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民素养教育中体现核心价值观
2014-11-25王锋文静
王锋+文静
渝中区中华路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重庆市首批示范学校,在“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指引下,我们始终坚持“知行合一,养成公民”的办学理念,逐渐形成了公民素养教育的办学定位,以培养富有文化根基的中华小公民为己任。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就我校而言,必须要进一步丰富学校公民素养教育的内涵,在公民素养教育的各个层面体现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公民素养教育课程建设相结合
学校始终坚持:课程就是学校提供给每一位孩子的成长机会的理念,而公民素养教育就是要在每一位孩子心中播下公民的种子,培养合格的、有道德的小公民,因此我们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准则的三个层面,完善了我校课程建设“三爱三心”的目标体系,即个人与自我方面:珍爱自我,把信心留给自己;个人与他人方面:关爱他人,把诚心送给大家;个人与社会方面:博爱社会,把忠心献给祖国。
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了学校公民素养教育校本课程体系,通过文化素养、生活素养和公共素养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学校在文化素养方面所开设的校本课程就有16门,每期的“户外拓展课”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在“科学探究课”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在生活素养方面,学校重点开设“健康自护自救”“家务劳动我能行”等12门拓展课程,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让课程回归生活,同时也让家长参与到学校课程建设之中,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而公共素养课程学校开设了20门,我们以活动课程为主线,让民主、文明、平等、公正等公民知识在活动中渗透,让孩子们在德育体验中习德,在德育活动中启智。每月一期的学生“达育论坛”,是孩子们表达思想,闪耀智慧,激情辩论的舞台:“钓鱼岛的沉思”“我看江南Style”“中华少年文明行”“压岁钱去哪儿啦”等等社会热点的问题都成为论坛的主题,学生们通过查、写、论、听、思、行形成了公民素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今年,教育部又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因此,我们将社会主义和兴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育要点,使之相互衔接、层层深入,螺旋上升,形成一体。
学校在小学语文学科增加经典诵读,一年级诵读《三字经》,二年级诵读《弟子规》,三年级阅读《成语典故》,四年级积累古诗词,五年级《论语》选读,六年级《孟子》《大学》《中庸》选段。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教育学生从小对待父母要有孝心,对待朋友要有爱心,对待学习要有信心和耐心,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陶冶学生的情操,懂得做人处事的道理。
数学方面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分别从拼玩七巧板、创作剪纸、了解中国四大发明、领略算盘魅力、走进数学古代名著、挑战数学古题几个方面,通过游戏、操作、阅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渗透数学文化的精髓,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数学的历史,感受前人的智慧,更好的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学校还精选了春节、清明、端午、乞巧、中秋、重阳六个富有文化蕴涵的传统节日作为一年一度文化节的主题。孩子们通过了解传统文化节的来历,体验节日的习俗,激发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丰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体验,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校园中营造浓浓的“中国味儿”。今年暑假,大队部在《学生暑期生活指南》上布置了“巧手扮靓乞巧节”的综合实践作业,让同学们在暑假期间,了解了“乞巧节”的来历,在乞巧节通过自己的双手做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心灵手巧的孩子,一二年级的同学试着洗洗小件衣物、三四年级学着缝缝扣子,五六年级的同学每餐后洗碗筷。这些看似很简单平凡的事情,却是现在的孩子很少动手去尝试的。这些亲身体验让孩子们体会到父母平日里为自己付出的不易,从而更懂得惜福感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公民素养年段德育主题活动相结合
学校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学校公民教育的实际,制定和完善了年段德育主题:即一年级懂礼仪、二年级会合作、三年级知感恩、四年级讲诚信、五年级乐公益、六年级观时政。每个年级都有教育要点、评价目标、主题活动等要素,其目的是让中华路德育工作主题化、序列化、生活化和课程化。
如:学校针对一年级刚入校的学生,我们开展“课堂礼、课间礼、集会礼、用餐礼、着装礼、做客礼、出行礼、节日礼”等进行系统的训练,以“尊重老师有礼貌,友爱同学礼谦让;右行礼让不推挤,轻声慢步靠右行;升旗肃立要行礼,齐唱国歌声洪亮;一言一行讲文明,中华少年人人夸”这样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的教育要点,达到育人的目标。同时通过“领巾飘扬 梦想启航”的系列主题活动,为学生的公民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认为在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课程建设为依托,以传统文化为侵润,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担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宁静致远,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情感,在时代变迁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从而点亮中华心,实现中国梦!
【王锋,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党总支书记、副校长;文静,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学生部主任】
责任编辑/高艺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