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府逐瘀汤治疗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体会

2014-11-23韩维明

实用老年医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行气血府逐瘀汤补气

韩维明

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急性脑梗死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为总结急性脑梗死并发DVT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应用中药血府逐瘀汤内服外敷治疗DVT 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收治脑梗死并发DVT住院病例60例,年龄45~70岁,平均(58.56±4.08)岁,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45~69岁,平均 (58.12±5.33)岁;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46~70岁,平均 (59.01±4.98)岁。2组发病时间、年龄、性别、伴发疾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脑梗死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学术会议修定的诊断标准[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按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拟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执行[2]。入选条件:(1)发病<48 h;(2)首次发病;(3)经脑CT或MRI排除颅内出血;(4)意识清醒、瘫痪肢体肌力<3级;(5)无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6)无近期手术或外伤史及活动性溃疡;(7)无严重高血压 (收缩压>200 mmHg,舒张压>110 mmHg);(8)无眼底出血、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其他全身严重疾病;DVT在急性脑梗死后1周内发病7例,2周内发病21例,3周内发病20例,4周内发病12例;其中左下肢37例,右下肢15例,双下肢8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周围型(胫、腓静脉型)42例,中央型 (髂、股静脉型)11例,混合型(全肢型)7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卧床休息,患肢抬高30°~45°。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 U脐周皮下注射,1次/d,连用10 d;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等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药用当归15 g,川芎 25 g,桃仁15 g,红花15 g,赤芍25 g,柴胡15 g,桔梗25 g,牛膝 25 g,生地 25 g,丹参 25 g。肝阳上亢者加天麻15 g,钩藤15 g,石决明25 g;痰热内阻加半夏 15 g,陈皮15 g,瓜蒌25 g;气虚者加黄芪30 g,白术15 g,山药15 g;阴虚者加龟板25 g,白芍25 g,天冬15 g;脾虚湿淤者加茯苓15 g、薏苡仁80 g;痛甚加川楝子10 g,延胡索10 g,肢凉怕冷者加桂枝12 g,干姜9 g,每日1剂。由本院制剂室机煎装袋,每袋200 ml,每次1袋,2次/d,口服。另将上述内服中药药渣加盐和醋适量,以水煎煮取汁800 ml,先以热气熏蒸患肢,待水温稍减后再熏洗患肢,每日2次,每次约30 min,10 d为1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1)评分方法参照第4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3],基本痊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改善,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2)于治疗后第15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管再通情况。痊愈:症状体征消失,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肢体无肿胀;与健侧对比,肢围差<1 cm;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基本通畅,反流不显著。显效:症状体征消失,长时间(>6 h)站立或行走后肢体轻度肿胀;与健侧对比,肢围差<2 cm,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欠通畅且瓣膜功能不佳,有轻中度反流。有效:症状减轻,肿胀基本消退;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多不通畅。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痊愈1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n,n=30)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脑梗死并发DVT形成属中医的“脉痹”、“脉闭”、“股肿”等范畴。诚如《医宗金鉴》所云:“人之气血周流不息,稍有壅滞,即作肿矣”。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亦曰:“气血瘀滞则痛,脉道阻塞则肿,久瘀而生热”。卒中患者多因痰瘀痹阻脉络所致。痰瘀之邪伏于体内,游窜四骸,加之久病卧床,正气耗伤,推动不利,血行不畅,故血脉郁结、脉络不通,水津外溢,聚而为湿,流注下肢则肿,远端尤重,故而发为此病。“不通则痛”,故又见伴疼痛[4]。患此病后,患者原有肢体功能缺损更加恶化,不能进行功能锻炼,增加卧床,导致卒中康复困难,并且增加患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机会,还可能因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而导致死亡。因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和积极治疗。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以通络祛瘀、补气行气、利湿消肿为治疗大法[5],其中化瘀为本病的治疗关键[6]。(1)活血化瘀:瘀血是本病形成时的病理产物,影响着本病的发展与转归,瘀血得化则经脉自通,气机阻滞自然得到解除,气机通畅则水湿得运,下肢肿胀自然消除。(2)补气行气:患者多为久病气虚运血乏力,补气则可增强气的推动作用;血瘀与气滞往往同时出现,行气不但可以解决气滞为病的问题,同时气行则血行,气为血之帅,行气有利于瘀血的消散。(3)养血滋阴:阴血虚虽非本病的病因,但瘀血形成后影响阴血的化生,血枯涩而不行,经滋阴养血阴津得以恢复,血得濡润,则有利于瘀血的消散。通过活血化瘀,补气行气,滋阴养血的治疗,瘀血得消,气机通畅,气行则湿化,湿邪自散。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中以黄芪补脾胃之气,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柴胡疏肝解郁;生地凉血滋阴;配当归以养血活血,使活血而不伤正;牛膝祛瘀通脉,引药下行。血瘀重者重用川牛膝。诸药配合具有祛瘀通络、补气行气、利湿消肿、温阳益气之功效。血府逐瘀汤可有效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促进神经、血管功能恢复,缓解肢体血管管腔狭窄、闭塞,消除肢体水肿等症状;通过中药熏洗患肢以蒸汽热疗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体患处,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加速组织的新陈代谢[7-9]。全方补气行气,活血养血,共同体现标本兼治之治则,既针对卒中本身,也治疗其血栓形成并发症。

本研究显示,我院开展的血府逐瘀汤内服外洗治疗脑梗死并发DVT,效果满意,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风病先兆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16(6):66-67.

[3]郑华光,赵性泉,刘丽萍,等 急性卒中住院患者下肢DVT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C].第十一届神经病学学术论文汇编,2010:36.

[4]曾艳红,刘乾梅,陈品萍,等.中药熏洗用于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干预[J].中囯护理管理,2013,13(S1):154.

[5]林广君,罗冬冬,孙文芳,等.老年代谢综合征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的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13,27(6):580-584.

[6]饶明俐,邓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治疗方法选择[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1):831-832.

[7]黄一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定义[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1(4):145-147.

[8]张璇,肖兵,胡长林.疏血通注射液抗栓、溶栓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50(24):70-72.

[9]李仪奎,王钦茂.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0

猜你喜欢

行气血府逐瘀汤补气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补气补阴就吃黄精炖瘦肉
《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十五 “陈抟睡功(一)”“吕祖行气诀”导引法
Effect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of LPS induced sepsis in mice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安神补气丸中8种成分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血府逐瘀汤治疗酒精性肝病并失眠的临床效果
血府逐瘀汤治疗隐匿性抑郁症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