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压电缆网双环接线方式供电能力的分析
2014-11-26杨金双
杨金双
摘 要:结合北京地区现阶段对相关技术的规定,以实际供用电方案为例,对中压电缆网双环接线方式的供电能力进行深入讨论。通过设计环网单元划分,发现某些条件下双环网供电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中压电缆网;双环接线;供电能力;供电模式
中图分类号:TM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20-0024-02
中压电缆网双环接线方式以其较高的供电可靠性、较灵活的运行方式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广泛运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用电需求在明显上升,这对双环网的供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双环接线供电模式分析
1.1 接线方式简介
自同一供电区域两个变电站(开关站)的不同中压母线各引出一回线路,构成双环接线。在配电系统中,环形电网以开环运行居多,在实际工程中,一般选择环网干线的中间位置作为断开点。
1.2 主干线正常运行负载率
在满足N-1的前提下,双环网主干线正常运行时的负载率为50%~75%.如果环网单元的两段母线不设分段开关,那么双环网本质上是两个独立的单环网,此时主干线正常运行负载率为50%;如果环网单元的两段母线设置分段开关,那么主干线正常运行负载率为75%,供电能力较前一种模式有所提升。两种模式均满足N-1供电安全准则,前者甚至满足同向N-2,但供电能力却比后者低33.3%.
1.3 北京地区相关规定
双环接线一般由来自2座变电站的4回10 kV电缆线路构成。双环网每条主干线路分段数为3~5段,正常方式下开环运行,开环点位于功率分点。主干线开关、联络开关配置“三遥”配电自动化终端。
北京地区环网单元一般采用两段母线不设分段开关的模式。目前,环网单元开关元件的实际操作主要依靠手动投切。由于主干电缆截面通常选用300 mm3的铜芯电缆,按一回线路满载时供电能力约为10 MW考虑,认为整个双环网最大允许接入负荷能力约为20 MW。
2 双环接线供电能力实例分析
某科技园区属于北京配网A类供电区域,规划该区域10 kV配电网目标网架为双环网接线方式。
供电部门对双环网内的分段、接入有功、配变容量等内容均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如果要求一组双环接线供电能力不宜超过20 MW,那么用电量在20 MW以上的用户,是否必须拆分到不同的双环网中呢?假设考虑新建,将现状双射改造为双环,如果环内总负荷超过20 MW,那么双环方案的设想是否难以实现?
2.1 案例一
用户A有功25 340 kW,设3座总配,功率为10 608 kW、5 628 kW、9 104 kW。规划3座环网单元,组建双环。设计总配采用单母分段带联络,且联络开关只允许手动操作,不具自投功能。假设有功均匀分布,则双环接线如图1所示。
正常情况下,甲站Ⅰ,Ⅱ段出线分别承担5 304 kW有功,乙站Ⅰ,Ⅱ段出线分别承担7 366 kW有功。该接线突破了北京地区双环网接入负荷的要求,但并不违背网络N-1供电安全准则。
2.1.1 甲站Ⅱ段出线故障
甲站Ⅱ段出线故障时的处理方案一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知,A2-1、A2-2、1#总配Ⅱ段进线开关、1#总配联络开关改变运行状态后,甲站Ⅰ段出线承担着10 608 kW有功,乙站Ⅰ,Ⅱ段出线分别承担着7 366 kW有功不变。对于甲站Ⅰ段出线,考虑1#总配两段母线运行同时率不大于0.94,电缆仅满载无过载。
另外,通过双环主干联络由乙站Ⅱ段为1#总配Ⅱ段供电,同时,乙站Ⅰ段通过2#总配联络增带2#总配Ⅱ段,由此构成方案二。此时,乙站Ⅱ段出线承担9 856 kW有功,Ⅰ段出线承担10 180 kW有功,甲站Ⅰ段出线承担5 304 kW有功不变。对于乙站Ⅰ段出线,考虑2#总配两段母线及3#总配Ⅰ段母线运行同时率不大于0.98,电缆仅满载无过载。
