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不丢人

2014-11-25刘嘉言

中国德育 2014年19期
关键词:姥姥家朴槿惠金正恩

刘嘉言

寒假、暑假,我都会挑出一段日子到姥姥家写作业。姥姥盘腿坐在床上看报,我也盘腿在小炕桌上写字演算。家里少有声音,比图书馆还安静。有时窗外传来一声“收破烂唻——”,我就不由自主地望出去,而姥姥还是弓着腰,戴着花镜,用手指比划着,读着,我惭愧地赶紧收回目光,继续聚焦到书山题海。小半天一晃就过,水果、午饭是姥姥早就准备好的,我一边吃美食,一边忍不住地“白活”。姥姥总是趁着这个时候问我问题,不知不觉中,我成了姥姥的“老师”。

姥姥问我的问题多半是报纸上她不认识的字,像“舛”“竭”“隽”,人名中出现的“赟”“犇”“祎”等,还有成语和古文,像“涸泽而渔”“举案齐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有时还问些热点人物,像曼德拉、金正恩、普京、朴槿惠、姚明、刘翔……

姥姥的提问有时让我很得意,像“隽”字,我不仅讲了报纸上出现的“隽秀”的读音和意思,还拓展到“隽永”的读音和词义;说说姚明、刘翔、朴槿惠、金正恩、普京的身份和事迹更是容易得很。但有些时候,我也是急忙现翻词典,才能给姥姥准确答案,像“祎”“炜”“玮”“帏”都是形声字,但音义差得很远。再说曼德拉,这位伟人刚刚去世的时候,报纸上对这位令人鼓舞的时代偶像报道很多,妈妈给我找了好几份报纸,让我了解学习,我都束之高阁,留待来日,没想到姥姥竟会提问,真是后悔莫及。好在我还有手机可以上网立刻借力,勉强算是对姥姥有问有答了。

我的书包里总有工具书和能上网的手机,不怕提问,还觉得能为姥姥解答些疑惑,自我价值感得到了体现,被姥姥美其名为“老师”,心理也颇有些得意。可是,几个回合下来,我发现跟着姥姥认识了不少生僻字,对一些成语、古语有了更深入的学习,对热点人物也多了些主动关注。仔细想来,到底是我帮了姥姥,还是姥姥帮了我,还真说不清呢。

渐渐地,我在到姥姥家之前,必先用心做一番功课,一方面要做到有问必答,另一方面还想“考考”姥姥,显示一下自己的“学问”。有时我会把语文老师讲的名人轶事重复一遍,像曾国藩的“屡战屡败”到“屡败屡战”等。有时我还会做点简单的物理实验,如用铅笔摩擦报纸,让报纸带上静电,就能把不抹胶水的报纸粘到墙上等,引得姥姥不停地问“怎么回事?”姥姥那充满好奇和惊喜的眼神,无意间给了我无限的学习动力。

每次离开姥姥家,她都为准备好大包小裹,装满水果、蔬菜、点心……其实我们两家之间只有公交车6站地那么远,不用一个小时就能走个来回,妈妈每个星期至少要去一次的。我已经被妈妈洗过脑——姥姥给什么拿什么,除非拿不动了。即使这样,我还知道,离开的时候不要走得太快,十次有八次,姥姥会在后面大声呼喊我的名字,因为她又发现了忘给我装的东西,常常是几根黄瓜、几盒牛奶、一件新背心之类的。如果我走远了,如果真的落下了,她晚上就会自责得睡不好觉。姥姥六七十岁的时候,会一边呼喊,一边追跑到车站,如今,严重的心脏病让她力不从心。为此,我想帮助姥姥。

我拿出天天不离身的记事本,一边展示,一边叮嘱姥姥:“老师让我们人人都准备的,天天记作业和事项,晚上最后收拾书包的时候,对照检查,从不会落下什么。我也给你一个,您啥时想起要给我和妈妈、大姨他们带什么东西,就写在上面,走的时候一一对照,保证您不用担心忘了什么了。”姥姥虚心好学,很快就用上了这个办法,结果自然皆大欢喜。一天,妈妈带回来好多张姥姥写着七八样东西的字条,我仔细一看,原来是姥姥不舍得用好本子,只用她攒着的药品说明书的背面来记下自己要写的内容。妈妈小心地把这些字条都留在抽屉里,每看一次,都无尽地感慨。

“30后”的姥姥今年整80岁了,作为家中八个孩子的老大,为家务所累,勉强读到高小毕业。姥姥常叹息说:“想当年呀,刚在教室里坐下不一会儿,我妈妈就在教室外面喊上了,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我呀,臊得脸通红,猫着腰赶紧往家跑……”幼年失学的痛让姥姥遗憾至今,让我不禁珍惜今天能快乐上学的幸福。

几十年风霜洗礼,姥姥的腰不再直,走路也常被落在后面,可仍然像海绵一般尽情地吸收着各种知识,逮着机会就告诫我:“你现在条件多好,要努力读书,不懂就要学,就要问,问,不丢人!”

如今,我已经是高二的中学生了,姥姥的“问”像一级级台阶,助我向上,伴我长大。姥姥那般的好学好问令我刻骨铭心,“问,不丢人”也自然成了我学习生活的座右铭。

(指导教师:孙新民)

责任编辑/李书华

猜你喜欢

姥姥家朴槿惠金正恩
晒 干 了
金正恩访华
姥姥家的蒂园
朴槿惠坐牢半年无人探视
姥姥家的生活
在朵朵的故事里成长(十)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