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属革命文物复合价值的研究与爱国主义宣传
2014-11-25刘燕
刘燕
[摘 要]革命文物的复合价值是指在文物单一的原本的直观价值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综合、整理、加工后所产生的系统地反映文物本质的价值。与古代文物相比,馆属革命文物的主要价值取向是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革命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加强对馆属革命文物复合价值的研究和开发,深入发掘革命文物的精神内涵,是革命纪念馆践行爱国主义教育职能的基础。
[关键词]革命文物;复合价值;爱国主义
革命文物是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伟大复兴而奋斗,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光辉历程的重要实物见证。革命文物包括各类与革命运动、重大历史事件或者英烈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蕴涵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价值与优良传统。1994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烈士纪念建筑物,革命战争中重要战役、战斗纪念设施、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遗迹……,是进行爱国主义的重要场所”。为了更好更有效的实现革命纪念馆的爱国主义教育职能,必须不断加强对馆属革命文物复合价值的研究和开发,不断发掘馆属革命文物的新内涵。
一、馆属革命文物的复合价值
早在1994年梁华平老师就在其《略论博物馆价值及其开发》(1)一文中提出了文物的本元价值和复合价值的概念。所谓本元价值是指文物单一的原本的直接价值。复合价值是指在文物单一的原本的直观价值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综合、整理、加工后所产生的系统地反映文物本质的价值。革命文物的主要看点,不在于其艺术价值或科学价值,而是其社会教育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是革命文物的主要价值取向。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近年来,国家“红色旅游”、“免费开放”等多项政策相继出台,越来越多的观众愿意走进纪念馆,这给革命类纪念馆教育功能的实现提供了机会,也给纪念馆的研究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一)馆属革命文物复合价值的主要内容
与古代文物相比,馆属革命文物单一的原本的直接价值也许不是太大,这些具有时代印记的革命文物,其现实意义高于科学艺术价值。对于旧址纪念馆而言,馆属革命文物包括馆藏文物和旧址(革命建筑)两大类。这些文物都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等有关,通过深入挖掘和开发,就能使其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
对于近现代革命建筑而言,它的文物价值包括6个要素,分别是科学研究价值、情感价值、历史事件或人物、宗教价值、民俗价值和文化延续价值。其中,文化延续价值在现阶段显得更为重要。例如西安七贤庄,原是西安城里一处普通民国院落,在革命斗争年代,曾被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地下交通站和红军联络处,抗日战争爆发后,又成为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历时十年,被誉之为“红色堡垒”、“红色桥梁”和“红色兵站”。董必武重回旧地视察七贤庄时对纪念馆的同志们说:“西安八办存在了十年。十年,不容易啊,它历经了土地革命、八年抗战、解放战争,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是历史的见证。你们认真征集史实,整理研究,教育后人,使这处纪念地发挥新作用,这就是贡献,党和政府是感谢你们的”。董老强调的“使这处纪念地发挥新作用”,就是指的七贤庄的文化延续价值,延续的是“八办”精神。
总之,文物的复合价值不是随着它的发现或收藏就能反映和发挥出来的,往往需要经过研究才能揭示其内在的价值。为了更好地实现馆藏文物的文化延续价值,就必须对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对与之相关的具体的馆藏实物进行解读,在大量鲜活史实的基础上,提炼出旧址纪念馆特有的精神内涵。遍访命前辈、烈士遗属、专家学者,广征革命文物史料,认真研究纪念馆自身的历史沿革和馆藏史料,丰富展示内容,使革命类教育基地真正做到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
(二)革命文物复合价值的表现方式
文物是革命纪念馆特有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具有生动、直观、形象、可信的优势。过去,博物馆的工作是以藏品为核心,以藏品的研究为重点,呈现馆藏文物复合价值的传统手法是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和巡回展览。陈列是以文物为基础,结合辅助展品,以主题陈列的形式,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表现,“系统的揭示社会历史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使观众直观地感受历史信息,从而获得生动的历史科学知识”(2)。现在,现代博物馆的一切中心是观众,如何用革命文物讲述最现代的故事,如何让观众了解更多的知识,如何增强纪念馆与观众的互动性,是纪念馆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纪念馆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各种先进的手段都运用到了展览陈列之中,充分利用了光、电、声、色等多种表现手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两者综合起来,能接受知识的65%”(3)。现代高科技陈列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不断增长的需要,使得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
除了高科技的运用,笔者认为纪念馆在陈列中要多照顾情感的表达。口述史着重从个人的经历、感受来总结历史,突出了原始质朴的历史形态,让曾经的历史变得鲜活。比起教条化的条条框框,更容易被普通观众接受。近年来,革命纪念馆在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社会实践调查等教学形式中,逐步引入口述历史教学,内容包含了大量具体、丰富的历史事实,使人们听来生动具体,栩栩如生,倍感亲切,鲜活直观地学习革命先辈的信念情怀和高尚品格。因其互动性强,亲和力强等特点,获得广泛认可。随着文化价值多元化和信息传媒技术的日益发展,有学者呼吁“口述历史博物馆化”(4),这将是博物馆、纪念馆发展的一个新趋势。除了展览陈列,还可以编排一些展现高尚革命精神的文艺节目,创作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
(三)革命文物复合价值的精神内涵
1998年,《中宣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强革命文物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革命文物作为我国各族人民长期革命斗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物见证,凝聚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抵御外侮、威武不屈,热爱祖国、维护统一,追求真理、舍生取义,自尊自信、自强不息,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伟大精神”。在西安八办的馆藏文物中,有一份长19.4厘米,宽7.9厘米,质地为丝绸的参加证,上面有一行小字“祭黄帝陵”。这个参加证的主人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杨明轩,杨明轩是陕西教育名流,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的领袖。1937年清明前夕,国民党中央派了张继一行,延安派了林伯渠一行,各阶层、各党派、各救亡团体代表均在黄帝陵前发誓言表决心。杨明轩和所有祭陵者一样胸前佩戴了参加证。在他家发现的“祭黄帝陵”参加证是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强大外敌入侵,炎黄子孙在祖孙面前团结御辱,共赴国难的壮烈场面的见证。近现代革命文物本身无法体现其价值是常见的事情,文物背后的故事往往蕴含着它的精神实质。对于研究人员来讲,就是要“以史实为基础,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既传播知识,又启迪思想,激励人们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5)。
二、馆属文物复合价值的开发与爱国主义教育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梁先生在谈到文物复合价值开发的层次时,认为包括实物环境的复原、实物功能的复活、实物系统的整合和实物精神的复兴等四个层次。其中实物精神的复合与发挥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的作用是一致的。但是,从网络上的《对在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调查报告》问题显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具有模糊性、不成熟性的特点,对爱国主义的认识不够深刻、不够稳定,爱国主义意识对行为的调控能力有限。于是,认真做好革命文物史料的整理、研究、展示工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革命文物史料进行科学的诠释,赋予鲜活的时代内涵,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深入挖掘精神内涵,进一步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革命纪念馆在新时代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工作,也是纪念馆一项义不容辞的紧迫任务。
注释:
(1)梁华平:《略论博物馆价值及其开发》,《中国博物馆》,1994年第1期。
(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6年,第259页。
(3)王莲芬:《革命博物馆、纪念馆事业建设之我见》,《中国博物馆》,2007年第1期。
(4)侯春燕:《口述历史博物馆化:博物馆学发展新趋势》,《中国博物馆》,2008年第3期。
(5)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编:《新形势下革命文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全国革命文物工作座谈会材料汇编》,学习出版社,2008年,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