在工程意义上,认为上述两种处理方案均可行,但如果考虑开关状态变化时间影响可靠性指标,建议采用方案一。供电部门仅视环网单元为可操作对象,处理方式比方案一少一个开关状态的变化;但如果考虑现阶段环网单元负荷开关还未实施“遥控”功能,那么方案一的设备位置为故障处理带来的操作上的便捷,未必会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指标。
环网单元间线路故障,仅操作环网单元即可,在此不做赘述。
2.1.2 乙站Ⅱ段出线故障
如果乙站Ⅱ段出线故障,影响了2#、3#总配Ⅱ段供电,则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案:①方案一。通过双环主干联络由甲站Ⅰ,Ⅱ段为2#总配Ⅰ,Ⅱ段供电,而3#总配通过本配联络为乙站Ⅰ段供电,非故障电缆均无过载。②方案二。通过开关切倒,乙站Ⅰ段增带2#总配Ⅱ段,甲站Ⅱ段增带3#总配Ⅱ段。对于乙站Ⅰ段出线,考虑相关总配母线运行同时率不大于0.98,电缆仅满载无过载。建议选择故障处理方案二。
2.2 案例二
用户B有功4 438 kW,设1座总配;用户C有功5 372 kW,设1座总配;用户D有功15 614 kW,设2座总配,功率分别为11 852 kW、3 762 kW。用户B,C为现状,双射接线引自丙站。考虑结合用户D(新建)组建双环。双环接线如图3所示。
最严重情况下,如果D1总配Ⅱ段、C总配Ⅱ段、B总配Ⅱ段的运行同时率不大于0.92,则各种N-1情况下,非故障电缆均无过载。在手动投切条件下,如果事先制订好事故预案,则图3中的接线就可保证供电可靠率。
2.3 分析
用户总配高压侧装设母联(不具自投功能),实质上建立了横向网络联系,在N-1要求下,双环网供电能力可得到进一步提高。理论上,主干线正常运行负载率可以达到75%(供电能力可以达到30 MW)。例如,双环网4条主干线路各分3段,每段供电2.5 MW,开环于功率分点。
3 结束语
双环接线方式的应用可有效适应现代城市配网的建设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案例,通过设计环网单元划分,可有效挖掘双环网的供电能力,提高配网的利用率。只有在规划阶段充分论证、在运行阶段有效组织双环接线,才能打造出安全、优质的配网。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电力公司.配电网技术标准:规划设计分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李子,周鸿昌.环网供电及环网柜性能分析[J].建筑电气,1994(149):1-5.
〔编辑:王霞〕
摘 要:结合北京地区现阶段对相关技术的规定,以实际供用电方案为例,对中压电缆网双环接线方式的供电能力进行深入讨论。通过设计环网单元划分,发现某些条件下双环网供电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中压电缆网;双环接线;供电能力;供电模式
中图分类号:TM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20-0024-02
中压电缆网双环接线方式以其较高的供电可靠性、较灵活的运行方式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广泛运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用电需求在明显上升,这对双环网的供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双环接线供电模式分析
1.1 接线方式简介
自同一供电区域两个变电站(开关站)的不同中压母线各引出一回线路,构成双环接线。在配电系统中,环形电网以开环运行居多,在实际工程中,一般选择环网干线的中间位置作为断开点。
1.2 主干线正常运行负载率
在满足N-1的前提下,双环网主干线正常运行时的负载率为50%~75%.如果环网单元的两段母线不设分段开关,那么双环网本质上是两个独立的单环网,此时主干线正常运行负载率为50%;如果环网单元的两段母线设置分段开关,那么主干线正常运行负载率为75%,供电能力较前一种模式有所提升。两种模式均满足N-1供电安全准则,前者甚至满足同向N-2,但供电能力却比后者低33.3%.
