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河西大街历史街区研究初探★

2014-11-26马守恒

山西建筑 2014年29期
关键词:西大街开埠营口市

马守恒 田 波

(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辽宁锦州 121001)

0 引言

辽河西大街位于今天辽宁省营口市西市区,东西长1 000多米,其上有30多栋优秀的近代建筑以及院落,西大街南面与辽河接壤,辽河渡海口这个当初是外来文化的进驻点就依附着辽河西大街。其上的近代建筑是早期营口开埠时建造的,有中西合璧式的,有南方天井式的,有徽派式的等等,至今保留的都比较好。另外,由于前些年营口市的发展在站前区附近,因此,西大街至今还保留着较好的道路格局以及空间形态。对辽河西大街历史街区研究有两方面重要意义:

1)营口在东北近代开埠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世纪末它代替牛庄成为开埠口岸,是外国人进入东北的起点,因此,西大街成为了东北最早的开放地。但对于营口近代建筑以及城市史的研究却是少之又少,除20世纪80年代末曹讯先生对营口近代建筑普查外,鲜有较专业的研究出现。

2)营口西大街濒临港口,是当时最为繁华的一条商业街,进出口物品的交易地,至今仍保留着数量不少的近代建筑,可由于港口的衰落,西大街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成为城市的贫民窟。如何在不发达的东北市镇振兴和发展具有文化价值的历史街区,成为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1 历史重要性

1.1 东北最早的开放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对外开放的口岸,由原来的“五口”增加到“十六口”,外国侵略者由沿海进入内地。在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营口是代替其上的牛庄成为开埠口岸,随着营口的开埠,外国侵略势力很快深入东北地区,它成为东北地区直接遭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一个起点。开港同年,英国率先在营口开设领事馆,之后瑞典、日本、挪威、荷兰、美国、法国、俄国等也先后在营口设领事馆,与此同时,外国资本开始涌入营口。营口开埠,西大街遂成为了东北最早的开放地区,开始进入了辉煌的发展时期。如,当时西大街北侧港区遍布各种大小帆船码头,东北各地的土特产需要经过西大街北侧的港口周转到关内各地以及海外,关内以及海外的货品也需要经过西大街的港口周转到吉林、黑龙江、奉天等各处,于是西大街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东北以及海内外货物的中转站。同时,西大街街区上的商家不断增多。

最早进入营口西大街的是江苏苏州财东开设的兴茂福商号,随之,其他关内商业资本接踵而至,如开港8年后,“汇通天下”的山西票号进驻营口。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伴随着各个地区商家的增多,许多商家联合起来建立各自的会馆,会馆的出现代表着当时营口西大街货栈产业的兴旺,在西大街上的各个商家会馆有宁波会馆、福建会馆、粤东会馆、广潮会馆。到20世纪20年代左右,西大街已经发展到了鼎盛期,“市场之繁荣,贸易之兴旺,为满洲之冠”。

1.2 东北外来文化的发射地

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敲开中国大门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思想观念、伦理道德,还有建筑风格,城市规划思想等等。“开埠通商后,西方的许多新观念也随之而输入,逐渐改变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1]。作为东北最早开放的地区,西大街成为了外来文化的发射地,许多文化都是从这里输送到东北各地的。而且,许多货资也是通过辽河西大街附近的辽河渡口港往外传播,当时,这个港口的年吞吐量要比今天的大连港多得多。

营口西大街上今天还保留着基督教堂。早在1830年(道光十年)荷兰天主教徒就曾潜入辽东一带进行传教活动。营口开港不久,清政府谕令奉天旗民地方官,“向该国领事言明,牛庄、没沟营新设埠口,该夷如欲建盖天主堂传教,听其自便”[2]。在清政府“扶教抑民”的政策下,教会势力在营口迅速发展起来。开港起初,来营口的传教士多数在西大街租赁民房做临时教堂,进行天主教的文化传播,想借此来对国人进行精神上的统领,从而进行政治上的统治,不久天主教的范围又逐渐扩散到营口市的其他地区,营口遂成为教区的主教府所在地,成为东北地区的天主教中心,以营口为源头向辽沈、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传播。

