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美学思考与实践

2014-11-22余伟忠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文化

一、城市美学·思考

城市是一个集经济、科学、文化的空间系统,是一定地域中的经济实体、政治社会实体、科学文化实体的统一。因此,研究城市的美,应该从城市的各个方面进行探究,它不是城市各个要素的简单拼合,而是从整体上进行系统的艺术处理。

城市的美主要来源于城市的自然景观系统,城市的历史脉络系统,城市元素与节点,城市融合发展过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特有的功能等。从城市的本体来看,城市美学主要表现在城市精神与城市形态两方面。

我们对一个城市的理解,首先是城市的形态、结构及外在特征的评价,但真正触动我们内心感动与激情的事物,是城市精神中所蕴含着的内在力量与历史积淀,城市的灵魂美才是美学意义上真实的爆发点。因此,城市美学更多的体现在城市精神上,它是城市的“性格”和“灵魂”。一个城市如果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能够为人们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种基本需求条件,那这个城市才能体现城市该有的生活美与功能美,这是城市精神最基础的美学表现。

二、城市精神的研究系统

城市美学的内在逻辑应该是由城市精神指向城市形态。城市最终呈现什么样的形态与视觉效果,需在城市精神的整体研究与提炼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设计。

(一)城市的人文研究。人文识别是一个城市最持久、最具资源潜力和最有文化人类学意义的识别系统。一座城市人文状况是城市个性中最重要的因素,当我们研究城市的人文识别时,必须注意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方面。城市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族等是长期沉积的结果,是一种历时性的遗产,而当代城市人的现实生活必须与历时性的人文遗产共存,这就是城市的一种共时性状况。事实上,今天的所谓历史文化名城就是以历时性的人文特征来命名的。

(二)城市的地缘研究。任何城市对外播散的形象因素,首先是地理上的。我们想起世界上某座城市,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这个城市所属的国家,然后再了解这座城市在所属国的位置。一座城市的地缘因素,往往是城市形象最基础的因素,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往往决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长期的作用也就形成了城市在历史人文方面的不同形象。地缘因素是城市美学设计不可或缺的前提,也是此城与彼城相互识别的基本起点。

(三)城市的理念研究。城市理念是指城市的本质反映到城市外在的表现形式,是维系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主要包含了城市各种生产活动形象和对外的营销理念。城市的理念是历史和地缘等各种因素长期综合下慢慢确立的,且引导和作用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

(四)城市的行为研究。城市是由人和物构成的有机整体。城市中各种各样人的文化程度、精神风貌、行为言论、服务水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市民的生活水准、居住及生产环境、公共关系等都反映了该城市的文明程度。城市行为的主体除了人之外,还有城市主题本身,像城市各种活动的举办,节日的庆典,都是城市行为的外在表现。

(五)城市的政策研究。城市政策往往是政府职能的体现,政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往往能给城市的发展提供机制保障和发展动力,特殊的城市政策能给城市的定位带来决定性的影响,也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方向。

在城市美学营造的过程中,用艺术的手法对城市的外在形象进行设计,追求城市形态方面的美学建构,更重要的是研究城市演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结构,从中找出城市的内在机制与发展规律,寻求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城市美学必须关注城市的整体性,不仅要研究有形的环境,如自然环境、城市建筑等,还要探究城市社会的人类活动演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发展脉络等无形的动态环境。城市美学是一种社会物质、精神形象的综合设计,运用设计师具有美感的艺术思维使形象设计达到完美阐释,并从社会、科技、文化、生活等方面深入研究的高层次整体营造。

三、城市形象的系统构建

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人类经过长期劳动所形成的城市物质环境,称之为城市视觉形象,通常所说的城市形象,主要指城市中这类具象的视觉形象。城市视觉形象系统是一个城市静态的识别符号,是城市形象设计的外在硬件部分,也是城市形象设计最直观的表现,它来之于城市又作用于城市。这种有组织的,系统化的视觉方案是城市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高度概括。虽然是一种物象特征,但反映了城市决策者、建设者和城市居民对城市的理解和追求,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城市艺术和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其中,城市色彩是城市形象最宏观的部分,也是最整体的显现给人的城市视觉元素,它深入城市的方方面面,从自然地貌到民风民俗所展现的色彩,从建筑景观到城市公共设施所设定的色彩,都是城市色彩的组成部分,城市色彩的规划直接影响到城市建设的整体色彩风貌;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的展现载体之一,随着城市不断发展,物质文化在不断繁盛,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剧,好的公共艺术往往能城市大景观中的点睛之笔;城市家具是城市与城市人关联的实物纽带,城市的文化内涵或者发展理念,都能通过城市家具传达给城市中的每一个人,城市作为经济或文化的职能中心,通过城市家具服务于城市人。

四、城市美学·实践

中国美术学院把城市美学形象设计引入规划、建设、管理系统,大到城市形态、自然环境,小到街道、建筑物、街道绿化、城市结点空间等,在街道改造与提升、城市节点设计、区域综合规划等方面取得重要的突破。