1.3 北京地区相关规定
双环接线一般由来自2座变电站的4回10 kV电缆线路构成。双环网每条主干线路分段数为3~5段,正常方式下开环运行,开环点位于功率分点。主干线开关、联络开关配置“三遥”配电自动化终端。
北京地区环网单元一般采用两段母线不设分段开关的模式。目前,环网单元开关元件的实际操作主要依靠手动投切。由于主干电缆截面通常选用300 mm3的铜芯电缆,按一回线路满载时供电能力约为10 MW考虑,认为整个双环网最大允许接入负荷能力约为20 MW。
2 双环接线供电能力实例分析
某科技园区属于北京配网A类供电区域,规划该区域10 kV配电网目标网架为双环网接线方式。
供电部门对双环网内的分段、接入有功、配变容量等内容均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如果要求一组双环接线供电能力不宜超过20 MW,那么用电量在20 MW以上的用户,是否必须拆分到不同的双环网中呢?假设考虑新建,将现状双射改造为双环,如果环内总负荷超过20 MW,那么双环方案的设想是否难以实现?
2.1 案例一
用户A有功25 340 kW,设3座总配,功率为10 608 kW、5 628 kW、9 104 kW。规划3座环网单元,组建双环。设计总配采用单母分段带联络,且联络开关只允许手动操作,不具自投功能。假设有功均匀分布,则双环接线如图1所示。
正常情况下,甲站Ⅰ,Ⅱ段出线分别承担5 304 kW有功,乙站Ⅰ,Ⅱ段出线分别承担7 366 kW有功。该接线突破了北京地区双环网接入负荷的要求,但并不违背网络N-1供电安全准则。
2.1.1 甲站Ⅱ段出线故障
甲站Ⅱ段出线故障时的处理方案一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知,A2-1、A2-2、1#总配Ⅱ段进线开关、1#总配联络开关改变运行状态后,甲站Ⅰ段出线承担着10 608 kW有功,乙站Ⅰ,Ⅱ段出线分别承担着7 366 kW有功不变。对于甲站Ⅰ段出线,考虑1#总配两段母线运行同时率不大于0.94,电缆仅满载无过载。
另外,通过双环主干联络由乙站Ⅱ段为1#总配Ⅱ段供电,同时,乙站Ⅰ段通过2#总配联络增带2#总配Ⅱ段,由此构成方案二。此时,乙站Ⅱ段出线承担9 856 kW有功,Ⅰ段出线承担10 180 kW有功,甲站Ⅰ段出线承担5 304 kW有功不变。对于乙站Ⅰ段出线,考虑2#总配两段母线及3#总配Ⅰ段母线运行同时率不大于0.98,电缆仅满载无过载。
在工程意义上,认为上述两种处理方案均可行,但如果考虑开关状态变化时间影响可靠性指标,建议采用方案一。供电部门仅视环网单元为可操作对象,处理方式比方案一少一个开关状态的变化;但如果考虑现阶段环网单元负荷开关还未实施“遥控”功能,那么方案一的设备位置为故障处理带来的操作上的便捷,未必会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指标。
环网单元间线路故障,仅操作环网单元即可,在此不做赘述。
2.1.2 乙站Ⅱ段出线故障
如果乙站Ⅱ段出线故障,影响了2#、3#总配Ⅱ段供电,则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案:①方案一。通过双环主干联络由甲站Ⅰ,Ⅱ段为2#总配Ⅰ,Ⅱ段供电,而3#总配通过本配联络为乙站Ⅰ段供电,非故障电缆均无过载。②方案二。通过开关切倒,乙站Ⅰ段增带2#总配Ⅱ段,甲站Ⅱ段增带3#总配Ⅱ段。对于乙站Ⅰ段出线,考虑相关总配母线运行同时率不大于0.98,电缆仅满载无过载。建议选择故障处理方案二。
2.2 案例二
用户B有功4 438 kW,设1座总配;用户C有功5 372 kW,设1座总配;用户D有功15 614 kW,设2座总配,功率分别为11 852 kW、3 762 kW。用户B,C为现状,双射接线引自丙站。考虑结合用户D(新建)组建双环。双环接线如图3所示。
