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林都

2014-11-24龚强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伊春市伊春

龚强

钟天地之灵秀,展千年之神仪,蕴山水之精华,聚万年之绮丽。龙江四时何其美,伊始于春,北国大地绽新绿,春盎于伊。搏兴安万众同心,竞奇志披荆斩棘。八千里路,晓夜兼程,战天斗地,让清风送爽;六十春秋,风雨同舟,劈峰截岭,令满山荫绿。岭峻珠翠欲滴,林清润肌沁体,城达政通人和,景秀诗情画意。环视伊春,迷之林涛,醉之史韵;纵观伊春,痴之形胜,恋之灵气。

水,伊春血脉,生命之源。七百河流似横梭纵织,阡陌湖泊如星落九天。春光明媚,冰雪消融,滴滴水珠相嬉,潺潺溪流琴声,万物复苏,大地换新颜;夏时日丽,飞浪激情,水波拍岸拂崖,涛声动岭惊山,荞灌千舞,山花更烂漫;金秋送爽,姹紫嫣红,月朗天高云淡,长麓果硕实丰,水映层林,最美五花山;冬岁雪飘,水静冰封,青松傲霜斗雪,山峦玉带连天,银海翻落,六花舞翩迁。

林,伊春衣冠,风采之源。听松涛阵阵,群山激越;看绿浪滚滚,豪气烈燃;闻莺歌燕舞,百鸟齐唱;沐艳阳林风,万类霜天;观原始盛景,北国奇秀;赏百花芬芳,香醉兴安。黄菠萝伸臂舒掌,云罗伞盖;云杉林昂首触云,环视群山;冷杉树俊秀挺拔,巍然屹立;水曲柳枝繁叶茂,蔽日遮天。

龙,伊春锦绣,天骄之源。恐龙化石,饮誉九州,恐龙故乡,蔚为壮观。龙遗其骨亿万载,雄风今朝仍可见。满洲龙神州居首,霸王龙凶猛善战,鸭嘴龙斗勇争魁,虚骨龙精灵天现,甲龙群世间难寻,龙骨山天下奇观。

石,伊春珍奇,藏宝之源。叠石成林,尽展风采于朗乡;裂石成沟,千姿百态于茅兰;奇峰怪石,当属南岔仙翁山;孤峰裂隙,难比汤旺地质园。岩是矿之韵,石是宝之源。矿化点星罗棋布,矿异常屡见不鲜,成矿带纵横交错,矿产地举目可见。石灰石水晶石玛瑙石,花岗岩珍珠岩大理岩,地下珍宝资源富集,有色金属品类大观。

松,伊春精粹,神韵之源。林涛茫茫叠翠万岭,绿浪滚滚迤逦千山。樟子松用畅想笑对暮春最后的微寒;落叶松用激情放眼百花的烂漫;“红松故乡”,闻名遐迩,世间珍稀,誉满兴安。身姿挺拔,叶冠丰满,林中树王,傲视群山;栉风沐雨,风采依旧,顶风冒雪,神态端然。枝干健硕,不欺脚下小草;枝繁叶茂,不与山花争艳;备受磨难,却是默默无语;饱经沧桑,依旧风骨凛然。兴安红松,胸襟博大,海纳百川,君子风范。浩然正气,气贯长虹,叱咤风云,神韵齐天。

改革潮成其伟业,开放风大展宏图。伊春五大产业纵横于山峦水系,林都万众激情勃发于古往今来。六十年开发建设,有多少慨当以慷,看成就催人奋进,瞻前景更加辉煌。正是:盛世伊春气象盛,歌舞伊春升平歌。壮美林都豪气壮,奇志林都大志奇。

城市概况

伊春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纵贯全境。伊春名称的由来有几种说法:伊春之称源于金代上京会宁府所辖的宜春县。有人考证宜春故址在今吉林省扶余县境。伊春的命名可能与此有关;伊春为“一年之伊始”,含有春天来临之意;伊春,蒙古语“依逊”,意为“九数”;伊春,是满语的译音,其含意是“衣料毛皮”。清初叫“伊春嘎山”,“嘎山”即屯子;伊春以汤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等等,不一而论。

