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014-11-25陈英
陈英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给老师提出了在教学中“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总目标,并要求教师把它作为主导思想贯穿到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中。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如下几点是必须要做到的。
一、融洽师生关系
初中语文教师倘若在教学时表情呆板、不苟言笑,那么教室的课堂氛围必然趋于紧张、沉闷,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思维也无从培养,当然更谈不上创新了。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必须春风满面,和蔼可亲,时常面带微笑地善待每一位学生,若是如此,学生上课则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自然就能勇于各抒己见,表达观点,发表见解。此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运用体态语言,诸如在课堂上可通过眼神,借助手势,适当与学生交流沟通。当学生发言精彩、朗读生动、回答正确、见解独到时,可真诚地对他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间或投以赞许的目光甚至可以鼓掌以示激励。
二、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为科技进步作贡献的兴趣和志向。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启发,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精讲多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如在教学“死海不死”一课时,师生共同讨论死海不死的原因,从中进行科学分析,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做一些有关的浮力试验,看看水中盐分增多后,浮力有何变化。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上展示实验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为寻求真理不思标新立异的浓厚兴趣。
三、立足课堂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好导语,激发学生的想象;讲课用启发式,启动学生的想象;设疑问难,诱发学生的想象;布置作业,开拓学生的想象;拓展延伸富有创造性的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等。特别是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可以更有效地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如学完“向沙漠进军”后,引导学生思考:假设派你去大西北改治沙漠,请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再查阅有关资料,设计出数种治沙方案。学生除详细地列出课本上已有的植树种草等方法外,还有的提出引天山雪水、运冰块等办法,甚至有的学生想象出大规模克隆耐旱植物等方法。随着一个个方案的提出,学生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兴趣,锻炼了阅读写作的技能,培养了创新想象的能力。
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又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语文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如此。教育既可能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又可能抑制学生的思维。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否则,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而且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影响社会的发展,妨碍素质教育的实施。那样,教育就失去了意义,教师也完全没有了存在的价值。那么,如何才能很好地激活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呢?我们应该深思和不断探索这个问题,实践出更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训练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也叫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的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思维无一定向,在头脑里呈发散型,发散思维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法,具有大胆独创、不受现有知识和传统观念局限、束缚的特性,因此很有可能从已知导向未知,获得创造结果。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有直接关系,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因此,老师要给学生提供锻炼发散思维的机会,创造刺激发散思维的环境。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训练主要是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思维向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全方位辐射。如采用启发式教学,少用“是”、“非”、“对”、“错”回答问题。以作文一题多做为例:拿到一个作文题,学生往往囿于习惯思维,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即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方面,以致落入窠臼。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如学完“扁鹊见蔡桓公”后的多角度作文,大多数学生能从五六个角度立意,这些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独到见解,就是创新能力的表现。一个问题、一种事物换一个角度,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让学生找出尽可能多的答案,能思维更缜密更灵活,从而锻炼创新能力。再如学完“愚公移山”后,学生写读后感,有写愚公挖山不止精神可嘉,有写京城氏遗男助人为乐,也有反其道而行之,指出愚公工作方法不对头,挖山之苦完全可以换为搬家之乐,还有写智叟善于发现问题,等等。
五、开展激励评价
教师应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做到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是教师应首先给予肯定的,至于回答的正確与否是第二位的,是可以经由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的。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对语文的积极态度和创新热情,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做到不仅评价学生的做法正确与否,更注意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交往状态,评价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及探索创新的过程。在评价方式上,要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包括书面的、口头的、操作的)。
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前发展就不可想象。”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基本的思维方法,使创新思维成为学生自觉的思维习惯。这必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要钻研教材,挖掘其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容,设计出最佳施教方案。我们要批判地继承传统,合理改造现在,着眼开拓未来的目标,从训练批判性思维入手,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开拓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