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列美脲片联合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

2014-11-22李凤华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格列美甘精降糖药

李凤华

(德州市立医院分院内科,山东 德州 253016)

糖尿病是近年较为多见的特异性内分泌系统疾病,近几年,伴随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饮食结构的不科学及诊断技术的增强而迅速增多。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同比国外高,并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发病机制与遗传、环境密切相关,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高血糖慢性升高为特点的代谢紊乱性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易诱发并发症与患者的血糖控制不相关。当机体发生胰岛素抵抗,体内胰岛素分泌缺乏时,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血糖仪监测患者的血糖指数则升高,引起多系统损害的几率越高,如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率增高,血糖得以有效控制,大大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由此可见,对于T2DM 患者,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后果十分严重,血糖控制尤为重要。避免给患者以及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早期血糖控制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随胰岛素分泌降低及病程延长,β细胞功能不断降低,最终靠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因此,糖尿病治疗时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与血糖的波动性有关,仅口服降糖药,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控制效果不佳,联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效果不明显。容易出现低血糖发生率高、胰岛素用量大等情况。格列美脲作为新一代长效磺脲类降糖药,能促进内源性胰岛素释放,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具有胰内及胰外双重作用,有效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本文选择我院内分泌应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简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2012-04~2014-01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5~68岁,平均62岁;病程2月~17年,平均8年;体质量(62.31±2.35)kg;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48~67岁,平均68岁;病程3月~18年,平均9年;体质量(67.31±1.75)kg;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尿病诊断标准,上述患者都没有接受过降糖药物治疗,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严重并发症、1型糖尿病,药物过敏、严重精神疾病,手术、创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以及不能配合随访的患者等。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纳入研究后,均常规给予饮食控制,嘱患者注意休息,适度运动。停用过去的口服降糖药,每日清晨口服格列美脲片(商品名:亚莫利)2mg,每日1次,最大剂量不超过2 片每日;睡前腹部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商品名:来得时),起始量为0.15U/(kg·d)。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血糖值,根据血糖指标,3d调整胰岛素剂量1次,每次增减范围控制在4U 以内,最大注射剂量每日不超过30U/d,疗程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药物用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

1.4 治疗效果评价

空腹血糖低于6.1mmol/L,餐后2h 血糖低于≤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0为达标,无效:血糖低于3.9mmol/L,临床症状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 统计软件对所入选数据进行录入、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对比(±s,n=40)

表1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对比(±s,n=40)

注: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试验组有1例患者出现心慌不适症状,经进食后缓症状解,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心慌、头晕,有3例伴有出汗、憋气不适,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应采取科学、合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效控制血糖是治疗的关键,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三多一少”症状。因此,做好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2型糖尿病是经漫长的病理过程而形成的,是一组以遗传、环境相互作用的疾病,尤其是遗传易感性、生活方式、环境因素为主要原因。当今治疗方案主要以运动、饮食、口服降糖药、胰岛素为主。患者的血糖长期处于高值可引起微血管、大血管及神经病变,致病因子的持续存在,血液结构失衡,导致胰岛素分泌失调,器官功能减退或衰竭,经体内反馈系统的启动,严重的甚至引起死亡。在2型糖尿病早期,细胞处于葡萄糖失衡期,胰岛功能损害一般是可逆的,早期做好胰岛功能保护十分重要。研究表明,早期通过分泌较多的胰岛素来调节体内血糖水平,确诊为T2DM 时,β细胞功能已减退,胰岛素分泌随病程逐渐下降。口服传统的磺脲类降糖药控制效果不理想,及时进行胰岛素补充或替代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200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声明,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效果不理想的患者,联合胰岛素治疗是胰岛素治疗的关键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对外源性葡萄糖的吸收与正常人一致,而甘精胰岛素为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在中性溶液中溶解度较小,在人胰岛素B 链羧基末端增加两个精氨酸,在pH值为4的溶液中可以完全溶解。同时,在A21位门冬酰氨酸被甘氨酸代替,皮下注射后,酸性溶液被中和,形成胰岛素沉淀物,通过增加肝糖的输出,结构发生改变,促使甘精胰岛素在机体内能维持全天基础胰岛素量,模拟了人体生理性基础胰岛素的分泌规律,避免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起效慢,首次注射48h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作用时间24h,吸收平稳,无明显血药峰值,能有效纠正异常的病理和生理状况,防止Somogyi效应的发生。长效胰岛素类可为人体提供平稳的基础胰岛素水平,注射不受外界因素干扰,每天1次,避免了多次注射带来的不适感[2]。格列美脲是新一代的磺脲类药物,具有抑制肝葡萄糖合成,加快肌肉组织对外周葡萄糖的吸收,生理性促胰岛素分泌效果,作用点与胰岛β细胞140ku蛋白不同,与磺脲类受体65KDa亚单位结合,致使p细胞膜去极化,胞内Cah浓度升高,有效刺激胰岛素的I相、Ⅱ相分泌,具有结合速度高,起效快、分离快,胰岛素分泌呈血糖水平依赖性,不易发生低血糖,受体结合时间是后者的3倍,解离时间是后者的8倍,可通过非受体酪氨酸激酶旁路激活胰岛素受体后途径,改善胰岛素抵抗。给药方便,只需每天服药1次,患者依从性好。本研究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格列美脲与胰岛B 细胞膜SU 受体结合,增加脂肪葡萄糖转运体4表达,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加快血糖达标,使被抑制的β细胞功能得以恢复,具有结合快和离快的特点,与胰岛素合用,半衰期长,安全性好,在降糖方面能产生协同作用,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且日间血糖漂移较小,大量文献表明,该疗法日夜间胰岛素水平波动范围稳定,整个治疗过程简单、方便、安全。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低血糖发生率低,在提高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上,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安全性好,且每天1次口服治疗患者依从性好,易接受。综上,格列美脲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提供了“一针一药”控制血糖的治疗方案,十分适合老年人,降糖效果理想,是替代治疗的最佳选择,可作为临床参考用药,值得医学人士进一步观察和证实。

[1]吕朝辉,潘长玉,家伦,等.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应用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9,25(6):617-621

[2]杨燕,童南伟.2011年《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促泌剂应用的专家共识》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3):191-193

猜你喜欢

格列美甘精降糖药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两味鲜为人知的降糖药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天麦消渴片与格列美脲片致药源性肝损害1例
格列美脲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格列美脲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