伊春于1948年开发建设,1958年建市。伊春市人民政府和伊春林业管理局合一,辖铁力市(县级)、嘉荫县、南岔区、友好区、西林区、翠峦区、新青区、美溪区、金山屯区、五营区、乌马河区、汤旺河区、带岭区、乌伊岭区、红星区、上甘岭区以及17个林业局,总人口127.6万。

伊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林,被誉为“红松故乡”、“中国林都”,号称为“天然氧吧”。伊春是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在伊春市嘉荫县,曾挖掘出了我国第一具恐龙化石——被称为“神州第一龙”的黑龙江满洲龙,在其附近又新发现了隐藏量巨大的鸭嘴龙、霸王龙、虚骨龙和甲龙的化石群。因而伊春又被称为“恐龙故乡”。这里山清水秀,林茂石美,四季风光如画。初春,冰雪动融、杜鹃盛开;盛夏,千山盎然、百水争秀;仲秋,层林尽染、姹紫嫣红;深冬,银装素裹、雪玉冰清。独具特色的森林生态以其原始、自然、粗犷、神奇而闻名遐迩。

地理气候

伊春市地处北纬46°28′至49°21′,东经127°42′至130°14′。北部以黑龙江中心航线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49.5公里,是中国东北边疆的重要门户。市辖区南北长329公里,东西宽125公里。全市行政区划面积327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8410公顷,林业施业区划面积386万公顷。伊春地貌属低山丘陵,小兴安岭纵贯南北,地理特征是“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北部多台地、宽谷;中部低山丘陵,山势和缓;南部属低山,山势较陡。最高峰为平顶山,海拔1 429米。西部铁力市位于松嫩平原,地势呈波状。东与萝北县、鹤岗市、汤原县相邻,南与依兰县、通河县接壤,西接庆安县、绥棱县,北通逊克县;北部嘉荫县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市中心区客运公路距省会哈尔滨354公里(哈伊公路339公里),距鹤岗159公里、佳木斯237公里;铁路距省会哈尔滨458公里。

伊春市地处小兴安岭山区,为黑龙江省多雨区;年平均气温零下1℃,为黑龙江省比较寒冷的地区之一。故在黑龙江省气候分区图上划为“小兴安岭寒冷多雨区”。

伊春的月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的月份为4~10月,总计7个月。月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的月份为11月至翌年3月,合计5个月。全年以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1摄氏度,南北气温相差较小。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24~-28摄氏度,南北气温相差较大。

伊春气温较差。月平均日较差最大在2月,为16~18摄氏度;最小在7月,为10摄氏度。最大日较差伊春为28摄氏度,铁力为25摄氏度;最小日较差铁力、伊春均为2摄氏度。伊春市年较差为44~49摄氏度。伊春市全年无霜期历年平均从北到南为115~126天。

伊春市降水量季节分布。春季为76~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2%;夏季为370~43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2~67%;秋季为105~11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16~19%;冬季为35~3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6%。

伊春市年降雪日数为42~49天。降雪初日为10月7~10日,终日为4月28日~5月27日。

城市史略

据《黑龙江省志·地名录》和《伊春市志》载,伊春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周朝,时为肃慎族的活动区域。战国到南北朝时为濊貊、扶余、寇漫汗和豆莫娄属地。隋唐时期属黑水靺鞨七部之一的黑水部和河北道黑水都督府。辽宋时期属东京道女真五国部属地。金代,伊春为上京会宁府蒲与路所辖。元属辽阳行省水达达路。明朝为奴尔干都司屯河卫辖区。清初,为宁古塔昂邦章京辖地。1662年(康熙元年),宁古塔昂邦章京升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1683年,宁古塔将军所辖西北地区设置黑龙江将军;1698年,黑龙江将军之下设置齐齐哈尔副都统,伊春均为其辖境。1904年8月,清政府在屯河(今汤旺河)岸设汤旺河荒务局。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置黑龙江省;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汤原县直隶黑龙江省,伊春仍为汤原县所辖。1934年(伪康德元年),伪满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划东北为14省,伊春为三江省汤原县三家子管辖。1939年,伊春为汤原县带岭村辖。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伊春属合江省汤原县南岔区(五区)。1949年4月21日,松江省与合江省合并,伊春为松江省汤原县南岔区(五区)所辖。1952年9月29日建立伊春县,为松江省辖。1957年7月26日,撤销伊春县,设立伊春市,为黑龙江省辖。同年8月27日,经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伊春市改省直辖为松花江专署领导。1964年1月15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决定,伊春市改由省直接领导。1970年4月1日,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示,伊春市改为伊春地区,实行地市合一。1979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伊春地区,恢复伊春市(地级),由省直辖。1988年9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铁力县,设立铁力市(县级),由伊春市代管。至此,伊春市共辖15个区,领导1个县,代管1个市。