在营口居住的外国商人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所带来的新鲜事物无一不对中国居民产生影响,甚至成为当地人模仿的对象。西方文化的影响也透过西式商业和商品的流通而悄悄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文明开化就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进行着,并对辽宁以及东北的其他城市产生着影响。如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就是从西大街登陆的,然后又进驻到哈尔滨。西大街着实成为了东北外来文化的发射地。

2 街区现状保留的相对完整性

通过对一些文字资料以及各个时期街区图的对比(见图1,图2),我们能够清晰的认识到曾经有“关外小上海”美誉的营口,其西大街街区保留的自开放以后将近150年的街道格局相对完整的这样一份遗产在东北乃数少见。

图1 1949年时西大街的图底关系

图2 21世纪初的西大街的图底关系

西大街上目前保留了一些20世纪初左右建的优秀建筑将近30多栋,其业态涉及到了许多领域,有金融、商业、手工业以及中草药业等等,这些业态在建筑层面体现的是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现象。另外,还保留下了一些本土建筑,它们建于20世纪30年代左右,这是自当时日伪统治时期划定的新市街与旧市街以后盖的一批建筑,这些建筑由于解放后1975年营口大地震的破坏,这批建筑中目前有的保留还比较完好,有的只剩下裙墙,有的只剩下地基。所有这些建筑的存在除了为今天研究东北的近代建筑史提供素材以外,更大的意义在于能够指导我们今天的建筑设计。

西大街目前主街的宽度在12 m左右,内部胡同的尺度在1.5 m~5 m不等,在营口这样一个发展快的城市,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营口,其城市面貌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的功能、空间结构都相应地发生着变化,幸存下来的我们确实应当予以重视。

3 在今天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在振兴东北地区的国策推动下,辽宁省正以前所未有的机遇朝着前方发展着,这趟奔驰在振兴之路上的列车牵引着周边的城市朝着康定复兴目标前进。营口市也抓住了这样的历史机遇,首先开始关注的是本身城市的历史,若追寻历史,许多保留很好的建筑就是历史最好的记载者。但像西大街上矗立着这么多的优秀近代建筑在辽宁乃至东北都不为多见,尤其是今天许多城市都在重视保护历史街区的大背景下,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不仅仅能为市民找寻到城市的味道,他们在休闲之余能够来历史街区走走散散心,品茶聊天,放松精神,更主要的是通过历史街区的保护能够树立自己的城市名片,能够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如北京的798,上海的新天地,成都的宽窄巷子,哈尔滨的俄罗斯风情大街等等,他们已经成为城市的代言人,更主要的是光旅游产业这一项就能为城市带来许多人气和财气。营口西大街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像北京故宫、秦始皇兵马俑那么被记载;不似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哈尔滨,处处散发着俄罗斯建筑的气息;不似海滨城市大连,近代建筑多为日式洋房。她弥足珍贵的是其在西风东渐过程中那段交融的历史以及见证那段中西交融历史的实物形态。

西大街保留下的建筑以及街道格局,为寻找营口的老记忆提供了素材,如今又适逢“五点一线”的契机,这一古老的历史街区又开始焕发青春。我们不难想象到当滨海大道通车以后,营口的经济会有所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也将加快。西大街作为与滨海大道连接的城市主干道,加之西大街现有的渡口资源以及沿辽河边缘的城市优美环境资源,这些优势定对今天的营口经济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吴文衔.营口开港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东北[J].学习与探索,1984(2):142-144.

[3]营口市地方志办公室.营口市志(第一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7-65.

[4][日]满洲帝国地方事情大系刊行会.奉天省营口事情(上、下)[Z].1937.

猜你喜欢

西大街开埠营口市
营口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记忆中的老大街
近代华北开埠城市《红楼梦》戏剧演出述论
法国领事馆旧址 见证重庆百年开埠史
这样的爸爸
Comparing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parameter estimation of ecosystem carbon exchange between alpine meadow and cropland in Heihe River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
营口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营口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西安西大街商业街光环境分析
营口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