进入新世纪以来,杭州城市决策者和管理团队以超前的眼光、宏大的手笔、人性化的科学方法,对城市建筑、城市路网、城市景观、商业及旅游环境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美学探索。尤其是通过与中国美术学院的战略合作,又以新思维、大视野的胸襟,根据双方既定的关于以城市美学为目标的城市形象提升新思路,在全国范围内率先着力打造一个“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生活品质之城”,从而实现杭州这座“东南形胜钱塘自古繁华”的城市在今天取得世所公认的跨越发展。

五、杭州南宋御街·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旧城更新美学的成功实践

南北横穿杭城的中山路,早在八百多年前就是南宋都城临安城中南北走向的主轴线御街,此后也一直是杭州重要的城市商业中心所在,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衰落。对于这条一半新一半老的老城中轴线,既没有南宋的历史遗存,也没有统一的建筑风格。中国美术学院策划设计团队以“中国生活品质第一街”的标准,以建筑历史博物馆的手法,在城市管理者的理解和支持下用两年的时间,用中国本土的原创建筑来保护和复兴城市。在尊重中山路现有居民生活方式与生活状态的基础上,挖掘这条街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价值,以此来守护城市精神。

中山路上的公共艺术,在城市美学中扮演着重要的精神角色,他们如同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在城市文脉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城市总体形象的把握,中国美术学院策划设计团队提出“引水入街”的创意手法,在中山路南北五公里长的街道上,用各类公共艺术形式断断续续、或静或动地串联起一个“意象之水”。在锐意的探索与创新过程中,公共艺术《四世同堂》的雕塑将艺术贴近城市居民,以中山路上的四世同堂人家为刻画对象,显示厚重的家族感和历史感。《杭州九墙》记录了城市的生活经验与记忆碎片,将记忆带入城市,将精神赋予作品中,从而为城市的美增添一份独特的记忆情感。

这种看似简单的城市街道综合保护和有机更新,实际包含了深层意义上美学理念。在设计之外赋予了深刻的思考,对历史的追溯,对文化的解读,对生活的理解,对发展的期许,设计的成型与艺术表达方式糅合了设计师们多维度的思考成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美学设计。

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期、二期):城市湿地公园美学营造典范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团队将西溪湿地人文景点设计基本的文化主题表现为以渔隐耕读等内容为特征的隐逸文化,文化品类涉及庙堂文化、士大夫文化、隐逸文化、乡土文化等多个领域,而其景观意境围绕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背景紧紧相扣的“野逸、清幽、闲适”六字来展开。“态以远生,意以远韵”,西溪梅墅和秋雪庵这两个景点地势一高一地,相互借景,别有一番风雅,烟水渔庄保留老式民居风格,临于水面,游客享受着水乡村落的淳朴风情。各景点之四周烟柳层叠,环境清幽,富有诗意且简朴自然的建筑隐藏在绿林身深处,给人一种慢生活的深度体验。艺术家村落的建筑设计依托现有宅基地和景观资源,选取现代材料和结构方式来表达西溪风景建筑的特色,玻璃通透里面和仿竹屋面的设计使建筑消隐于湿地自然环境中,同时又能于其中获得良好的外部景观感受。

西溪湿地的设计是从可见的物质形态及不可见的文化形态两个层面入手,以保护环境为景观设计的立足点,以传承人文内涵为更高的价值取向,将各种文化以某种物质形态表达在美好的自然生态中,将古人充满智慧的精神追求、审美情趣、生活理想传达给今人。

七、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区域性城市美学营造综合体现

2008年1月,中国美术学院应邀对杭州白马湖区域进行全面策划、规划和设计,正式提出创建“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的理念。该创意城位于杭州高新区(滨江)南部区块,规划面积达20.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8平方公里。以农居中引进创意设计团队进行创意创业的"农居SOHO"为特征,以江南弱山水格局和乡村山地民居的肌理为基础,以“唤醒、梳理、融合、创新”为设计手法更新活化乡土建筑,为杭州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诠释了新的发展内涵和理念,现已成为杭州建筑美学和城市美学示范区、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白马湖旅游休闲度假区、杭州和谐创业示范区。

在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的创意美学研究中,设计师将关注点聚焦在“山水自然之美”与“创意生活之美”有机融合之中。白马湖的城市美学特征是“自然、人文、历史”+“现代生活”+“创意”三要素的有机结合,立足于自然生态之美,突出创意之美的生活品质,赋予创意的现代生活个性、生活细节、生活情感,通过城市细部营造来体现创意生活场所的整体魅力。

白马湖的美学营造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农居SOHO”改造,景观与建筑的设计与公共艺术品的堆砌,它是一种尊重和改善当地原住民生活、尊重自然环境和村落肌理、充分盘活当地产业与经济,关注和谐统一创业创新区域功能的综合美学营造,是一种活态的,循环的综合美学考量。

作者简介:余伟忠,中国美术学院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美术学院创意产业发展公司总经理,中国建筑协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副理事长,浙江国际会展业协会副理事长。

(转载自《建筑与文化》)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