自然资源

林木资源 全市有林地面积310万公顷,覆盖率为80.6%,活立木总蓄积2.45亿立方米。森林类型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有红松、云杉、冷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黄菠萝、核桃楸、杨、椴、桦、榆等,藤条灌木遍布林业施业区。各种珍惜名贵的针阔叶树种达110余种。

动植物资源 伊春林区植物物种丰富。高等植物177科、595属、1 390种,其中蕨类植物46种,裸子植物349种,被子植物995种。小兴安岭森林、沟壑中,栖息着东北虎、马鹿、黑熊、犴、猞猁等兽类18科67种,鸟类49科27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3种、二级保护动物54种。

矿产资源 伊春矿产资源丰富,地质地貌独特。据初步勘察,伊春已发现矿产资源41种,全市有金、银、铁、铅、锌、铜、钼、锡等金属矿藏20多种,已探明的金属矿床、矿点达100多处,其中黄金储量居黑龙江省前列。非金属矿产资源分布更为广泛,有石灰石、大理石、玛瑙石、珍珠岩、水晶石、紫砂陶土、褐煤等25种,矿点140多处。大理石储量在黑龙江省名列前茅,达24亿吨,石灰石2亿吨,白云岩723万多吨,珍珠岩200多万吨。

水资源 伊春市境内共有大小河流702条,其中:市区611条、铁力市35条、嘉荫县56条,分别属于黑龙江和松花江两大水系,其中:松花江水系包括汤旺河、呼兰河、巴兰河三个流域。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10.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88.0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2.34亿立方米。2006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9.6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88.8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0.59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为19.77亿立方米。

山特产品资源 伊春林区林下资源极为丰富,山特产品储量大,其中山野果主要有:北五味子,年允收量7 850吨;狗枣子,年允收量64 414吨;稠李,年允收量7 186吨;刺玫果,年允收量25 726吨;笃斯越桔,年允收量65 604吨;山葡萄,年允收量5 360吨;松籽,年允收量2 000吨;榛子,年允收量200 282吨;山核桃,年允收量1 000吨。山药材主要有:刺五加,年允收量57 722吨;轮叶沙参,年允收量5 107吨;独活,年允收量9 647吨;仓术,年允收量3 344吨;三棵针,年允收量7 519吨;红花鹿蹄草,年允收量7 269吨;燕尾凤毛菊,年允收量44 042吨;金莲花,年允收量5 252吨。山野菜主要有:小叶芹,年允收量15 079吨;刺嫩芽,年允收量359吨;老山芹,年允收量920吨;猴腿蹄盖蕨,年允收量72 512吨;黄花菜,年允收量9 500吨;蕨菜,年允收量60 445吨;柳兰,年允收量10 089吨。食用菌主要品种有:黑木耳、榛蘑、猴头、元蘑等,如遇丰收年年采收量可达万余吨。

主要产业

特色旅游伊春市以山川林海著称,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森林资源和空气质量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拥有红松原始林。伊春空气清新,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和植物芳香气,负氧离子数达到平均每立方厘米15 000-26 000个,被誉为“天然氧吧”。在小兴安岭林海中,生物群落丰富多样。伊春地文景观奇特,小兴安岭经过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在大森林中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奇岩怪石,汤旺河林海奇石、朗乡石林、嘉荫茅兰沟、南岔仙翁山已成为中国北方罕见的地质奇观。这里有“恐龙之乡”。这里的水域风光秀丽,境内沟谷密布,水系发达,溪流清澈见底,河水环绕山行,适宜开展各种漂流旅游。特别是生态系统保持完好的大界江——黑龙江,两岸植物繁茂,水丰谷幽。伊春四季分明,受小气候影响,冬季降雪量大,雪质好,雪期长。伊春人文景观有小兴安岭恐龙博物馆、资源馆、木雕园、石苑、横山古墓群、抗联遗址以及少数族民风情园等。游客在观光、探险、漂流、狩猎、滑雪等森林生态旅游活动中留连忘返。

