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苍茫大地主沉浮——毛泽东传记片初探

2014-11-25西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生

电影评介 2014年2期
关键词:传记片斯诺

□文/郑 欣,西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生

电影《湘江北去》剧照

现有的毛泽东传记片可以分为两类:长时段传记片和横断面传记片。长时段传记片包括:韩三平导演的《毛泽东的故事》(1992),宋洪波、王学新导演的《毛泽东与斯诺》(2000),和《毛泽东回韶山》(2006)。横断面传记片包括:张今标导演的《毛泽东和他的儿子》(1991),《毛泽东在1925》(2001);康健民导演的《毛泽东去安源》(2003),陈力导演的《湘江北去》(2011)。由于毛泽东的银幕形象众多,而本文仅选取以毛泽东为中心人物的传记片,所以故事片《秋收起义》、《大决战》、《西安事变》等故事片不列为本文的研究范畴。

总体而言,毛泽东传记片的总体数量有限,从传主年龄阶段来看,毛泽东青年、壮年、中年和老年生活皆有覆盖,但少年毛泽东形象仍属空缺;从传主生平事迹来看,对于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才能反映在传记片中相对较少,而更多展现的是优秀的领导才能和与人民的鱼水之情;从传主情感生活来看,对杨开慧和贺子珍有了相对美好的人物形象塑造,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似乎对于一代伟人的传奇人生之记录似乎还不够完整。

一、关于个人叙事与国家叙事

传记片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国家塑造民族精神、书写民族历史、构建国家认同、传承主流价值的重要载体。故而,领袖传记片便带有意识形态传播的本性,将国家的前途命运与领袖∕英雄人物的励志故事相融合,从而将个人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

影片《毛泽东与斯诺》就将个人叙事和国家叙事结合得比较好,首先,该片以一个美国人——毛泽东几十年的老友斯诺的自述回忆贯穿全片,由这样一个在意识形态上与社会主义有天然屏障的人物承担叙事者,加强了该片的客观性。但一些毛泽东传记片在个人与国家的权重关系上未能达到《毛泽东与斯诺》的水准,未能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如影片《毛泽东的故事》由毛泽东与他的卫士钟二牛的相处作为全片的线索,由于二牛是个农民的儿子,使该人物可以影射毛泽东的童年生活,甚至安排一些接地气的情节,如毛泽东给二牛做“红娘”。但在一些情节中,如毛泽东即将从西柏坡进北京前,对二牛的关于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坚决不做李自成的长篇大论,则给人一种类似图解政治课本的感觉。

二、关于道德英雄形象的书写

现有的毛泽东传记片几乎无一例外地反映了以下几点:毛泽东与群众的亲密关系,毛泽东的艰苦朴素,毛泽东对犯了错误的部下或同事的宽宏大量,以及毛泽东对自身的严格要求。这些在银幕上表现的特点主要是对道德的歌颂。笔者以为,在塑造缔造时代变革的伟人形象时,对自我牺牲而非自我价值实现的展示也许更能引起观众的感悟与思考。

中国的领袖传记片往往承载着一种“内圣外王”的哲学,如《毛泽东与他的儿子》中,毛泽东将长子毛岸英送到朝鲜战场上,毛岸英阵亡后,主席面对彭德怀的自责,只说了一句“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之后,毛泽东一直隐瞒着儿子已牺牲的秘密与儿媳相处,直到事情过去良久,毛泽东才把毛岸英的死讯告诉儿媳。诚然该片精彩刻画了毛泽东作为一个平凡的父亲在历史的浪潮中所承担的压力与痛苦,但这样一个对亲人疼爱、对自己克制的自我牺牲形象所引发的更多是观众的同情。

三、关于情节的泛情化

“泛情化策略是主旋律电影在商业化的生存环境中闯出的一条蹊径,具体落实到作品中,一般表现为两种状况,即‘英雄的世俗化’和‘世俗的英雄化’。英雄的世俗化最典型的表现是革命领袖形象在影片中走下神坛,以真正的人的面貌活跃在银幕上,一言一笑中呈示出与常人无二的情绪和心理,带给观众巨大的心灵冲击和情感共鸣。”[1]这一点在几部毛泽东传记片中均有体现,以2006 年曾剑锋导演的“十七大献礼片”《毛泽东回韶山》为例。

该片在毛泽东传记片中可算作一朵奇葩,全片没有一件所谓的“政治大事件”,而是通过闪回表达毛泽东对母亲的思念、毛泽东青年时代与杨开慧的爱情生活、毛泽东的老师毛宇居对少年毛泽东的厚望以及乡亲们与毛主席的深厚情感。全片在绵柔的抒情音乐与和乐融融的官民一家亲当中,穿插了毛泽东细碎的人生经历,以其“浓浓的乡情”感动观众。但这种表达方式没有显示出毛泽东大展宏图的精彩方略,这种“泛情化”叙事手法使影片的传播效果有所削弱。

还有一例,《毛泽东与斯诺》的一个细节:毛泽东在陕北时,乡上打雷劈死了人,于是有人牢骚怪话:“老天爷不长眼,怎么不劈死毛泽东?”片中的毛泽东听闻后说:“百姓骂我,一定有他的原因,去查一查。”一句话解决了问题。且不论这个历史细节的真伪,就一部艺术作品而言,人民对权威的质疑,这是一个极具戏剧性的节点,但片中儒雅的毛泽东却用他宽广的胸襟轻而易举地将这个段落结束。

结语

抚今追昔,毛泽东传记片已取得的成就不容忽视,但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值得分析研究。塑造好毛泽东形象,对于正确引导多元化价值观,树立民族信仰,推动中国主流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1]程敏.“人”的寻觅——新中国传记影片发展述略[J].当代电影,2009(03):65-70.

猜你喜欢

传记片斯诺
日神和酒神结合下的类型探索
斯诺登获得俄永久居留权
情怀永不褪色
热爱照亮生命
关于电影《戈雅传》的两点思考
不一样的人物谱系
——简论台湾传记片的创作
斯诺登在俄居留延长三年
斯诺登申请延长逗留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