看出,要减轻中小学生使用教辅的负担,首先教师要端正教辅材料使用观,避免对学生做出不恰当的使用要求。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实践中深入分析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时指出,对学生评价的片面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失误和教师文化素质低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3〕教师作为中小学生成长、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对待学生使用教辅问题上,需保持理性的态度,在教学中言传身教地向学生传达正确、理性的信息;多专研教材、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帮助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钻研。

(三)家长方面

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家长带来的,归咎于家长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成功学心态。要改善中小学生教辅负担感受,家长也应端正态度,积极配合。中小学生家长需着力于树立正确的教辅材料使用观,避免因一味希冀提高子女的学习成绩而盲目地过多强制要求子女使用教辅。作为中小学生的监护人,最好能够时时和学校、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与学校、教师形成教育合力,才是良策。家长与学校、教师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服务,从而才能使中小学生教辅材料的使用朝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项目 (编号:11JBGP018)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李国生.警惕 “免费教辅”背后的行政垄断 〔N〕.中国新闻出报,2014-02-27(3).

〔2〕杨欣,陶蕾.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感受调查与分析〔J〕 .现代中小教育, 2013 (4): 76.

〔3〕续润华,陈春梅.苏霍姆林斯基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J〕 .外国教育研究, 2002, 29 (1): 30-31.

猜你喜欢

因变量教辅差异
相似与差异
调整有限因变量混合模型在药物经济学健康效用量表映射中的运用
找句子差异
适应性回归分析(Ⅳ)
——与非适应性回归分析的比较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我待教辅如初恋
教辅虐我千百遍
强化读者意识 提高教辅竞争力
试谈教辅出版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