最严重情况下,如果D1总配Ⅱ段、C总配Ⅱ段、B总配Ⅱ段的运行同时率不大于0.92,则各种N-1情况下,非故障电缆均无过载。在手动投切条件下,如果事先制订好事故预案,则图3中的接线就可保证供电可靠率。
2.3 分析
用户总配高压侧装设母联(不具自投功能),实质上建立了横向网络联系,在N-1要求下,双环网供电能力可得到进一步提高。理论上,主干线正常运行负载率可以达到75%(供电能力可以达到30 MW)。例如,双环网4条主干线路各分3段,每段供电2.5 MW,开环于功率分点。
3 结束语
双环接线方式的应用可有效适应现代城市配网的建设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案例,通过设计环网单元划分,可有效挖掘双环网的供电能力,提高配网的利用率。只有在规划阶段充分论证、在运行阶段有效组织双环接线,才能打造出安全、优质的配网。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电力公司.配电网技术标准:规划设计分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李子,周鸿昌.环网供电及环网柜性能分析[J].建筑电气,1994(149):1-5.
〔编辑:王霞〕
摘 要:结合北京地区现阶段对相关技术的规定,以实际供用电方案为例,对中压电缆网双环接线方式的供电能力进行深入讨论。通过设计环网单元划分,发现某些条件下双环网供电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中压电缆网;双环接线;供电能力;供电模式
中图分类号:TM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20-0024-02
中压电缆网双环接线方式以其较高的供电可靠性、较灵活的运行方式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广泛运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用电需求在明显上升,这对双环网的供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双环接线供电模式分析
1.1 接线方式简介
自同一供电区域两个变电站(开关站)的不同中压母线各引出一回线路,构成双环接线。在配电系统中,环形电网以开环运行居多,在实际工程中,一般选择环网干线的中间位置作为断开点。
1.2 主干线正常运行负载率
在满足N-1的前提下,双环网主干线正常运行时的负载率为50%~75%.如果环网单元的两段母线不设分段开关,那么双环网本质上是两个独立的单环网,此时主干线正常运行负载率为50%;如果环网单元的两段母线设置分段开关,那么主干线正常运行负载率为75%,供电能力较前一种模式有所提升。两种模式均满足N-1供电安全准则,前者甚至满足同向N-2,但供电能力却比后者低33.3%.
1.3 北京地区相关规定
双环接线一般由来自2座变电站的4回10 kV电缆线路构成。双环网每条主干线路分段数为3~5段,正常方式下开环运行,开环点位于功率分点。主干线开关、联络开关配置“三遥”配电自动化终端。
北京地区环网单元一般采用两段母线不设分段开关的模式。目前,环网单元开关元件的实际操作主要依靠手动投切。由于主干电缆截面通常选用300 mm3的铜芯电缆,按一回线路满载时供电能力约为10 MW考虑,认为整个双环网最大允许接入负荷能力约为20 MW。
2 双环接线供电能力实例分析
某科技园区属于北京配网A类供电区域,规划该区域10 kV配电网目标网架为双环网接线方式。
供电部门对双环网内的分段、接入有功、配变容量等内容均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如果要求一组双环接线供电能力不宜超过20 MW,那么用电量在20 MW以上的用户,是否必须拆分到不同的双环网中呢?假设考虑新建,将现状双射改造为双环,如果环内总负荷超过20 MW,那么双环方案的设想是否难以实现?