北药开发 制定北药产业开发发展战略和北药开发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北药为品牌,以市场为导向,提倡技术创新,通过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发展壮大北药企业。指导北药生产种养基地建设,建立天然野生药材采集保护培育区域,对药材基地和种、养、采、加专业提供指导服务。建设北药产业龙头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推进制药工业迅速发展。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推进北药产业健康发展。

木材精深 加工伊春市有丰富的林木资源,曾为祖国的发展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在国家实施“天保工程”的今天,将大力发展木材精深加工业,建设新型林区。

绿色食品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和资源优势,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不断扩大绿色食品企业规模,形成整体效益,促进经济发展。伊春的绿色食品主要有大米?、大豆、芸豆、蔬菜、水果以及油豆角、粘玉米、毛豆、马铃薯等速冻保鲜食品,以及黑龙江名优特鱼种。山特产品有刺嫩芽、黄瓜香、猴腿、刺五加、食用菌以及蜂蜜、林蛙等。饮品主要有矿泉水、浆果饮料、桦树汁、果酒等。

城市风情

伊春的朝鲜族 铁力年丰乡是伊春市朝鲜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人口1.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为富哂大米,营养丰富,享誉全国。此外,尚有各种丰富多彩的小吃和具有民族风味的小菜。打糕、片糕、切糕、散状糕、发糕、冷面,都是极具朝鲜族风格的风味小吃。这些食品的制作方法和所用炊具也很有特点。煮米饭的铁锅,底薄而平,上盖隆起,状如蒸笼,有飞边,铁盖密闭,上有铁制的拉手。用这种锅煮米饭有一种很特殊的香味。朝鲜族的泥制淘米盆,非常有特色,底小口大,呈半笠形,平底,内壁梯状。做打糕的工具,是一个木槌和一个大槽子或石槽子。将蒸熟的糯米或小黄米放在槽子内,用木槌砸成糕团,切成条或块,放上豆面,吃时蘸蜂蜜或白糖,这就是朝鲜族人民最爱吃的打糕。

朝鲜族一直保持着民族传统和习俗。如自古就喜欢穿白色衣服,素有“白衣民族”、“白衣同胞”的美称。男子的白色上衣,倒闭襟、无扣,以布带打结。外面配以黑色坎肩,相衬成辉、落落大方。男子白衣,常配以肥大的裤子。年轻妇女的短衣长裙,多彩艳丽,多在上衣袖口和衣襟上镶各种颜色的绸缎边,还用红、紫、蓝色的绸缎做飘带,在轻风吹拂下,走起路来飘逸、潇洒。老年妇女,喜欢穿素白色的衣裙,用白绒布包头。儿童一般穿七彩服,上衣袖筒用七种颜色的绸缎配制而成。

玩花园是朝鲜族的一种游戏,类似扑克牌,但比扑克牌小一半多。共计48张,上绘图案,图案共分三组,每组共有三四样,图案是各种动植物。玩牌以得分多少决定胜负。老年人及中壮年在农闲或节日期间喜欢玩这种牌。

伊春的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是全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位于嘉荫县东南部的乌拉嘎是鄂伦春族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有鄂伦春人约2 300多人,是伊春市鄂伦春族集中的居住地。他们世代生息、繁衍于黑龙江流域。悠久的历史、朴素的民俗、特有的狩猎文化,以及纯朴的狍皮服饰令人神往。

狩猎 鄂伦春族世代从事狩猎生产。他们狩猎工具主要是枪、马、狗,以及弓箭、扎枪等。鄂伦春族的狩猎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他们熟悉各种野兽的习性,并能根据其特点和活动规律采取不同的捕猎方法,其高超的狩猎技术从他们制造的两个工具“乌力安”和狍哨便可见一斑。鄂伦春族用桦树皮制造了一种指甲盖大小的口哨,叫狍哨,含在嘴里时能够模仿狍崽的叫声,从而引来母狍,再行射杀。他们制造的乌力安(鹿犴哨)能模仿大雄犴的叫声,从而诱杀。

