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2014-11-24吴廷书
吴廷书
“教之道,德为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把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融为一体,将育人寓于学文中,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教师威信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培养。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
二、深刻挖掘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渗透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重点字、词、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从而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在读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在利用教材进行渗透时,既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德育内容,又要设计好巧妙的渗透方法,使学生在接受课文知识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品德教育。
德育教育不能仅靠课堂进行。在语文学习中,同学们要接触一些作业、练习、试题,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注意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阅读练习文章,使学生获益匪浅。教完“只有一个地球”,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别人介绍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作业一收回,我就感到了同学们的良苦用心。有的画了一幅爱护环境的宣传画,有的写了一首赞美地球妈妈的诗,有的写了一篇文章……当我把他们的作业发下去让他们互相学习时,同学们非常活跃,最后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热爱地球媽妈”这首歌。这节课在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的妈妈,我们都是她的孩子”的歌声中结束。此后,我发现有些同学自觉当起了环保小卫士,时时处处注意保护环境。
三、开展语文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另一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等,让学生系统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和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四、优化教学过程
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分散又丰富,渗透是语文教学中实行德育的最佳途径。只有优化课堂教学,发掘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发挥文中形象的感染力,才能水到渠成,真正感悟到文本的内在价值。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贯穿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如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如教“阳光”时,我抓住文中精美的语言,用肢体语言、有感情的朗读感悟亲情,让学生学习文中佳子的孝心,把爱送给别人,做一个有爱心、尊重老人的好孩子。在“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中,通过朗读、品位故事内涵,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具有良好品德的人……
其实每一篇文章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总是隐含在词句之中的。因此,要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的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五、进行实践体验
所谓“实践体验法”渗透模式,就是学生把从课文中习得的良好道德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体会这种品质给自己带来的切身感受,并通过日记、作文、讲故事等形式同大家交流,从而在学生方面塑造“行动”的德育实践者,在教师方面形成“实践”的德育方法。
比如在讲“可贵的沉默”时,父母给自己过生日体现父母对自己的爱,而当问及父母的生日时,却极少有学生能够回答上来。同样的情况出现在我所教的班级。因此,为了对孩子进行爱父母的道德教育,我采取“实践体验法”渗透模式,让学生回家亲自为父母过生日或者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很多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更可贵的是,有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就给自己的父母打电话,父母很是感动。还有的学生以另外一种形式体现对长辈的爱,如给爷爷奶奶捶背、洗脚等。学生的实践活动很成功,效果比课堂上的说教要好得多。“实践体验法”渗透模式实际操作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但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实践内容,因为德育范畴比较宽泛,学生实践起来会产生很多情况。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个进步,这样才能使良好的道德习惯真正化为学生日常的行为准则。
六、进行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达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教学生作文和教学生做人是一致的。“夫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德行是文章的基石,是创作的基础和根本。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
1.正确引导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必须引导他们多接触日益发展的社会。为了使学生能够如实反映社会实践,敢于敞开思想,敢于说真话、说实话,写出有独立见解的文章,教师首先要指导他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事物,并在这个过程中陶冶他们的情操,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做到先学做人后写文章。
2.深化思想
人们经常议论,大凡好文章,不仅能以理服人,而且能以情感人,这里强调的是“理”,把“理”放在“情”之前。刘勰指出:“理定而后词畅。”因此,指导写作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生活实践中的所见所闻引起的所思所感进一步凝聚深化,形成一种思想、一个中心,使其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这是生活实践向认识发展的深化,是练人育人的好机会。
3.及时教育
另外,在作文批改中,对学生文章中流露出的错误观点和不健康感情,或文章中对某些问题的不正确看法及用词不当等,都应及时指出、及时教育,对其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还应联系阅读教学进行评讲。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进行心灵净化的过程,教师应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摸透学生,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动中,使学生做到思想、知识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