2.1 案例一
用户A有功25 340 kW,设3座总配,功率为10 608 kW、5 628 kW、9 104 kW。规划3座环网单元,组建双环。设计总配采用单母分段带联络,且联络开关只允许手动操作,不具自投功能。假设有功均匀分布,则双环接线如图1所示。
正常情况下,甲站Ⅰ,Ⅱ段出线分别承担5 304 kW有功,乙站Ⅰ,Ⅱ段出线分别承担7 366 kW有功。该接线突破了北京地区双环网接入负荷的要求,但并不违背网络N-1供电安全准则。
2.1.1 甲站Ⅱ段出线故障
甲站Ⅱ段出线故障时的处理方案一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知,A2-1、A2-2、1#总配Ⅱ段进线开关、1#总配联络开关改变运行状态后,甲站Ⅰ段出线承担着10 608 kW有功,乙站Ⅰ,Ⅱ段出线分别承担着7 366 kW有功不变。对于甲站Ⅰ段出线,考虑1#总配两段母线运行同时率不大于0.94,电缆仅满载无过载。
另外,通过双环主干联络由乙站Ⅱ段为1#总配Ⅱ段供电,同时,乙站Ⅰ段通过2#总配联络增带2#总配Ⅱ段,由此构成方案二。此时,乙站Ⅱ段出线承担9 856 kW有功,Ⅰ段出线承担10 180 kW有功,甲站Ⅰ段出线承担5 304 kW有功不变。对于乙站Ⅰ段出线,考虑2#总配两段母线及3#总配Ⅰ段母线运行同时率不大于0.98,电缆仅满载无过载。
在工程意义上,认为上述两种处理方案均可行,但如果考虑开关状态变化时间影响可靠性指标,建议采用方案一。供电部门仅视环网单元为可操作对象,处理方式比方案一少一个开关状态的变化;但如果考虑现阶段环网单元负荷开关还未实施“遥控”功能,那么方案一的设备位置为故障处理带来的操作上的便捷,未必会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指标。
环网单元间线路故障,仅操作环网单元即可,在此不做赘述。
2.1.2 乙站Ⅱ段出线故障
如果乙站Ⅱ段出线故障,影响了2#、3#总配Ⅱ段供电,则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案:①方案一。通过双环主干联络由甲站Ⅰ,Ⅱ段为2#总配Ⅰ,Ⅱ段供电,而3#总配通过本配联络为乙站Ⅰ段供电,非故障电缆均无过载。②方案二。通过开关切倒,乙站Ⅰ段增带2#总配Ⅱ段,甲站Ⅱ段增带3#总配Ⅱ段。对于乙站Ⅰ段出线,考虑相关总配母线运行同时率不大于0.98,电缆仅满载无过载。建议选择故障处理方案二。
2.2 案例二
用户B有功4 438 kW,设1座总配;用户C有功5 372 kW,设1座总配;用户D有功15 614 kW,设2座总配,功率分别为11 852 kW、3 762 kW。用户B,C为现状,双射接线引自丙站。考虑结合用户D(新建)组建双环。双环接线如图3所示。
最严重情况下,如果D1总配Ⅱ段、C总配Ⅱ段、B总配Ⅱ段的运行同时率不大于0.92,则各种N-1情况下,非故障电缆均无过载。在手动投切条件下,如果事先制订好事故预案,则图3中的接线就可保证供电可靠率。
2.3 分析
用户总配高压侧装设母联(不具自投功能),实质上建立了横向网络联系,在N-1要求下,双环网供电能力可得到进一步提高。理论上,主干线正常运行负载率可以达到75%(供电能力可以达到30 MW)。例如,双环网4条主干线路各分3段,每段供电2.5 MW,开环于功率分点。
3 结束语
双环接线方式的应用可有效适应现代城市配网的建设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案例,通过设计环网单元划分,可有效挖掘双环网的供电能力,提高配网的利用率。只有在规划阶段充分论证、在运行阶段有效组织双环接线,才能打造出安全、优质的配网。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电力公司.配电网技术标准:规划设计分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李子,周鸿昌.环网供电及环网柜性能分析[J].建筑电气,1994(149):1-5.
〔编辑: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