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素描对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影响

2014-11-22叶旋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造型素描影响

叶旋

摘要:

从素描是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基础出发,论证现代水墨人物发展的过程中,素描起到的作用,素描对徐悲鸿与蒋兆和水墨人物艺术成就的作用。80年代中期对素描作为中国画的基础质疑与争论以及对素描的探索与改革。素描如何才能更好的与现代水墨人物画、中国传统艺术的融合,使素描在现代水墨人物学习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素描;现代水墨人物;造型;影响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徐悲鸿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著名观点。同时徐悲鸿也把素描当成改革中国画的良药加以推崇,直到现在都在影响整个中国画的发展。素描作为现代水墨人物教学的基础教学方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做用。从徐悲鸿的提出到蒋兆和的发扬,再到80年代中期的改革使素描这一西方传统造型艺术与中国画紧密的结合起来。

徐悲鸿在提出这一理论的同时也积极地进行了大量艺术实践,他倡导写实主义,形成了自己“融和中西”的水墨现实主义语言并达到相当程度的表现力。特别是现代水墨人物画如《愚公移山》等堪称国宝的艺术作品,其造型准确严谨,丰盈厚重的内涵,鲜明博大的时代精神,无不散发着对真、善、美的渴望与追求,其画面中的人体是吸取了从严格的透视角度来观察的全面素描,因而人物形象更加具体入微,造型更加扎实,中华民族那种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被充分地表现出来,这幅作品是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它不仅是徐悲鸿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高峰,也是现代中国画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还有如《奔马》更是画家与时代的交融,以英俊的人物形象和勇敢、自由、奔向光明的时代精神,代表着中国绘画新的高峰,是徐悲鸿把西方素描严谨的造型运用到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典范。

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从被“不似之似”的文人画写意折腾的奄奄一息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蒋兆和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徐悲鸿的艺术观点,他将西方绘画的素描融入到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创作中,把两者更完美的结合起来。他增加了形象的逼真性,且非常重视把线条尽可能地保留在身躯衣纹的处理上。蒋兆和是位重视形式感的画家,他能紧扣着艺术的内涵,特别是紧扣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蒋兆和的艺术被称为“悲剧美”,也就是鲁迅所说的:“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他坚持画贫民,着重反映下层人士的生活,将中国画特有的造型魅力发挥到极致。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西画素描对他有着直接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他虽然是用中国的纸墨所做的素描,但统一整个画面的不是线条的节奏,而是拌有中国画线条的西画素描节奏,画面中蕴涵着悲天悯人的情绪以及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读者。

“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作为水墨人物画的基础学习的同时,其素描自身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甚至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体现尤为显著,“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理论受到了广泛的怀疑和否定。尤其在当今发展民族文化的思潮中,只有传统中国画创作和理论被重新重视起来,人们开始深入思考和探索中国画自身的规律,才能真正发展和创新中国画。

由于徐悲鸿所学与其所推崇的契司恰科夫素描的绘画概念,所以他所遵循的审美原则,技巧方法都以西画为标准。徐悲鸿提出的这种绘画概念在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在五四宏扬科学与民主的氛围下,中国画摹古风气盛行时期,是拯救中国画的济世良药。然而在当时理论与实践都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徐悲鸿的这种理论显然是不够成熟的。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原因首先来源于西方国家与中国的绘画概念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中国画,尤其是中国文人画崇尚哲学、追求意向,中西艺术家观察与体验世界,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导致了素描和水墨人物两种艺术形式的融合显得异常困难,在对素描写实造型追求越高的情况下,就会降低对意向造型和笔墨韵味的要求。相反,注重了意向造型和笔墨韵味,在造型上又达不到水墨人物高标准的要求。

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画家一直努力把写实造型和传统笔墨的意向造型在更高层次上进行融合。在此期间许多水墨人物画家总结经验,进行了富有价值的探索,把德国结构素描加以改造,使用线条直接表现结构。以线为主的结构素描,摆脱了自然光线对物象的直接影响,以研究物象的形体结构特征和内在运动规律为基础,从而表现物象的美。水墨人物画是在徐悲鸿提出素描为一切造型基础后经过几代画家们为适应中国人物画基础造型训练的需要,继承传统以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借助国外对形体结构的研究手段,摸索出的一种为水墨人物创作基础的素描方法。

国画的造型语言是以线为主,以表达主观精神为主,而现行素描必须与中国水墨人物画结合,以表达客观自然与主观意向同为主体。国画中水墨语言与素描在艺术形式上是有联系的。因为中西绘画都是基于多形体的描绘,最初的绘画中都是用线对轮廓的刻画,之后才由于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产生了不同面貌,但在以后的发展中也有相互渗透。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也出现过注重透视,解剖的立体造型方法,只不过昙花一现。而在西方绘画中,毕加索、马蒂斯等大师都在造型语言中大量吸收了东方造型语言,特别是线的运用。由此可以看出艺术是相融的。但无论如何,素描做为水墨人物画的基础是没有改变的,也还将继续保持下去。

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渗透及补充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趋势。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包容力和消化力很强的民族,我们老一辈画家如徐悲鸿、蒋兆和、刘海粟、林风眠、吴作人等在洋为中用、西为东用这方面的美术实践和探索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开放的借鉴过程中找到一条融合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彦发,赵维华.素描[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2]毕建勋.水墨人物画造型问题散谈[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3]鲁虹.现代水墨20年[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4]舒传熹.素描与基础教学[M].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1978

【作者单位:中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造型素描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初夏素描
武汉素描
素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凡·高的早期素描
紫砂壶造型设计的传统与创新
浅谈十大经典紫砂壶的造型与美感
画龙点睛——紫砂壶壶钮的造型及变化
常人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