狍皮服饰 由于狩猎的生产特点,鄂伦春族的服饰多取自兽皮,尤以狍皮为最多。鄂伦春人用狍皮做成男女冬季长袍和夏季长袍以及靴、裤、帽、手套、被褥等。男子冬季长袍用七八张狍皮缝成,为了便于骑马,前后襟均有开衩,开衩处和袖口镶有薄皮,既结实,又显美观。这种长袍,青少年、壮年、老年均可穿用。女子冬季长袍比男袍长,大襟覆盖脚面,左右开衩,开衩处和衣边、袖口均绣有美丽的花纹,有古朴纯厚之美。

男女的夏季皮袍样式同冬季相同,不同的只是选用的皮张不同,夏季做衣服用夏天的狍皮,冬季皮袍用冬天的狍皮,夏天也穿磨掉毛的冬季皮袍。

套裤 用冬季狍皮制作,两三张狍皮做一条裤。过去无论男女均有穿套裤的习惯,做一件套裤需一大张或两小张狍皮,套裤无裤裆,只有两条马蹄形裤腿,用皮绳拴在裤带上,穿上套裤干活不易把裤子磨坏,而且防雨隔潮。

狍皮帽 鄂语“灭塔哈”,是用狍头皮按狍头原样缝制而成,“双耳挺然,如人生角”,不仅可以防寒,而且是狩猎时最好的伪装。

狍皮被 鄂语“乌鲁达”,如同皮口袋,外出狩猎露宿野外,钻进“乌鲁达”,可挡风雪。

狍皮服装均出自妇女之手,其制作工序较为复杂,首先必须将生皮鞣成熟皮。鞣皮工具有两种,一种是“毛丹”(带齿的鞣皮工具),一种是不带齿但有刃的鞣皮工具“贺得勒”。鞣皮时,将生皮涂以捣烂的狍犴,使其发酵后,将皮子顶在膝盖上,用毛丹刮去皮板上的污垢,用贺得勒反复鞣皮子,直至鞣软为止。鞣好皮子之后,就可根据需要剪缝制成各种服装。缝制用的线是狍筋线。狍皮服饰之上绣有样式不同、颜色各异的图案、花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桦皮制品 小兴安岭到处生长着洁白的桦树。鄂伦春族利用桦树皮具富油脂、柔韧轻巧、隔水防潮、不易腐烂的特点,制成各种生活用具,夏天的仙人柱(过去的住所)、舟船以及各种器具,皆是桦树皮为之,特别是桦皮容器尤为鄂伦春人所必需。这些容器有用于饮食的碗、盆、勺,有用来储放野菜、野果、肉干和粮食的桦皮篓,有用来汲水的桦皮桶,有用来盛衣服的桦皮箱,有用来装针线和零散物品的桦皮盒。据统计,桦皮器皿有几十种。这些用途不同,形状大小各异,样式优美的桦皮制是鄂伦春族也是北方渔猎民族(包括赫哲、鄂温克等族)物质文化的一大特点。桦皮轻便耐用,不怕击打,不易损坏,又便于携带,因此非常适合北方渔猎民族的生产特点和生活习惯。

摇篮 关东有三怪,其中一怪是“养活孩子吊起来”。鄂伦春族儿童从出生之日起直至两岁,都是在摇篮里度过的。鄂伦春族的摇篮“欧姆凯”支架用两块成U形的薄木板衔接而成,长板做底帮,短板做背靠帮,衔接处呈45度角。摇篮底部钉薄木板,头部的底用皮子或用皮绳纺织而成。摇篮帮多用红、黑、绿等颜色绘成图案或花纹。背面挂有各种装饰物,如兽骨、兽角、贝壳、铜铃、神像。孩子睡在摇篮里,平时挂在仙人柱内母亲铺位上的横杆上;迁徙时背于身后,骑马而行;狩猎时挂于树杈之上。摇篮,对于鄂伦春族抚育儿童起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伊春市伊春
林都伊春 森林里的家
柳暗花明又“伊春”
伊春市旅游形象提升策略
符号视角下伊春市旅游形象塑造研究
伊春市森林食品第三方物流体系构建分析
多彩伊春
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混入社交圈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