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音乐活动要“教学乐”合一

2014-11-25钱珠红吴梅英

考试周刊 2014年83期
关键词:幼儿园

钱珠红 吴梅英

摘 要: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无所不在的。本文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出发,从教师教、幼儿学、生活中渗透等角度阐明了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论述了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在乐上教,幼儿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在乐上学,在日常生活中更要渗透音乐元素,使教学化于无形。文章诠释了音乐活动与幼儿学习之间的关系,显示了音乐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幼儿园 音乐教学活动 教学乐合一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中教,在做中学。不在做中用工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体现在对幼儿音乐素质的培养中笔者认为便是教学乐合一。音乐中的做,便是聆听、陶冶、释放,是快乐地享受音乐,外显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创造出更多、更新、更有趣的音乐活动。所以,音乐中的做便是乐,是乐事、乐人。学前教育学指出:在幼儿园中,音乐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它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幼儿的道德情操,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其自信心,培养伙伴间的合作能力,使他们得到美的熏陶,体验到音乐活动的乐趣。

一、凸显音乐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教要乐中教

《新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其中提到音乐教学活动的教育模式应该能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对音乐有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反对把音乐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1.凸显音乐教学活动趣味性的前提是有趣的教材。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内在动力。因此选择趣味性强的、幽默的、有特殊表现的音乐素材是幼儿音乐活动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是幼儿活动参与率提高的砝码,是幼儿与教师、教材、同伴互动率提高的调味剂。如非常有特色的音乐素材蜜蜂,它形同蜜蜂跳圆圈舞的音乐,让一听到这个音乐的幼儿立即就能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一下子就乐在其中了,这样的音乐素材无疑能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凸显音乐活动的趣味性。

情境教学能把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使幼儿全面发展。面对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探索获得知识。如教歌曲《办家家》时,执教者将娃娃家搬到活动室,请几位幼儿玩娃娃家的游戏,幼儿一个当爸爸、一个当妈妈,烧饭炒菜,然后喂娃娃吃饭,他们兴致勃勃地玩着游戏。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幼儿很快就学会了歌词:“我来做爸爸呀,我来做妈妈,我们一起來呀来玩过家家,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小菜炒好了呀,味道好极了呀,娃娃肚子饿了,我们来喂他。”

二、体现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学要乐中学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多地创造条件,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时间和机会,让幼儿与环境、同伴、教师等进行多维互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幼儿。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努力发现、探索新知,同时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幼儿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善教学方式和幼儿的学习方式,强调幼儿的民主和开放意识、参与和自主意识,使幼儿能在音乐活动中充分表现自我,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幼儿主动学习的支持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为了让幼儿有主动学习的机会,教师要打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如歌曲《大雨小雨》,执教者对此歌曲进行大胆改编,改成《大象和小老鼠》。执教者认为只要幼儿能达到感受力度变化的目的,大雨和小雨可以,大象和小老鼠也可以。让幼儿学学大象和小老鼠是怎样跳的。大象和小老鼠在形体上相差很多,小朋友们一下子就能表现出力度的不同。通过熟悉音乐,分辨出哪里是大象在跳,哪里是小老鼠在跳,感受音乐力度的变化,这样幼儿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在整个音乐活动过程中,幼儿一直保持浓厚兴趣,主动学习歌曲,轻松达到了学习目的。

三、无为而治——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音乐元素,“乐”要渗透乐

音乐无国界,这是人们最常说的一句话,那是音乐独特的魅力。因此,应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音乐元素,让“乐”①中渗透乐。无论你是何种肤色,无论你说的是哪一种语言,也不管你做什么样的工作,处于何种社会地位,音乐总能让你在自己的思想里找到共鸣,找到撞击点,找到与心灵契合的地方,每个人都能懂音乐,又对音乐有不同的、富含个人风格的解释,因此,很多时候音乐不需要教,不需要过多的引导、解释,那样只会破坏音乐在个人心中的独特性,只要让幼儿用心地感受、聆听,身临其境于音乐中就够了,幼儿会在音乐中自得其乐、翩翩起舞,这就是音乐国度里的无为而治。

1.在幼儿的学习、游戏活动中渗透音乐元素,让幼儿乐在其中。

精彩的电影如果没有出色的音乐做背景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失去很多观看的乐趣,同样,如果一个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有了合适的音乐做背景,那么活动将更出色。所以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离不开音乐的烘托,在音乐的衬托下,教学、游戏活动会显得更丰满、更完美。有时候,音乐在教学、游戏活动中还能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频添教学、游戏活动的乐趣。如在美术活动《会跳舞的线条》中,执教者根据幼儿要认识的各种线条,配上了有趣的、相应的音乐,认识圈圈线条时,放些使人想转圈的音乐,认识波浪线条时,放些舒缓的音乐,给人一种在船里的感受,在这样的音乐氛围中,幼儿立即被音乐激发起了灵感,想到了很多有趣的线条画。在后面的创作环节中,教师也播放相应的音乐,幼儿的创作情绪高涨,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和不同灵感,创作的画面极其丰富。

2.在日常生活的各个过渡环节中渗透音乐元素,让幼儿乐在其中。

音乐的优点就在于不受空间限制,它可以飘散在空间的任何一个角落里。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尽可能地运用音乐元素创造更加和谐的环境,将音乐渗透于一日活动的各个过渡环节中。晨间游戏中,播放轻快活泼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中感染情绪,在快乐的情绪中感受音乐,让幼儿玩得快乐,听得快乐;午餐时段,播放轻松舒畅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中学会细嚼慢咽,在音乐中快乐地午餐;午睡前夕,播放柔和的音乐,在舒缓的音乐中让幼儿放松精神,感受宁静与祥和,在优美的摇篮曲中悠然入梦;午睡后播放从柔和到激昂的音乐,让幼儿在温柔的音乐中清醒,在激昂的音乐中生气勃勃。

注释:

①“乐”这里的乐都“yuè”,是指音乐。

参考文献:

[1]胡晓风等主编.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1:175.

[2]黄人颂主编.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8:332.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

猜你喜欢

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在幼儿园里,我喜欢……
在幼儿园,幸福油然而生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去幼儿园吧
爱“上”幼儿园
中小学幼儿园等将普遍建立家长学校
我整垮了两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