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青海方言中的虚词“哈”的用法

2014-11-26杨霞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虚词代词青海

摘 要:虚词和词序是呈现汉语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因而虚词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青海方言中虚词“哈”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其语法化程度也很高。它不仅影响句子的语法意义而且也影响词序,导致出现了很多不同于普通话的言语现象。现来探析青海方言中虚词“哈”的用法

关键词:青海方言;虚词 “哈”

“哈”在普通话中是个拟声词,属于虚词。青海方言中,“哈”除了充当拟声词之外,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它被广泛运用在一些句子当中充当不可或缺的角色,使其形成特殊句式。在这些句子中,它没有实在的意义,语法化程度很高,属虚词类。青海方言中的“哈”具有一些汉语普通话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和不同的用法。

一、青海方言中虚词“哈”的特殊性质

青海方言中的虚词“哈”具有如下共同性质:

(一)后置性

“哈”在青海方言中都只做后置词,它通常置于名词、代词、名词短语、数词、处所词、介宾短语等后面,其作用就是使受词与句子中其他部分建立起一定的关系。

(二)区分性

它具有区分性质。“哈”有区分同性质词、句子中不同成分的标志性功能。比如对于两个同性质词连用的情况,用“哈”就能区分清楚二者在句中的成分性质。例如:他我哈跑不过。此句中“他”和“我”是同性质词连用的情况,附着“哈”的“我”是动词的宾语,“他”是句中主语,这个句子的句义即:他跑不过我。

(三)停顿性

“哈”具有短暂的语音停顿功能。例如:语文老师你哈我哈他哈喊着。此例中的停顿相当于顿号。

(四)强调性

青海方言中的后置词“哈”具有提高受词的关注度的功能。相当于给受词加了个重音符号。不过在不同句式中其强调程度有强弱之分。例如“把……哈”的句式中,其强调性就非常突出。

(五)介引性

“哈”具有介绍、引进其受词的功能,具备介引性质。宾语前置句就是体现这种性质的很好的佐证。例如:我哈那个东西哈借个给。

二、青海方言中的虚词“哈”的用法

(一)主谓谓语句中,附着在人称代词之后,主语和谓语之间是主动关系,“哈”在这类句子中,表强调动作、行为的发生不是出自实施者的意愿。“哈”在此处的强调程度很弱,相当于无“哈”句。如:

(1)我哈没舒坦着点 。 (我有点不舒服。)

(2)我们哈钱没有。(我们没有钱。)

(3)你哈咋了? (你怎么了?)

这类句子中的后置词“哈”,还可用“啊”替代,如例(2)可以换成:我们啊钱没有。这类句子中的后置词可以被省略掉,如:

(4)我没舒坦着点。 (我有点不舒服。)

(5)我们钱没有。(我们没有钱。)

(6)你咋了? (你怎么了?)

从表面看,(1)(2)(3)和(4)(5)(6)没什么不同,但实际上还是有细微的差别。现在给例(3)和(6)各加一个回答来说明两者的差别:

(7)--你哈咋了?(你怎么了?)(8)--你咋了? (你怎么了?)

--我哈绊倒了。(我绊倒了) --我不舒坦。

例(7)中“我”是“绊倒”的实施者,但隐含了这样一层意思:“我”是因外力作用导致了动作的实施,虽然叙述中隐去了外力作用,但听者还是能够觉察外力的存在。因此,“哈”隐含强调“外因”导致主语对动作的执行。这类句中,“哈”可用可不用。

例(8)中不关涉外力,问的只是主语自发地做了什么或者自身感觉。这类句子比较倾向于“内因”,也即:主语与动作的实施之间没有“被迫发生”的含义。

实际生活中内因与外因是同时起作用的 ,所以说话人对這类句式可以自由选择。如果句子中明显没有外力介入,就绝不能使用后置词。如:

(9)*傢们哈看电视着。(他们在看电视。)

(10)*阿爸哈做运动着俩。(叔叔做运动呢。)

主语“傢们”、“阿爸”与动作“看电视”、“做运动”之间并不存在“被迫的外力”,此处不应有后置词。

(二)主谓谓语句中,附着在人称代词、名词、名词短语之后,构成被字句。表主语与谓语之间是被动关系。 “哈”相当于“被”。如:

(11)我哈开除了。(我被开除了。)

(12)学校哈水淹了。(学校被水淹了。)

(13)树上的果子哈虫儿吃掉了。(树上的果子被虫吃掉了。)

(三)动词开头的句子中,置于动词、动词性短语后,使其具有名动性质。相当于“……的话”,表假设。

(14)打哈疼着俩?(打的话疼吗?)

(15)站着房上哈看得远哪!(站到房顶上的话看得远!)

(四)置于数词后,表感叹。相当于“竟然”

(16)二百哈给了吗?!(竟然给了二百吗?!)

(17)三个亿哈中上了。(竟然中了三个亿。)

(五)置于代词、名词之后,使宾语前置到动词之前,构成倒装句。适用于普通的主谓句和双宾句中。如:

(18)你茶哈喝些。(你喝点茶。)

(19)你这个事情哈阿门价(怎么)处理俩?(你怎么处理这个事情?)

(20)那个老师我哈送了几个本子。(那位老师送了我几个本子。)

笔者根据宾语前置句中的“哈”在汉语普通话中的对应译词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A)“哈”只充当宾语前置句的标识,普通话中无对应词。

(21)你同学我哈帮着查给了个资料。(你同学帮我查了一个资料。)

(22)我你哈看着马路哈过。(我看着你过马路。)

B)相当于介词“把”

(23)你书包哈背上了转一圈。(你把书包背上转一圈。)

(24)我电视哈开开了。(我把电视打开了。)

C)相当于介词“给”

(25)妈妈我哈买给了一件毛衣。(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毛衣。)

(26)你我哈倒给一杯茶。(你给我倒一杯茶。)

D)相当于介词“对”、“对于”,表述说对象。

(27)你我哈来说是块宝。(你对于我来说是块宝。)

(28)有事情你就我哈说。(有事你就对我说。)

E)相当于“让”

(29)警察你哈走给了吗?(警察让你走了吗?)

(30)老师他哈教室里哒出去给了。(老师让他从教室里出去。)

(六)置于“把+名\代”之后,用以增强受词的语气,相当于重音符号。

(31)你把我哈当成啥了?(你把我当成什么了?)

(32)你把你的饭哈吃!(你吃你的饭!)

(七)“哈”置于名词、代词之后,从形式上形成S+V句。如:

(33)筷子哈拿倒了。(把筷子拿倒了)

(34)狗儿哈吃给些。(给狗吃点东西)

(35)他哈舒坦给些。(让他舒服些)

(36)小李哈说给一声。(对\给小李说一声)

从以上例句中可知,普通话中的“介词+名\代”,在青海方言中都可以S+V句式呈现。

参考文献:

[1]任碧生.青海方言语法专题研究[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

[2]马梦玲.西宁方言SOV句式类型学特点初探 [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王双成.青海方言专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4]张成材.西宁方言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

[5]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作者简介:杨霞(1979.8—),女,青海人,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猜你喜欢

虚词代词青海
复合不定代词点拨
代词(一)
代词(二)
大美青海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青海行七首(录二)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青海“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