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艺术素质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2014-11-22安静
安静
摘要:
文章从分析大学生创新能力与艺术素质教育的逻辑关系为切入点,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体系进行探讨,为今后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艺术素质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艺术素质教育;中国特色;大学生;创新能力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这已经得到全世界的认同,也得到了来自经济界、科学界、教育界的理论支持。社会因创新而进步和发展。因此,创新问题成为了近年来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把艺术教育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能否立足世界和综合国力重要参数。而由于艺术素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越来越受到自上而下的重视。
如何有效地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难点问题。因此,系统研究艺术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及中国特色艺术素质教育理念和模式,不仅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且具有深远而迫切的战略意义。
一、 端正艺术素质教育的社会地位
(一)全社会应正确认知艺术素质教育的作用和社会地位
艺术素质教育不是狭义上的“特长"教育,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创新能力发展都具备潜在的巨大能量。过去我们认知的艺术素质教育仅限于对高校大学生传播艺术知识,这远远没有达到艺术素质教育的本来目的。我们应该认识到艺术素质教育目的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即对美的追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促进高校领导乃至全社会都重视艺术素质教育对人的教化作用,从而关心艺术素质教育事业,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素质教育环境。
(二)转变艺术教育观念
观念的创新,是实现创新能力教育目标的思想基础。我们应破除传统的艺术教育观念,重技术忘教化,忽视艺术的育人价值。因此,我们必须对传统艺术教育观念进行传承与创新,确立适应时代要求的艺术教育观念。也就是确立21世纪的艺术素质教育一定要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
二、进一步加深艺术素质教育的教学管改革
(一)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艺术素质教育课的开设是针对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开设的,通过课程学习,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增强学生的感知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塑造大学生创新人格为目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应紧紧围绕创新来设置。
(二)拟定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
纵观全国高校大部分学校的艺术类选修课教学管理制度都存在一定缺陷,难以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
要全面推动艺术素质教育的发展必须遵循艺术教育的特点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要求,调整评价标准和方法。核心内容就是检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尺度。以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表达和创造的自由为前提,鼓励学生的创意行为,激励学生的自发求知欲,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引导,改变以往以统一标准为评价指标对待所有学生的做法,决不扼杀学生的独创性。
三、加强艺术素质教育系列教材建设,建立编审制度
目前,各高校艺术素质课程教材都存在各自为政、深浅不一的不尽如意的现实状态。艺术素质教育系列教材建设是艺术素质教育整体建设的基础,直接关系到艺术素质教育的成果,所以有必要对教材的建设进行慎重思考和仔细的研究。所有的艺术素质教育教材无论是规划教材还是自编教材,都应该由艺术素质教育的主管部门在统一的纲领统筹下进行,建立编审制度。
四、转变应试教育教师为创造型教师
艺术教师作为艺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在教学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们现在活跃在一线的艺术教师大部分仍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所以,艺术教师应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积极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做创造型的教师。
五、帮助学生建立创新型人格
现在的大学生由于自主意识的成长,在创新兴趣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一定的进步,但由于独生子政策的实施,使得他们从小得到过多的疼爱,普遍缺乏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毅力,造成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见异思迁、虎头蛇尾,轻易言弃。因此,为促进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各大高校首先可以在学校第二课堂中加入老校友成功人士系列讲座,通过讲述他们自己成功经历的坎坷,即可以增加学校师生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自豪感,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努力进取中增强自信,在迎接挑战中培养勇气,在战胜挫折中磨练意志。使之成为具有强烈的创新动机、执着的创新情感、顽强的创新意志、持久的创新毅力、勇敢的创新行为等良好的人格特征的创新人才。其次,通过艺术素质教育对艺术大师生平经历和成名历史的演绎把我国传统美德中的敢于拼搏、追求卓越的坚强意志深深植根于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最大程度地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从而培养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心。
六、 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
中国的艺术素质教育不能全盘西化,必须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该充分挖掘蕴涵着东方的整体观的思想的整体特色,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继承中国历史上形成的思想体系,在人类思想宝库的东方领域独树一帜。
(一)“双意识”和“双探索”相结合
“双意识”,一是“全球竞争意识”,随着我国加入WTO,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教育领域的全球竞争更加激烈,“地球村”的概念已经广为接受,从全球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竞争的全局观念,来部署我们的学校艺术素质教育,学习西方发达国家艺术素质的先进经验,继承西方发达国家勇于挑战,富于创新的进取精神。二是“东方寻根意识”,从继承和拓展东方固有精神和文化的角度,设计我国艺术素质教育的未来模式,弘扬东方天人合一,厚德载物的整一圆融精神。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人文思想,建立自觉东方之“我”的意识。
“双探索”,一是突破传统教育学校体系框架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通过教学理论创新带动教学体系的整体改革,二是突破艺术教育单学科的局限,进行跨学科的交叉整合探索,即以上述两意识为纵深追求,在学科专业不断分化组合的背景下,加强不同学科的交叉整合研究,使学校管理、科研、教学、服务等方面交叉整合,由“自发”发展上升到“自觉”发展的新高度。endprint
(二)充分发掘我国传统的文化宝藏,振兴本土艺术文化
当中国艺术走出国门,和世界艺术相接触后,我们对于各种赞誉或者批评应该抱持什么样的态度呢?更深一层探讨:中国的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精缩,通过不同的文化交流,中国是否真正得到了国际的重视?还是西方世界的一种猎奇心理在作怪?对于我国本土音乐乃至文化,现今社会普遍存在着两种心理:
一种是盲目媚外,轻视自己。另一种便是自高自大、厚己非外。面对这两种不健康的心理,我们要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保留精华摒除糟粕。
综上所述,艺术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共同努力,使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要求接受艺术教育,使受教育者审美、知识、思想等诸多方面的素质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艺术素质教育对于培养一代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时代意义和发展潜力,它是整个教育体系改革中的一个不可欠缺的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社会和文明社会的综合目的的具体体现。我国要想坚定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把艺术素质教育渗透到所有方面当中去,充分为当代大学生未来的创新性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型人才。从而使社会全面和谐地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的建设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侯春莹,王庆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材的编撰研究[J].艺术教育,2006(09)
[2]陈方.论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
[3]马丁·约翰逊.创新意识与能力[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4]李才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探[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5]陈磊.素质教育新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6]腾守尧.中国艺术教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庄俊高主编.艺术教育与学生创造潜能开发[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8]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01)
[9]刘永昌.高校艺术教育改革新探[J].艺术百家,2006(02)
[10]周远清.加强艺术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J].中国大学教学,2007(02)
[11]左平.艺术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东北大学学报,2000(02)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